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 36 章

作品:《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全本免费阅读


    吃过晚饭,周长城拿出一顶新蚊帐,万云果然一脸欣喜,跟个拿到糖果的孩子一样,拍掌大笑,搂着丈夫的脖子亲了又亲,不停地说:“城哥真好!”


    周长城那双深邃的眼笑得满是星光,任由着万云亲,享受这一刻被喜爱的心意。


    夫妻俩儿像是干一件多了不得的事情一样,收好碗筷就开始挂蚊帐。


    周长城在天花板钉了四颗钉子,再用铁钳掰弯,钉子上挂四条软绳子,另一端则是绑住蚊帐的四个角,两边一拉伸,帐子就挂好了,垂下来的蚊帐往席子里塞进去,床上显出一个四方通透的空间来。


    万云拿了件衣服,在空荡的帐子里乱煽,看着没有蚊虫了,忙把两个门给“锁”好,软幔帐压在席子下,自己盘坐在床上,拿着蒲扇扇凉,还对着周长城招手:“快进来,蚊帐底下真好!”


    她再也不怕睡觉被蚊子咬醒了。


    周长城看她俏皮得意的模样,收好几个小工具,把人拉出来:“吃西瓜,吃了西瓜去洗澡。”


    洗完澡再“收拾”她。


    万云和周长城你一口我一口地吃了西瓜,还把西瓜在脸上抹了一遍,水淋淋的,真清爽。


    此时外头的雨停了,雨后都是清新的空气,筒子楼里的孩子们下楼玩耍,被大人们吆喝着不能踩水,免得把衣服弄脏了,整个筒子楼的氛围美好而热闹。


    周长城和万云提起桶去水房,陆续洗过澡,和邻居聊了会儿天,关上门,欣赏起自己家新置的蚊帐,但凡家里添置了什么新东西,大件如蚊帐,小件如针线,夫妻俩儿心里都美滋滋的,对这些物件由衷地感到欣赏,因为这是他们俩儿一手一脚奋斗买回来的。


    这是一对对生活容易感到满足的年轻人。


    洗过澡,又上了床,周长城可没束手束脚了,直接就把人扑倒,急得面红耳赤。


    万云不让他“得逞”,笑着躲着,不配合他。


    周长城可不客气,手脚并用把不老实的万云压着,恶狠狠地亲上去。


    这回他们没有关灯,顶上的灯泡亮着。


    万云闭眼,小小声地喊他的名字。


    周长城的头埋在她的肩窝,又抬起头来,过分认真的神色盯着万云皱着的脸,心疼,却用了最大的力气去冲撞。


    待听得外头有大人喊自己家孩子回家睡觉,他们屋里的动静才小下去。


    今晚,万云又被狠狠地“欺负”了一通,她拿被单裹着自己,在灯光下看到手上被抓出来的红痕,又这样大力!


    周长城拿旧报纸包住两个套子,舀水洗手擦身,又冲了温水给万云。


    现在他们在最里面的角落围了个地方出来洗澡,那角落的墙角处原先有个老鼠洞,周长城拿了块铁丝网给封住了,在屋里搭块防水油布,围住的话,刚好可以快速冲个澡,水也不会漫出来,自然就流出去了。


    特别适合夫妻俩儿办完事儿后小范围地清理自己。


    等做完这一切,万云被周长城抱着上了床,三言两语哄好了。


    “...上回就让你别这么用力了,我都怕被人看出来。”万云哼唧地朝周长城撒娇,歪着头,“你看,我脖子这儿是不是又被你咬红了?”


    “谁叫我的小云这么香呢?忍不住的嘛!”一连两次,周长城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脑子都空了,躺在床上,一副懒洋洋的模样。


    万云锤了他的胸口一拳,每次都这么说!


