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他那是纯粹的能力不足!

作品:《麋芳不投降:大哥别打了!

    “孔明,人给你带回来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汉中南郑城中,麋芳亲自将一脸哑然的刘符交给了同样是一脸苦笑的孔明。


    他还要巡视刘备麾下的所有城池郡县,刘符的教导实在是有些太耽误事情了。


    他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剩下的事情就要交给诸葛亮来做了。


    而且麋芳这也不算是退缩了,主要是后面的事情不太方便刘符看到了。


    益州毕竟是打碎了重新来,虽然混乱但终归还是一片生机勃勃。


    可扬州和荆州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扬州时间久了,有些人已经松懈了。


    荆州更是直接全盘接手,那就意味着刘备接手了荆州的土地和兵马,但也同样接手了荆州留下来的那些麻烦。


    至于交州就更不用说了,麋芳已经隐隐有一种感觉了,如果不在交州杀一个血流成河,那群当惯了土皇帝的家伙是绝对不会长记性的。


    甚至麋芳觉得这一路,恐怕都是一片血腥的。


    让小小年纪的刘符接受太多的血腥和杀戮,那就真的走偏了,在益州走一走看一看,转一转他的性格就可以了。


    和诸葛亮短暂的寒暄之后,麋芳也不多说什么废话,直接躬身告辞,朝着上庸的方向而去。


    而刘符则是看着麋芳远去的背影,再看看身边的诸葛亮,脸上忍不住出现了一抹尴尬。


    之前他就是趁着诸葛亮不在直接跑到了益州,最后发展到了现在的地步。


    现在他心中一片混乱竟然又回到了诸葛亮的身边。


    这就让刘符忍不住有些尴尬了。


    不过好在这是诸葛亮,而不是麋芳!


    看着刘符脸上若隐若现的尴尬,再想到之前麋芳送过来的信,诸葛亮也已经知道了这段时间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和麋芳一样,诸葛亮同样觉得有些事情自己说是没有用处的,得让这位少君自己看出来才行。


    因此他直接带着刘符来到了城外。


    汉中的问题和西川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汉中的情况比西川还要麻烦。


    西川有大量的灾民需要当地的府衙救济,而汉中不但有难民,还有羌胡和氐人,甚至还有战俘都需要好好安置才行。


    所以这里的局面应该比西川都要更加的混乱才对。


    可是当刘符来到诸葛亮赈济难民的粥厂之后,看到的并不是人头攒动,而是数百人有序的领取自己的米粥。


    粥不够稠密,但绝对不是之前他见过的那种稀汤寡水的模样。


    而这一次,刘符也专门看了看领取米粥的百姓...皮肤粗糙蜡黄,身形瘦弱佝偻,这样子一看就是真正的难民。


    “孔明,此地为何这里都是难民来领取粥米?”


    “....少君这是在说什么,粥厂本就是因为益州动乱,百姓安置需要时间,重新开垦荒地,疏通沟渠也需要时间,这才建立粥厂赈济他们。


    若来到这里的不是难民的话,岂不是成了笑话?”


    “不不不,孔明未曾理解符的意思。”刘符看着面前的诸葛亮也是赶紧连连摇头,“就是这些人领用粥米,那..那那些寻常的人家,为何就不来呢?”


    “他们若是也同样帮助府衙疏通沟渠从而劳作了一日,自然也是可以来的。


    但若只是在自家的田垄之中劳作,且家中还有米粮,那是不可以来这里的。


    毕竟赈济的粮草也不是那么的充分,勉强够用罢了。”


    “那...他们为何不来?难道白得的好处,他们就不要么?”


    “要,但也要看用什么要!”诸葛亮用手中的羽扇指了指不远处的数十根粗大的木杖便直接说了起来,“在开设粥厂之前,粮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亮曾下了严令,一旦有人发现非难民从中攫取好处的话,那便可告知我等。


    一旦查实,便可赏之。


    而侵占赈济粮草者,当重罚!


    第一次发现便全家退还所有赈济粥米,并罚劳作三日。


    第二次退还三倍米粮,并杖责全家!


    第三次...那就是真的将律法不放在眼中了。


    若没有必然的原因,当杀!”


    “那...可有人...”


    “少君不用担心。”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刘符直接笑了起来,“若是真的有明知道会丧命的危险,还要这一碗薄粥。


    那断然是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其实这三条命令,第一条是针对那些看重名望的豪族。


    第二条是针对于想要占便宜的百姓。


    第三条


    才是真正想要知道这汉中到底还有没有亮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有人真的为了这一口粥食豁出去了性命,那断然是因为他们日子的确是过不下去了。


    杀,就不是目的了,究其原因才是!”


    刘符听着诸葛亮的话语,这才缓缓点了点头,同时也问出来了自己之前在西川见到的那些事情。


    当诸葛亮从刘符的口中听到那些混乱之后,也是直接摇了摇头。


    “少君,那县令并不是有德无才,而是单纯的才华不足罢了。


    也就是我等所说的...才华不足,当罢免之!


    正所谓用其人,用其才而不是用其德,德行之人若是当真有德,而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那他的位置是铮臣言官,而非治理地方。


    正所谓国有铮臣而不亡,我等未必就当真一定要什么都听从那些德行高尚的铮臣说话。


    可有他们时时刻刻提醒我等,最起码是可以明白我等哪里有所疏忽。


    当用则用,当免则免。


    至于治理地方之人,德行固然重要,才华也同样重要。


    这世间并非是有德无才,或者是有才无德之人。


    大部分的人还是德才兼备,只不过是各有所长罢了。


    用其才治理地方,监其德让其不至于祸害百姓...”


    诸葛亮说完了这些之后,也顺势将刘符心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那个疑惑说了出来。


    “至于子方兄,他就是真正的一肚子谬论。


    当真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么,只是子方做事情最是讲究简单粗暴,这是他的习惯罢了。


    但少君你好好想想,若是子方当真如他所说的那么凶狠苛刻...


    就算是主公宠幸子方,难道其他的那些人,能够放过子方不成?


    至于子方口中说的那些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少君,这损何人,奉何人,才是少君你要知道的事情。


    而这也是子方想要让少君看明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