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反应和反响

作品:《1984我的小说时代

    就在罗维阳召集手下商量对策的时候,《报》的主编叶莉做了相同的事情。


    她将这三部的开头看完之后,心中只有苦笑和佩服。


    自家杂志凭借《飘邈之旅》稳上两百万的发行量不难,但是再想提升,恐怕就有难度了。


    她拿着《起点》杂志,心中对李力这个副社长充满敬佩。


    之前在报纸的时候,这人就想闯一闯“底线”,只是未能获得成功。


    被调入一个濒临破产的杂志之后,凭借着破釜沉舟的气概,毫不犹豫给出版税这個大杀器,拉拢了市场上最红的通俗作者!


    正处于创作巅峰期的方德华不负众望,投之以桃,回赠了三部上佳的长篇。


    叶莉心中甚至想:“若是当初自己也能拿出这个气魄,拉拢德华,那是不是就轮到自家杂志起飞了?”


    她摇摇头,将这个可笑的想法甩出脑袋。


    以目前杂志社的发行量和盈利情况,《报》是不可能给出如此的优惠稿费。


    很有可能自己才提交了方案,第二天说不定编辑室里就传出风言风语。


    在主编办公室想了半小时之后,叶莉终于拿着这本杂志走进了社长办公室,将情况一一分析。


    杂志社社长对这个得力的干将非常器重,可以说杂志能有如此高的发行量,叶莉功不可没。


    《倩女幽魂》、《飘邈之旅》都是她找来的作品,据说她与作者的关系还非同一般。


    在听完汇报之后,社长皱着眉头说:“叶莉,你的意思是,下半年杂志的发行量将会受到冲击,上升的势头可能被它打断?”


    叶莉的语气非常肯定:“没错。不仅是我们,其他同行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社长将杂志摆在正前方,双手交叉,凝神问:“有什么办法挽救吗?”


    说实话,社长有点不甘心!


    眼见这两年杂志社从百万左右的发行量一跃突破百万级,迈着稳健的步伐向两百万走去,结果就被告知,或许这个数字发行量的天花板了。


    他可是眼红《今古传奇》的发行量很久了。


    叶莉苦笑:“除非我们杂志社也能给作者版税,否则很难。”


    话刚落下,对面的社长也同样露出苦笑。


    两人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


    千字15或者20的稿费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了,但与版税相比,两者之间的差距完全不够看。


    两人短暂沉默了几分钟,叶莉突然出了一个主意:“或许我们可以稍微提高一下稿费的标准,比如最高可达千字25,然后以这个标准面向全国开展一个“仙侠”类型的征文活动。”


    社长拍案叫好,脸上亦是露出赞许之色:“这主意不错。有了《诛仙》、《飘邈之旅》这两部的抛砖引玉,或许仙侠的土壤已经形成。那就先这样,你回去之后做一个方案提交,然后再与其他人商量,争取一炮打响这个征文活动。”


    “好!我这就去办。”


    叶莉没想到自己随心说的一句话,竟然引得社长这么大的反应。


    回到办公室之后,她在纸上写写画画,对这个“仙侠”的主题征文活动有了一个初步的策划,然后就在会议室里与众编辑开会,宣布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在编辑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及补充下,征文活动的各种条款很快就被完善。


    等几天后,她将这份方案提交给社里,立即赢得全票通过,第一名不仅能够得到高额的稿费,还能另外赢得一笔五千块的奖金!


    凭借着将近两百万级别的发行量,这两年杂志社赚得盘满钵满,结果刚过上好日就遭遇这样的事情。


    正在计划之中的员工筒子楼或许就要夭折了,所以大家都非常看重这个征文活动。希望年底的时候能收到一两篇稍逊于《诛仙》、《飘邈之旅》的仙侠!


    所以,这才狠心下了重赏!


    -------------------------


    《起点》杂志社。


    在杂志的创刊号发行之后,李力一改往最后一个走的现象,几乎都是在踩着下班的点走。


    此前杂志社百废待兴,各种事情繁琐众多,他也被自己描绘的这个美好的未来所激励,每天恨不得将24小时都扑在工作上。


    在他的亲身作则的鼓励下,无论是杂志社以前的老(油条)编辑、还是刚招进来的新编辑,每天都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之中。


    只是这段时间,编辑们突然发现李社长几乎都是踩着上班点进来,跟着下班点离开。


    似乎在无形之间,笼罩在杂志社上空的“乌云”,那种紧迫感、或者说“压抑感”一下子消失不见。


    见到领导这种轻松“自信”的做派,编辑们心中难得一见跟着轻松起来。


    一时间,工作效率大大增加!


    只有甘相文心中明白,其实社长心里其实关心创刊号的发行量,每天都会向他打听两次杂志的情况,一上班就问,下班前再问一次!


