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四十四章 风云

作品:《想造反,但夫君是忠臣(重生)

    《想造反,但夫君是忠臣(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不知谢昭最后是怎么和魏昌说的。


    赐婚的旨意,当天就下来了。


    一道送进了文王府,一道送进了平阳侯府。


    魏麟看着宣旨的太监离开平阳侯府,脸色阴沉。


    旁边小太监弓着背小声问:“殿下,还进去吗?”


    魏麟一甩袖子,转身就走:“还进去什么!”


    他本是准备把沈妙妍弄到自己身边来的。


    这样,她手里的那些东西能物尽其用,还不会成日做一些给平阳侯蒙羞的事情。


    于大局有利。


    谁想到,谢昭的动作比他更快?


    前阵子造势的风声已经放出去了,不少人都知道他要娶平阳侯的嫡女。


    现在皇帝指婚沈妙妍和谢昭。


    他如果不在这时定下亲事,岂不是在说,自己失宠了,在皇帝那里,地位还不如谢昭?


    他阴阴沉沉地向皇宫的方向看了一眼。


    父皇啊,你是怎么想的呢?


    这么多年来,一直明里暗里告诉他,那个位置是要他继承的。


    在骗他吗?


    不过是养了一点人在外面,做得比他过分的,不也比比皆是?


    借着这个,把他的兵权薅得七七八八,是想让他给他哪个儿子做陪衬?


    现在连谢昭那个克父克母的,都敢摆明了和他抢人……


    事到如今,戏台已经摆好,他是想娶也得娶,不想娶也得娶了。


    好在,平阳侯不止有一个女儿……


    魏麟眯着眼,想起那个有些骄纵但是全心全意仰望他的女人。


    也算给个机会,成全她的一片心意吧。


    她最好不要让他失望。


    皇帝的旨意是同一天下的。


    平阳侯嫡二小姐,沈妙妍,嫁给文王谢昭,为文王妃。


    平阳侯嫡三小姐,沈微月,嫁给六皇子魏麟,为六皇子妃。


    再加上嫁入宫中做娘娘的平阳侯大小姐,平阳侯三个待嫁的适龄嫡女,均算是高嫁。


    一时之间,京城中争相传颂,人人都道平阳侯和平阳侯夫人极会教女,教导出来的女儿各个蕙质兰心。


    沈妙妍人在文王府,被一群笑得牙不见眼的老人们围着嘘寒问暖,倒是最晚一批听到这个消息的。


    她沉默片刻。


    这下是真的全乱了。


    前世的种种,提前的提前,变化的变化。


    只给她这唯一的旧人,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熟悉样子。


    魏麟果然还是选择了沈微月做他的正妻。


    但是,早了太多。


    她记得,原本的魏麟,是和沈微月折腾很久后,才把她娶进府中做侧妃。


    等他皇位彻底定下来,才想着把沈微月抬到正妻的位置上。


    今世倒是一步到位了。


    只是,原本的沈微月在磋磨中,学会了如何在魏麟那里收敛她的小性子,使得魏麟不会对她感到厌烦。


    如今的沈微月,可说不好。


    她又想起她前世坐在那个晃晃悠悠的小轿子上,从平阳侯府离开,去到文王府上。


    她也不一样了。


    她这次嫁谢昭,是正妃。


    谢昭现在也还没被魏昌算计到断腿。


    她和谢昭,倒是难得的,活得不错。


    谢昭回来时,先来听雨轩看她。


    他见她出门来,便递上一只看上去还很新鲜的花枝。


    那支月季是极其浅淡的粉,开得正好,花瓣饱满,边缘像是不会枯萎一般新鲜。


    “抱歉,本该先回来亲自同你说的,因一些事耽搁了。在王府,住得可还习惯?”


    沈妙妍没想过要谢昭回来陪她接旨,即便那旨意关乎他和她的婚事。


    她又想起今早的早点都是她吃得惯的。不知是不是先前同谢昭一起吃饭,他默默记下的。


    谢昭是这样的。


    若他觉得自己应当对你好,他会想得比任何人都要周全妥帖。


    若是有幸能够在他心上占据一方……


    那便更加不同。


    “一切都好,府中人待我……”


    沈妙妍想了想,找出一个词来:“极为热情。”


    其实想也知道,王府中的这些人,都是看着谢昭长大的。


    看沈妙妍,热情得不像样子。


    只说今天一天,沈妙妍听到的谢昭儿时趣事,便不下十件。


    见她说好,谢昭似乎放下心来。


    “婚事定在下个月初八,需要做的事情,我这边都会做,你不必费心。”


    沈妙妍点点头;“好。”


    她很喜欢这种不用处理细枝末节的感觉。


    谢昭是个心细的人。


    和他在一起做事,会很舒服。


    眼下看来,谢昭一时半会不会回去西疆。


    西疆的情况也只能自求多福。


    沈妙妍有些担忧锦薇她们。


    但到底没办法做什么。


    她还是不够强大,手中的力量不够多。


    接下来的几日,沈妙妍开始与谢昭一同离开文王府,去震云处理事情。


    顺利度过危机,她有了时间,该开始整合手里的牌了。


    她于京中的势力发展迅速且庞大,去西疆一趟,又做了太久的甩手掌柜。


    此时需要重新了解一番。


    谢昭则去上朝。


    这几日,朝中出了大事。


    首先,皇帝看着边疆呈上来的战报,伤亡惨重,又屡遭进犯,靠着几位名将才勉强守住,勃然大怒。


    皇帝当朝怒斥兵部尚书,言他在其位不谋其职。


    不寻求思变,致使大魏军政问题积重难返。


    兵部尚书跪地请责后,又将矛头指向户部,说寻求批款迟迟不到,导致兵部空有抱负没办法施展。


    东拉西扯,互相攀咬。


    咬着咬着,不知怎地,就拐到了军政改革上面去。


    先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往后的改革要好好做事。


    皇帝将话这么一说,下面群臣这么一拥,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魏昌的眼睛虚瞟了一眼谢昭,见他安静垂首,立在那里,没有对周遭做出任何反应。


    自然,也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他难得的有些感慨。


    谢昭的确是忠君之人,如果他不是那两个人的孩子,应当也能被他全心相信,委以重任。


    可惜,他是。


    谢昭这么顺从地接受军改,让魏昌感觉事情顺利得不可置信。


    他又想起谢昭向他请旨,要求娶的那个女子。


    沈妙妍……


    虽说那女子有些麻烦,不过,到底只是一个女子。


    不知他谢昭,对那女子有几分真心。


    若是谢昭有了能够牵肠挂肚的亲人……


    他也好放心地把他放回西北。


    见皇帝心情正好。


    常松自觉找到了机会,他眉开眼笑地向皇帝进言:“刚刚诸位大人,因为几百万两银子,就吵的不可开交,实在不必。


    今我大魏广开商路,丝绸远销西洋。西洋人对我们的丝绸赞不绝口。


    我前几日去了丝绸枢,听那来采买的洋人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