第228章 流水般出货

作品:《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28章流水般出货


    领导们挨个给暂安小院的商户,颁发个体户营业执照。


    整得好似一场颁奖典礼。


    可惜的是,现场掌声稀稀拉拉。


    李建昆杵在原地一动不动,跟他没关系,他们这边去领执照的是金彪和陈亚军,蛤蟆镜背后的双眼,把各方反应甚至是心理活动,观察得一清二楚。


    领导们多少有些尴尬。


    喜气洋洋的是暂安小院的商户,他们生意做得好,现在最想要的就是一个合法身份。


    而对于围观的多半个体户而言,他们只是在街边摆摊,盘不起一间铺子,似乎也没必要盘,大家心里犯嘀咕,是不是申请这种执照后,必须盘间铺子,要纳税,要受到监管?


    完全冷漠的是凑热闹的百姓。


    他们实在想不通,个体户有什么好宣扬的,值得如此大张旗鼓。不就是一帮找不到工作的人,迫于生计,无奈下做点小买卖么?


    自家孩子如果干个体户,说出去都丢人。


    有相当一部分人面露鄙夷。


    时代背景摆在这里,李建昆不好评价什么,只在心里感慨一句你们不知道什么叫真香啊!


    徐孙子过去不是很不待见资本行为?


    看看现在多积极,感觉搞钱的欲望比他还强。


    “咋了庆有哥?”


    而且老贼看电视剧发现商机,不得费一阵?


    徐庆有戳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死死盯着戴副蛤蟆镜的李建昆。


    意料之中的是,那些围观的个体户根本没走。


    即便南方有货源,总得去订吧,订了总要运回来吧,单是这一套流程,都需要好多天时间。


    “卧槽别抢啊,抢坏了你赔?”


    “最近有部很火的电视剧,美剧,里头主人公麦克戴的就是这种墨镜,我刚第一眼看见他们这波人,都惊呆了,卧槽他们哪搞的这种墨镜啊。”


    “嗯,没几天。”


    “对啊,第一部咧,好看得很!我都想搞一副这墨镜。”


    徐庆有的各种补脑,李建昆自然不知道,倒是能看出来他在琢磨什么,把自个整得冷汗涔涔。


    想想看,当下一件喇叭裤市场行情都卖到二十,这样一款蛤蟆镜,贵个一两块,有什么不合理的?


    李建昆从柜台里取出两副蛤蟆镜,没有太多言语,“诸位可以上手看看。”


    嚯!


    不老少人神情振奋,忽然觉得二十二块也没那么贵。


    这个价格李建昆同样合计过,如果按羊城那边的批发行情,给二级经销商预留的确实有点少。但问题是,这里不是羊城,货给他们捣腾到京城,拿出去就能卖。


    一大帮尾行者,几乎前后脚,跟着李建昆他们,冲到80百货和90百货。


    “最关键的是什么伱知道吧庆有哥,他们这墨镜,跟电视剧里麦克戴的款式,一模一样。”


    “同志,那我要是买很多呢?”


    “嘶!”


    “诶?全英文商标,这是进口货!”


    “啊?”刘小江挠挠头,下意识道,“你是说他提前知道这部剧要播,保不齐看过宣传画啥的,笃定麦克戴的墨镜要火,所以老早进货了?”


    手快有手慢无,趴在柜台前面的人,最先享受到上手体验的福利。


    庆江坊里倒是有部12吋金星牌电视,但徐庆有没有两个大老爷们睡一张床的嗜好,都是在学校住。


    他之所以想到徐孙子,是因为这孙子现在正盯着他。


    “我要十副!”


    “!!!”


    “你要我宿舍有啊。”


    “可是庆有哥,那是央视啊。”


    面对徐庆有的不解,刘小江娓娓道来


    随他去吧,他再能琢磨,也不可能想到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t;divtentadv>活动进行到十一点才结束。


    李建昆今儿坐镇90百货,该说不说,这边的业务能力要低点,两名店长其实不分伯仲,陈亚军要说口才还好点,主要80百货有个鲁娜。


    “”


    不仅是问话的人,旁边众人皆是吓一大跳。


    “这电视剧刚播的吧?”


    李建昆始终没出风头,小透明一枚,随着商户们拿着个体户营业执照,兴高采烈回到各自铺子,小院大门打开,重新对外营业。


    “庆有哥,你在学校不看电视的?”


    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


    徐庆有面沉如水,“以老贼的尿性,这么大张旗鼓地搞宣传,手上绝对现货充足,只有提前知道这个商机,提前备货这一种解释。”


    “狗日的老贼,他在电视台有人!”


    像他们这种小贩,平常想进都不可能染指。


    再说了,多半小贩未必敢去羊城进货。


    这姑娘的成长速度惊人,让她干销售,好有一比啊。


    “我先碰到的!”


    “美剧?咱们引进美剧了?”


    “二十二块。”


    “十副以上,按批发价,十七块。”


    一副墨镜有五块钱的赚头,还真没人觉得有问题。


    “没错!”


    省老鼻子人力物力了。


    徐庆有怔了怔,后知后觉,老贼是搁这打广告呢!


    “不对啊,墨镜这玩意又不流行,我都不知道市面上哪有得卖,短短时间,他老贼是哪搞到的货?”


    “这么贵?”


    蛤蟆镜入手后的第一感觉,颇具份量,可以断定用料十足。手指摩挲,质感光滑,无论是镜片还是金属框,做工都非常考究。


    徐庆有目瞪狗呆,雾草!老贼的人脉关系都拓展到央视了?


    好多小贩在心里合计,他们捣腾到外面卖,未必只能卖到二十二,电视剧火呀,越来越火,这还是如假包换的进口货。


    “老子豁出去了,三十副!”


    像是把嫪毐扔进赵姬的咸阳宫。


    “老贼又在搞什么花样,搁这摆造型呢。”


    同时这款蛤蟆镜,无论做工还是质感,他一个后来人都算认可。


    徐庆有迷糊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时髦墨镜,京城这边绝对没有货源,原本都没有市场!电视剧开播没几天,他老贼嗅觉再敏锐,匆匆几日,上哪倒腾的货?


    “给我来十五副!”


    从七块六的成本来看,是有点黑。但不能这样看,想当初万勇在知根知底的情况下,仍然开出十块每副的批发价,七块六的成本,是李建昆用进货量打下来的。


    徐庆有想到一种可能,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


    “同志,这麦墨镜,怎么卖的?”


    这就表明质量相当过硬。


    李建昆微微一笑,“如假包换。”


    解释不通。


    陈亚军和小虎虽然大把收钱,大批出货,弄得还挺爽的,但心里仍有疑惑,不明白昆哥为啥不零售慢慢卖,要让利给这些小商贩。


    李建昆没办法去跟他们解释,回款周期对于资本运作的重要性。


    接下来,南方需要用一大笔钱,等那两件事办成,眼前这些只是蝇头小利罢了。


    大家吃水果前,一定要好好洗,多泡泡,昨晚吃个桃子,粉嫩透亮的,现在还在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