    如此急迫的心态,也只有在他这个心腹面前才有所展露。


    创刊号发行的第一天,甘相文下班之前就被叫进社长办公室。


    “李老师,据省里同事收集的信息显示,我们这本《起点》杂志大受欢迎!在经过前期的预热宣传,尤其是拿出星云奖得主最新作品、“五白”作者新作这两个关键因素,省内各地的报刊亭都对《起点》杂志充满期待!”


    “在省城,有不少报刊亭的老板表示,杂志刚摆上摊位就被读者们一扫而空。也有老板说,光读者预定的数量就能吃下他们手中的进货量。”


    “省内其他地方也差不多,像桂州、柳城、郁林等城市的市场表现大大出乎意料,其余地方也稍微高于预期。”


    最后,甘相文总结:“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是我们省内的读者都非常喜欢星云奖得主,所以才慕名买了杂志。其次才是“五白”的名头!等的质量开始发酵之后,那个时候才是发行量提升之际。”


    随后几天,他每天都将外省、省内的情况一一汇报给李力。


    正如同他的分析一样,这个时候全国正好踩在“星云奖”得主的这个宣传噱头之下,有不少读者是冲着这个名头而来。


    其次才是传统的爱好者,他们对五白的早就深深佩服,非常期待他的新作品。


    尤以这次的期待最甚,毕竟一下子连载了三部作品,还有两种新的类型!


    在第三天的时候,各地就已经纷纷传来邀请加送杂志的请求!


    这种情况下,李力更是兴奋得连钓鱼台都坐不稳了,再三确认数据之后,直接下达了加印百万的命令。


    本来百万发行量的创刊号,已经让编辑们心中非常自豪。


    等从社长办公室传来加印的消息之后,编辑室如同高考听到高分一般,纷纷欢呼起来。


    老编辑庆幸杂志社迎来了李力这位副社长。


    新编辑庆幸自己进入这个有无限可能的杂志社!


    这个消息同样也让印刷厂喜出望外,这意味着他们往后几年的收入将有了稳定的大幅提高。


    等消息传到正牌社长的耳中,他难得拖着病体来到编辑室里,给各位员工鼓励。


    他确实没想到,等待退休的工作生涯,竟然迎来转机!


    心中百味俱陈,若是这个李力早点调来杂志社就好了,或许自己还有机会高升。


    不过,能够以这样的成绩退休,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体面的成绩!


    等他走了之后,李力立即宣布这个月有福利,也就是给些各种优惠券,让各编辑和员工的干劲更加充足!


    第二天,《起点》杂志加印的消息就在省内的各大杂志社、报社流传。


    本来就有不少人对于李力的“百万创刊号”的魄力感到好笑,都在等着看他和杂志社的笑话。


    一本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杂志,竟然想通过改名和连载几部长篇妄想逆天改命,而且更是不顾市场规律,直接给印刷厂下达了百万的印刷量。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在他们看来,一本毫无名气的杂志,一个被发配的主编,都在幻想能够成为里的主角!


    只是这打脸来的太快,人家李力竟然还要加印一百万册!


    这是疯了嘛?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起点》杂志就那么受市场和读者的欢迎?


    嫉妒得发狂的他们又期待这个新百万的笑话!


    在他们看来,第一个百万就已经将市场的潜力消化得差不多。


    《绿城晚报》的总编听说之后,只是淡淡一笑:“这李主编依旧是那么具有魄力,这次他的运气不错。”


    毕竟,报纸的地位还是高于杂志的。


    《桂省文学》谢东方听说之后,特意找韦忠烨说这个情况:“主编,我们桂省又要出现一份大杂志了!”


    韦忠烨对这个情况也是感到非常震撼:“没想到这个李力真的折腾出一番事业!更加没想到方德华的竟然有如此的号召力!”


    “是啊。这可能是借了星云奖的东风!”谢东方对此也非常感慨,脑子里还回想起当年收到《赤兔之死》的兴奋,“不过,德华成长得太快,可惜他将那么多精力聚焦在通俗。”


    韦忠烨对此深感赞同:“这小家伙的脑袋不知道怎么长的,充满了奇思妙想。距离他上一部作品《脸对脸背靠背》已经有一年多了吧?东方,你要不要去问问,看他是否有什么新作品?”


    虽然不太喜欢通俗,但他还是十分羡慕这两百万的发行量!


    “行,我先跟德华约个时间,上门拜访一下。”


    此刻的谢东方突然想起了那些方圩的美食。


    “嗯,好。最好能约到一部,我们文学社也需要他这个名头了!”


