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逆风翻盘

作品:《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07章逆风翻盘


    京城。


    首都火车站旁边的一家国营饭馆里,李建昆一行刚下火车,正好赶上午饭点,一天一夜没吃什么热乎东西,回到京城又冻成狗,打算吃饱喝足再回海淀。


    饭桌上只有四个人,鲁娜今天准备回家住,从南方带回些新鲜玩意,迫不及待想拿给家人。


    李建昆一碗饭扒到一半时,身前一黑,鲁娜去而复返,“昆哥,给。”


    姑娘递过来一摞报纸。


    头先下车后,李建昆第一时间就想往报亭冲,南行这段时间的报纸,他都想看看,但不一定能踅摸全,鲁娜说她有办法。


    这不就弄到了。


    鲁姑娘家住东城,正二八百的二环里皇城根下的人,在朝阳这边有点人脉关系不足为奇。


    李建昆接过报纸,笑着说“你吃点再走啊。”


    “不了,你们吃,我这会回去肯定还能赶上饭咧。”


    “行吧,路上注意安全。”


    “嗯。”


    “别看了,走了。”见王山河一直目送鲁姑娘走出饭馆,李建昆八卦道“你俩”


    “别乱猜哈!”小王闷头扒饭。


    这趟南行下来,李建昆也是没想到,这小子跟鲁姑娘的关系,处得非常微妙,到了哪一步不晓得,反正时常能见他俩猫一起窃窃私语,有说有笑。


    可怜的阿彪和亚军啊。


    不过李建昆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姑娘人人都有追求的权利,大家各凭本事,爱情是一件两情相悦的事。


    该说不说,他甚至乐见其成,一来鲁姑娘的确不错;二来省得金彪和陈亚军将来真的闹出矛盾。想想看,倘若金彪睡了鲁姑娘,或者陈亚军,另一个心里能好受?还真能一起共事?


    小王就不同。


    小王自个捯饬古董,跟这俩家伙老死不相往来都没关系。


    李建昆一边扒着饭,一边翻阅报纸,都不用菜。


    字墨可餐哪!


    不出所料,他的那封信发出的第二天,也正是他们离京的那天,便见了京城日报,引发轩然大波。


    隔日的报纸上,老同志们突然集体失声,那三口譬如“阻挡劳动人民继承穷苦劳工智慧成果”的大锅扣下来,是个人都得掂量一下。


    与之相反的是,当天的京城日报上,青年们的呼声触底反弹,支持和应援之声几成海啸。


    当然了,头铁的老同志也不是没有。


    翌日京城日报上刊登了一则不能拿西方文化混淆视听的稿子,但没有具体署名,明显底气不足,内容空泛,扯来扯去还是标题那句话。


    引发了青年们的集体声讨。


    其中有一段炮轰震耳发聩“都在提改革,都在提开放,我们难道不应该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吗?到底是谁在跟上面唱反调?还在墨守成规,清朝闭关自守的苦头没尝够吗?是那些所谓遗老吗?!”


    嚯嚯!


    伱听听这话,比李建昆还狠。他甚至能明显看出,报社更改了个别字眼的痕迹。


    再一日后,老同志的声音真的在报纸上销声匿迹。


    此消彼长,青年们的发声越来越多,李建昆用“热血青年”的署名,提出的“个性解放”的观点,青年们感同身受,几乎每篇稿子中都有提及,予以力挺和宣扬。


    有人甚至明言,我们是青年,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你们看不惯那是你们的事,我们何必在乎你们的看法?即便被你们视为地痞、流氓,这喇叭裤我也穿定了!


    一时间,舆论风向陡转,已经不是能不能穿喇叭裤的问题,而是不穿喇叭裤就不够青年了,就不够个性了,就不是我们这一卦的了。


    乖乖!


    那还不得赶紧套上喇叭裤?


    可问题来了,有人发声说,想买喇叭裤不知道去哪里买,根本找不到。


    李建昆端起碗,美滋滋扒完最后一点饭,心想京城应该很有一拨个体户,这会正四处踅摸喇叭裤货源。但即便被他们找到,显然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其他,从羊城托运回来都要好几天。


    &t;divtentadv>京城的青年们等着喇叭裤嗷嗷待哺啊。


    您猜怎么着?


    他手上有五千条现货。


    “你奸笑个啥呢?”小王没好气道。


    “又没笑你们。”


    “李建昆,这事没完了是吧?”


    “哟哟,还急眼了,顶大个爷们,害啥羞,喜欢就追呗。”


    “你还说!”小王老羞成怒,使出挠痒功。


    小龙小虎一边扒饭,一边窃笑,咱也不敢掺和呀。


    李建昆缴械投降后,在报纸上还发现一则重磅新闻。


    这是一张不应该流通到他手里的报纸,属于内部报,目前只有县级以上单位,或副县以上职务的人才能订阅。


    叫参考消息。


    1979年12月21日,在参考消息上,有一篇转载翻译的经济学人的报道,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问题


    中国的崛起会给世界市场造成致命冲击吗?


    要知道,这个问题要再过二十年,才会真正引发关注。


    经济学人提出这个问题的依据,来自我国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我们有土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环境,我们的生产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该生产哪些产品,怎样生产产品。


    他们认为,一旦等中国人逐渐学习完国外的经验,能大量生产并有渠道出口商品时,洪水猛兽般的中国商品,将会成为必然。


    李建昆一字不漏看完,只能直呼一声好家伙!


    丫的居然现在就想到世界迟早要被“madeina”包围,你也不笨哪,为啥后面就索嗨了呢?


    李建昆把这张报纸折起来,塞进兜,不是想保留它,是以免给鲁娜带来麻烦。


    “吃饱没,吃饱撤了。”


    回去还要干大买卖呢。


    两块钱一条收来的喇叭裤,但凡想想,李建昆的嘴角扯都扯不回来。


    午后,一行四人回到暂安小院。


    李建昆还什么都没说,金彪和陈亚军火急火燎凑到跟前。


    “昆哥,喇叭裤可以卖了!”


    “是啊,这几天总有人看我们卖时髦衣服,过来问有没有喇叭裤,还催着我们进货呢!”


    两人可谓忍死血,那么多喇叭裤就放在两间里屋里,可他们早已养成习惯,一切听李建昆号令,不敢擅自做主。


    “知道了,路上看过报纸。”


    饶是他们也不清楚,这波逆风翻盘,正是眼前这家伙带起的节奏。


    李建昆开始安排,吩咐几人理货,取样品挂出来。同时让小虎找来一张大红纸,提笔挥毫,写下几个大字


    “内有喇叭裤出售!”


    完了让小虎找来浆糊,拿去院门口贴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