    “关灯睡觉吧。”万云隔着窗子看向外头,筒子楼里的邻居大部分都关灯了,看来到九点了。


    “等会儿,有封信,还没看。”周长城舒服得骨头都酥了,慢腾腾地爬起来,把包里桂春生的回信给拿了出来,他想和万云一起看。


    万云也来了精神:“哇,这是广州寄来的啊?爬山涉水才来到你手上呢。”


    被万云这么一说,周长城对这封信有了种不一样的感情,想起了初中课本上看到过的一句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万丈红尘中,一封脆弱而缥缈的信,几经周折才落到自己手上。


    “快拆开呀!”见周长城似乎在发愣,万云催他,她的好奇心并不少。


    周长城小心地避开邮票,撕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一叠东西。


    有两页纸是桂春生手写的信,此外,还有两张照片和三张报纸的剪报,及十来张粮油布票,都是全国通用的。


    小小的一个信封,里头居然承载了这么多东西。


    “这就是桂老师。”周长城拿起其中一张有人物的照片给万云看,自己也盯着看了许久,想起牛棚里的那个衣着破烂挨饿的桂春生,渐渐和照片上这个体面温和的人重合上,他说,“桂老师也老了一些。”


    说起来他们有六年没再见过了。


    万云凑上前去看,周长城手上拿着的是张彩色照片,大概是在屋里拍的,光线略微灰暗,照片上有个瘦瘦的男人,看不大出年纪,似乎比周远峰要小一些,笑吟吟的模样,嘴上叼着个烟斗,脸上戴了副黑框眼镜,五官端正,头发浓密,神情很是放松,一副书卷气,慈爱的气息扑面而来。


    照片上的桂春生闲适地坐在一张竹制的摇椅上,白色衬衫的袖子卷起,身上套了件鸡心领针织马甲衫,穿着灰色的西裤,摇椅边上挂了件短外套,从他的神情和衣着中,可以看出来其人境况良好。


    城哥说他是个好人,从面容上也能窥见一二,不管其他,光是看他背后成堆的书,万云一下就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桂老师有了种亲切感。


    这张个人的照片上,背后写了个日期,1985年12月底,摄于广州家中。


    另外一张彩色照片,则是广州珠江两岸的建筑和风貌,大概是随手拍摄的,顺手寄过来给从未出过远门的周长城看看。


    有别于平水县大部分平房的建筑风格,桂老师寄来的这张城市风景照中,建筑高大,有三五层楼高,楼上挂着大大的招牌,江岸上人流如织,每个人都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珠江江面上有两艘游船,游船上都是人,看起来生动鲜活,城市蒸蒸日上。


    这张照片没有文字说明,更像是一张明信片。


    万云拿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心下暗惊,这就是外面的世界啊?!


    周长城则是放下照片,扫了两眼剪报,好像是三首诗,没细看,就打开了信纸,认真看桂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


    万云没争着去看信,而是收拾散在床上的零碎纸片。


    “布票!”万云惊呼,“五市尺的有两张,三市尺的有三张!”够他们两个做几身新衣服了!


    “粮票和油票都有好几张!”万云一张张地数着桂春生寄来的票,这个桂老师好大方呀!


    “城哥,这么多布票,到年底我们两个都能做一身棉衣了!”他们近来一直在收集棉花,山里的气候冷,过了十月底就要穿上薄棉袄了,不然平水县的山风和江风能把人吹得全身发冷,鼻涕四流。


    周长城没抬头,只是低头看手中的两页信件。


    万云见他神情肃穆,没打扰他,又捡起三张报纸的简报,是三首诗,诗的作者写着“春生”二字。


    她拿起一张读起来,有些看不懂。


    其中一首最短,取名《静坐》,只有十多行字,是这么写的:


    今天,不谈恒久


    刮下这一身的鳞片


    我坐在鳞片边上


    望着这春风春水


    想一想死亡,想一想过往


    我对花事已厌倦


    春去秋来,枯荣一瞬


    不去追过往的影子


    影子也该不必来追我


    春常在


    秋常在


    但求去病


    但求去病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万云看得稀里糊涂的,其他两首诗也是,她看得半懂半不懂,这文化人真高深,又是春又是秋,又追来追去的。


    算了,看不懂也不勉强,她又不是文化人,万云把这三张剪报放在一边,专心数起这些粮油票来,粮油票有七张,面值较大,够他们两个吃三个月了。


    这桂老师怎么给城哥寄了这么多的东西来呢?万云去看周长城的脸色,见他只是在仔细读信,并没有什么惊讶的地方,就安静地等着。


    两页信,并不是很长,周长城看了很久,看完后,递给万云。


    万云拿过来看,桂春生来信的开头,先是祝周长城和万云二人新婚愉快,信中夹带的票据是给他们的新婚贺礼,又叮嘱周长城万云收下,不必寄回来,他在广州什么都有,一切都好。


    听周长城说万云是李红莲介绍的女子,桂春生表示,李大嫂的眼光是一等一的好,不会看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