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返销粮

作品:《重生:我的80年代

    “干啥?”


    “买年画。”


    “多少?”


    “一千副。”


    “噢。”


    “……”


    刘三儿怔了怔,就…噢?


    老子要买一千副啊,你给点震惊行不行?


    “我说,我要买一千副。”


    以为对方没听清。


    “噢。”


    “……”


    卧槽这人是不是傻的,不是说省状元吗?!


    李建昆是不急不躁,边上王山河差点没急死,一个劲挠他大腿,挤眉弄眼。


    那模样似乎在说:“建昆,大大大生意啊,你可上点心吧!”


    别看这家伙长得贼头鼠脑,一身行头不埋汰。


    上身是一件面料顶好的厚棉衣,下身是一条仿军绿的裤子,脚踏一双崭新黑皮鞋。


    妥妥的城里人打扮,还得是干部家庭。


    当然小王也很疑惑,这家伙买这么多年画干嘛。


    单位发福利?


    “两毛一副,一千副,200块。”


    李建昆点了点桌面。


    刘三儿按捺下心头的古怪,笑嘿嘿道:“我这么大买卖,你不得让点?”


    “要不要?”


    “……”


    这小兔崽子很有问题啊!


    怎么完全摸不准路数呢。


    “小同志,买卖没你这样做的,我跟你讲,我只是先拿一千副,后面八成还有,你这哗哗哗地印也不费劲,不能买这么多,跟买一副一个价呀。”


    刘三儿望着桌上的两块木版,直掉口水。


    这玩艺儿其实不难搞。


    找个能画画的,再找个好木匠,咔咔也就弄出来了。


    问题是,得去找啊,找到还要时间做,真等弄出来,赶不上趟。


    过完大年三十,谁还会买年画?


    本地习俗都不兴贴。


    真要自己搞,也只能等明年。


    但眼下这个摆明发财的活,他可不想错过,他是得到消息特地赶来的。


    这玩艺儿目前除了石头矶这边,外面可没有。


    拿出去一倒手,哗哗的票子进账。


    “要不要?”


    “我!小同志,你听我讲……”


    “打住。啥也别讲,再废话一句,我不卖了。”


    “……”


    丫想把我往沟里带,我能卖你?


    小王还一脸费解,费你大爷,你家老王要在这里,一眼珠子就能看破。


    妥妥的二道贩子,投机倒把嘛。


    哥们能当知道?


    这臭小子,要是搁自己地盘,高低得嫩他一顿,还状元,智障似的……刘三儿收起笑脸,咬咬牙道:


    “行吧,啥时候交货?”


    “你啥时候拿纸过来?”


    “今晚就行。”


    “天黑之前,送到前进电器厂,明儿一早来拿。”


    这钱赚的,一千副,一晚上出货,印钞机样。


    刘三儿愈发眼馋。


    可没办法,想干这买卖,还只能找这小子上货。


    大头给他,自己劳心费力,各种开销,赚个小头,风险还全自己兜……日!


    -----------------


    半下午,李建昆提前收摊。


    不是搞单大买卖飘了,也不是没生意可做。


    早计划好的事。


    他得去粮管所接二姐。


    家里余粮接不上茬,老母亲盼返销粮下来好一阵,二姐今儿的任务就是买粮。


    今年政策活泛,返销粮按人头配给,以往也有按劳动力分配的,搞出一箩筐事。


    每人15斤封顶,他家5口人,大哥是工人,不能算,拢共就是75斤。


    二姐未必扛不动,但这货舍不得。


    钱啥时候都能赚。


    这买卖又没人抢得去。


    先回了一趟前进厂,把家伙事放下,小王说他就搁这等,等大主顾送纸来。


    随他高兴。


    李建昆蹬上三轮子,直冲镇粮管所。


    大伙也习惯叫粮站。


    来到地方。


    我滴个乖乖!


    高考算个啥,小巫见大巫。


    这才是真正的人山人海。


    粮站要说占地不小,顶大一院子,顺着门口踮脚一望,只见人头,不见空地。


    几条队伍从院内排到院外,沿着机耕路,还绵延出二里地。


    怕是不下三四千人。


    李·路飞同志很怀疑二姐排没排到。


    找了根电线杆,把三轮子锁上,帽檐再压低几分,一路喊着“我不买粮,我找人的”,向粮站里头挤去。


    周围有拉架子车的,有推独轮车的,有骑自行车的,有挑箩筐的,有肩披麻袋的。


    也有仅仅端一个脸盆,或一只竹篮的。


    像极了电影里逃荒的灾民。


    令人唏嘘。


    所谓返销粮,是指国家对受灾,和粮食不能自给,以及征收过量的地区,进行的一种救济返还措施。


    本地属于粮食不能自给。


    老百姓年年盼着返销粮,但真到节骨眼上,又着急荷包。


    返销粮不白领,要花钱买的。


    价格还略高于市价,早上听老妈讲,今年是1毛5一斤。


    农民买不要粮票而已。


    “乱了套啊。”


    李建昆皱眉。


    公社完全没个安排,通知一放,说返销粮到位,可以买了。


    导致附近9个大队的社员,一窝蜂涌过来。


    要知道,眼前这场景,已经是消化大半天的结果。


    可是呢。


    买粮的长队仍像蜗牛样蠕动,前面有个粮仓似乎刚分完,要更换新粮仓,这条队伍一下乱了,人群向其他队伍挤去。


    怒骂声、打架骂,哭喊声,踩踏声……不绝于耳。


    看着大家无序的,毫无谦让和尊严的抢购返销粮,李建昆的心情坠入冰点。


    讲真,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拍不出如此宏大且令人沮丧的画面。


    他想做点什么,却根本无能为力。


    只能沿着队伍焦急寻找,花了好一阵,总算瞧见果然还在排队的二姐。


    李云裳这条队伍还算有条不紊,不乱,就是慢。


    旁边空隙大,紧挨着商品粮粮仓。


    那边情况,天壤之别。


    镇上居民,人手一粮本,提前交上去,工作人员按顺序叫名字买粮。


    他们甚至不需要排队,悠哉坐在屋檐下。


    李云裳见弟弟望着那边,酸溜溜说:“人家买的还是纯大米呢。”


    “咱们买的啥?”


    “掺了玉米跟豆子的。”


    李云裳丧气说完,忽又笑起,露出梨涡:“你以后也吃商品粮哩,争取留在大城市,比他们还舒坦。”


    李建昆心里五味杂陈,眼泛血丝,道:“姐,你想去大城市吗?”


    “啊我?”


    李云裳诧异:“我哪有这资格。”


    想吗?


    咋能不想咧。


    不说其他,你看看这买粮,她猜到上午人多,特意中午才过来,排到现在还没到。


    跟她一道来的镇上居民,只怕回家都睡一觉了。


    “资格?哼,挣一个就是。”


    “啥?”


    “姐,你给我一两年时间,我保证把你弄城里去。”


    “这……能行?”


    李云裳心头狂跳。


    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做梦都不敢朝这方面想。


    李建昆用力点头。


    姐啊,你根本不知道,你和周围的环境多么格格不入。


    把你生在农村,是老天瞎了眼。


    日后网上常有言论,农村如何好,日子多逍遥,吃喝不花钱,生活乐无边。


    好个粑粑!


    一帮在大城市卷不过的家伙罢了。


    这些人根本没明白,他们放弃奋斗,将直接导致他们的孩子,跟城市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命运循环。


    等他们渐渐变老,在农村,一个脑溢血,就等于宣告死亡。


    农村,如果我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那么有空常回来看看。


    也便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