    -----------------------------


    方德华收到《起点》创刊号首期杂志时,还处于各种采访之中。


    被采访搞得精疲力尽,但看到自己的再次刊登,他心中非常高兴。


    只不过他还没有接到李力或者甘相文的电话,不清楚创刊号的发行量如何。


    虽然心中对它充满信心,但仍是想看看创刊号的数据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又过了两三天,方德华这才接到李力亲自打来的电话:


    “德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首批一百万的印刷量已经销售一空,现在正在加印第二批一百万!”


    听着话筒里那个兴奋的声音,方德华欣喜若狂。


    本来他以为创刊号能够达到百万级别的发行量,就已经是破天荒的成功了。


    没想到,创刊号的发行量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


    这三部里,方德华对《飞升之后》最为放心,以这本的质量,肯定能受到读者们的喜欢!


    至于历史穿越,他也不敢确定这个时代的读者能够接受。


    更不用说西幻,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真能在这个时代大卖吗?


    他最初的想法是想借这本书打开西方通俗的大门!


    方德华深吸一口气,等心情稍微平复之后才缓缓说:“恭喜李老师,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那边哈哈大笑:“创造奇迹的是你啊,德华!看来我们两个都低估了你在市场上的号召力!”


    “没有你们杂志社的全方面宣传,我的也拿不到这样的成绩!同喜同喜!”方德华心情非常愉悦,“看来《起点》很快就能够成为《今古传奇》那样的发行量!”


    被挠到了痒处,李力连忙解释:“不敢想不敢想!”


    心中却已经燃起新的雄心——将《今古传奇》压下,成为通俗领域的领头羊!


    随即又叮嘱一句:“德华,最近注意身体,别忘了的稿件!”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记者,他明白这个时候的方德华肯定处于无数的采访之中!


    另外,他对方德华所能拿到的稿费也十分羡慕!


    同样作为一个从业者,他一生都没拿过如此高的稿费。


    以现在这样的发行量,方德华每一期的稿费就高达好几万,甚至十几万!


    一年下来,这几乎就是年过百万!


    这在1988年,是一个什么概念?


    李力有时候甚至佩服自己的魄力,但这个时候他还是有点担心,若是这个稿费被曝光之后……


    ----------------------------


    当天晚上,方德华就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钟楚荭和方兴松。


    前者歪腻了半小时,才与方兴松聊起正事:


    “松叔,我给你一条新闻线索!”


    方兴松打趣问:“什么线索?莫非你和红姑订婚了?”


    “哈哈,这个是秘密!我是说……”方德华将新杂志取得的成绩一五一十说出。


    方兴松听到这个数字非常震撼!


    港港本土的杂志最多是几十万的发行量,与内地动辄几百万的成绩相差甚远。


    但下一刻,他心中就涌现无限的欢喜!


    这意味着侄子的新作品受到市场的热烈反应,这意味着他的报纸将得到更多的读者!


    于是,方兴松激动的回:“好好好!到时候我也第一时间通知,看来《港港青年报》的发行量又能上涨了!”


    港港这边报纸上的连载大约要比《起点》晚半个月左右,这是方兴松考虑可以在半个月后接上第二期内容。


    这就相当于连续连载一个月!


    “哈哈。松树,别高兴的太早。如果到时候杂志流入港港太多,对报社的发行量也起不了太大的帮助!”


    方兴松何尝不明白,不过它还是可以转化不少的读者。


    ---------------------------


    谢东方的到来,让方德华感到很开心。


    这是他作家之路上的第一任编辑,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好。


    所以,两人之间的采访与其他的媒体不一样,全程都是非常轻松的氛围,主题更加聚焦于传统文学的主题。


    谢东方说:“德华,你的几部已经在全国的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大家都非常期待你下一部作品,不知道你现在有什么计划?”


    听到这家伙将催稿融入问题之中,而且还是假借读者的名义,方德华两手一摊,历数手头上连载的作品,以及正在计划之中的《倩女幽魂》续集,表示“若是还有时间,他会抽空再写一部。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


    正事干完之后,方德华和谢东方开始天南海北的聊起来。


    等聊到桂省文坛上的作品时,他心中突然有了新的想法:“东方,你介绍几本我们桂省作家的作品?”


    谢东方一愣:“德华,你这是?”


    “此前港港那边有人委托我帮忙寻找一些好的内地作品,想要在港港出版!”


    “这是好事!不过这事你还得向陆老他们咨询一番。他们对作品更加熟悉!”


    听到谢东方的婉拒,方德华继续追问:“你就说一下心中的作品。”


    “那就看看韦棋麟老师的长诗集吧。”谢东方沉吟片刻后,还是说出了答案。


    方德华立即在脑海中进行相关搜索,很快得到对应的消息:“你是说壮族民间传说长诗《百鸟衣》?”


    谢东方点点头:“这是我们韦老师的代表作,也是桂省的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行,我记下了!”


    离开之前,谢东方再次叮嘱:“最好再去问问陆老,或者到省作协咨询一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