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疯魔不成活

作品:《重生:我的80年代

    迎着初冬的小刀风,一路颠回石头矶。


    李建昆和王山河把书一分,一人一半,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俩货做了个狠人协定:


    每周,手上的书,至少要啃完两本,谁啃不完,跳海!


    不老远,自行车颠到最近的海边,一个钟就够。


    小王回到家,瞅见老妈李兰后,第一句话是:“妈,你看看哪儿有,帮我买个游泳圈吧。”


    他不能给建昆拖后腿啊。


    没时间了,每周必须交换资料进行复习,他能说自己啃不完吗?


    真这么说,建昆好来换书吗?


    现实情况呢,在学校啃了几天,连个元素周期表都没啃下来,就这进度……小王表示很绝望。


    这海大抵是跳定了。


    八成还得跳好几回,留着最后一起吧。


    另一边,回到家后,李建昆一头扎进房间,拿个木根把门顶死,神鬼勿扰。


    门外,贵飞懒汉碰了一鼻子灰。


    寻思这小子又整什么幺蛾子?


    不是回学校复习冲刺了吗,咋又回了。


    “我说建昆啊,是不是认清现实,放弃了?诶,这就对嘛,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少饭,咱老李家就没那个文曲星的命,巴拉巴拉……”


    “李贵飞,睡你的觉去!”


    “诶你个臭小子,你老子的名字你也敢喊!你给我出来!出来!”


    贵飞懒汉撸起袖子,抬起脚,今儿说什么也得治他一回,最近越无法无天了,正准备踹门。


    吱呀。


    门开了。


    贵飞懒汉霎时感觉一股阴影笼罩自己,打了个冷颤。


    “……那啥,我累了,睡觉去。”


    -----------------


    夜。


    昏暗的小屋中,烛火摇曳,木窗棂上虽然糊了三层报纸,仍挡不住寒气弥漫进来。


    这天是真冷啊。


    难怪日后老提及“全球变暖”,总感觉相同月份,这年头要比四十年后,平均气温低五六度。


    取暖器是绝对没有的,大队甚至没通电。


    各家都是点煤油灯,能点起蜡烛已是一种奢侈,家里但凡有个手电筒,嚯,那不得了,档次瞬间提升一截,走出去也是有家用电器的人家。


    饶是李建昆这种火气旺的帅小伙儿,也熬不住了。


    盘腿坐在床上,裹着被子,蜡烛用蜡油熔在床头档上。


    一手捧着书,嘴里咬根永生牌钢笔,另一只手狂挠鸟窝样的头发。


    该说不说,他至少10天没洗过头。


    觉都不够睡,哪有空管这回事。


    忽觉得手背痒,没瞅,随意挠几下,越挠越痒,低头一瞧,这货楞了半晌。


    生冻疮了。


    我可是住在海边的人喂!


    真是……算啦,甭管,不知道跟免疫力下降有没有关系,最近确实有点虚,熬过这阵就好了。


    此生绝不留遗憾。


    成功是什么?


    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淦!


    窗外响起鸡鸣时,小木门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被推开,胡玉英蹑手蹑脚走进来。


    看到儿子歪倒在床上,半个身子在被子外面,睡着了嘴里还在嘀嘀咕咕,隐约能听见什么“正贤侄”,玉英婆娘是不懂了,却一下红了眼。


    自己的崽儿自己清楚,从小就不爱读书,何时见他这么认真过?


    这要没考上,孩子怕不是要刺激出个好歹。


    怎么办呢!


    玉英婆娘忧心忡忡,却又没有任何办法,长叹口气后,忙替儿子把被子盖好,把床头快烧到木头的蜡烛掐灭。


    老天爷保佑我儿高中吧,这辈子做牛做马,让我做什么都行!


    清晨。


    家里几乎没有一丝声音,玉英婆娘轻手轻脚做饭,就连活泼好动的李云梦,也在姐姐严厉警告下,只张牙舞爪,不出声儿,上跳下窜。


    仿佛在表演一场默剧。


    母女仨悄无声息吃完早饭,准备去上工和上学,耳尖的李云梦听到些什么。


    望向老妈和姐姐,道:“我二哥醒了。”


    “瞎说。”


    李云裳跨在门槛上招招手,示意她别再说话,赶紧走人。


    李云梦不乐意了,竟敢怀疑本大王的千里耳。


    趁二人不注意,哧溜冲到木门旁,来了记贴山靠。


    咣当!


    “诶你个死丫头!”


    胡玉英勃然大怒,跑过去想把她提起来,扔门外收拾一顿,忽地怔住了。


    只见房间里,儿子伏案在她的破梳妆台上,握笔的手写写画画。


    这么大动静,居然没吵到他。


    啥时候起的?


    这才睡几个小时啊?


    玉英婆娘再次红了眼,哽咽着呼喊儿子名字,喊了好些遍,某货才扭过头。


    “哟,都还没走呢……妈你咋了,怎么好像哭了?”


    “没没,眼进沙子了。昆儿,你不再睡会?”


    李建昆摆手,“精神头好着呢,一天之计在于晨嘛。”


    李云裳忍着眼泪,轻声说:“那你先把饭吃了吧。”


    “行,先放那儿,马上就好。”


    就这么一段日子,她眼看着弟弟瘦下去,一张长条脸,变成了瓜子脸。


    她寻思今天得去趟镇上,割点肉,给弟弟补补。


    钱倒是有,妈给了她五块钱,唯一的麻烦是哪去搞肉票……


    刘细毛说他能搞到,也不知道吹没吹牛。


    不管了,先去问问!


    真能搞到,拿钱跟他买。


    -----------------


    11月26日,阴。


    李建昆难得昨晚没熬夜,天光大亮时,已洗漱好,穿戴整齐。


    厨房里传来浓郁的蛋香。


    老妈精心调制的营养早餐,适时端出来。


    一勺猪油化在烧热的铁锅里,舀上一碗水,煮沸,打入俩笨鸡蛋,出锅前再化入一汤匙红糖。


    这叫糖水调蛋。


    乡下农村顶好的补品,通常只有坐月子的女人,才能吃上几顿。


    小猴子要是醒了,哈喇子得馋出半米。


    这时农村孩子,哪有什么零嘴可吃?


    不说别的,家里真要有点糖,捻起来干吃,都是赛神仙的美味。


    这点红糖也来之不易。


    玉英婆娘特地寻到隔壁大队,找了户自留地里种甘蔗的人家。


    人祖上靠榨糖为生,不想忘本。


    不然谁舍得在自留地里种甘蔗?


    供销社只卖白糖,那不补。


    “来昆儿,赶快吃,吃完不冷,过去好好考。”


    “诶。”


    李建昆端着陶胚碗,呼哧呼哧起来,特过瘾,多少年没尝过这味道。


    玉英婆娘站着旁边,抚着儿子脑壳,道:“昆儿啊,有些事,咱尽力了就好,别想太多。”


    妈……你!


    突然就不美了。


    算鸟,耍嘴皮子没意思,您老等着瞧就是!


    呼哧!


    干完最后一口,碗一撂。


    这货雄赳赳气昂昂,直杀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