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谁来接驾

作品:《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全本免费阅读


    贾赦有时也挺烦的,他一个王孙公子,本不必争这样长短。


    如今两兄弟被丢到钟山书院的人堆里,反而被迫降了份例。


    关键是金陵一地商户多,炫富夸耀之风与京城也差不了多少。


    没了荣国府的头衔,有不少人就凭着吃穿用度,隐隐将他们兄弟看扁了去。


    就说他贾赦,在京城之时,去四王八公府上,都要被客客气气称一声小爷,这才和弟弟来书院几个月。


    倒是把这十几年没受过的气都受了。


    金蟾也觉得家中太太未免也太严苛,不就是木炭,非要扣这一星半点。


    金蟾到底不如赖大这类下人灵光,傻乎乎问贾赦:“爷,咱们要不要也送点?”


    金桂猛地拍金蟾后背一下:“没长脑子的,咱们家何必去巴结那些人,要是知道两位爷的身份,也只有捧着咱们的份。”


    金蟾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可是荣国府,大爷要炭,怎么会为了送礼。


    如果真的要送,什么珍奇玩意儿送不出。


    不过,书院里的也没人配得上荣国府送礼!


    看着自己带来的两个小厮,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


    贾赦觉得有些丢脸,二弟带的两个小厮瞧着就比金蟾和金桂话少、稳重。


    贾赦也不纠结今日烧的什么炭,又问:  “家里还送了什么?”


    金蟾刚刚说错了话,现下赶紧把东西拿出来示好。


    “爷,咱们家四姑娘,近日在学画,说是画了些家常物件,让带来给两位爷品评。”


    原先在一旁烤着火的贾政听见,也走过来。


    那些是贾敏这几日的画稿,画的花鸟虫鱼,虽然有点模样,但一看就笔法稚嫩。


    每幅画下面还有小字。


    ‘今日在花园观鱼,画锦鲤一条。’


    ‘桃树一颗’


    ‘莲花一朵’


    生活琐碎,看着就想得出画画先生领着她在家里各处找景致画画的样子。


    贾赦啧了一声,笑道:“画得有模有样……想是她在家中待得乏了,自己找乐子。”


    贾赦历来是个心热的,当下就提笔要给妹妹也画一幅画。


    绘画一事要得大成,必然要下苦工,贾赦和贾政当年家中有房师,也只教习字读书,他们这些公子哥儿,只善于赏画,真提起笔来,只能画几笔梅兰竹菊。


    贾赦可不管这些,提笔就画了几间房舍和人物。


    贾政看着那惨不忍睹的画面,眉头都拧到一块了:“大哥,你这样画的不妥吧?”


    贾赦不以为意:“还能如何?妹妹她们看得懂就成,你自己画自己的。”


    贾赦的画马上就被送回去。


    画面言简意赅,就是他们住的地方,有三间屋,有树,有山,贾赦和贾政也很好认出来。


    因为贾赦把他们兄弟画的比几个小厮大,还画了一个扇子模样的东西。


    史苗真是高估了这便宜儿子的画艺,像是在看幼儿园小朋友的作品。


    史苗嘴角抽搐:  “真可怕,原来从古至今都有人画火柴人。”


    贾赦的画艺,看得正在学画的贾姝、贾媃、贾娴和贾敏齐齐皱眉。


    贾敏问:“什么是火柴人?”


    忘了……这个年代还没有火柴。


    史苗又换了一种解释方法:  “就是你哥哥画的这种,你看像不像木柴?”


    干巴巴的,确实挺像!


    几个女儿齐齐点头:  “是。”


    介于要和妹妹互相以画传信,上回的画还被妹妹们嘲笑是火柴人,贾赦痛定思痛,精进画艺。


    “贾赤!”


    明经科的老先生忍无可忍,直接点了名!


    先生们对各个学生心里有数。


    有些来钟山书院镀金的学生,只要不过分,先生们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有心读书的人,他们便认真指教,毕竟书院要靠中举的学子撑一撑门面。


    贾家这两兄弟原是京城人士,看不上金陵城的先生也正常。


    贾正读书态度还算端正,这个贾赤看着不犯大事,内里最吊儿郎当。


    那些想着镀金图先生们几句好点评的学子,就算不精于奉承之道,也是和颜悦色,恭恭敬敬。


    这个贾赤,虽不将看不上眼明晃晃写在脸上,但他那漫不经心的鄙夷神态,才最叫人火大。


    如今竟连装也不装,从坐下就自顾自的画画,已经画了好几天。


    倘若他能画出点子丑寅卯来也就罢了。


    乱七八糟,不知是什么鬼画符。


    他讲的课,就如此听不进去?!


    先生在那头吹胡子瞪眼: “作画一项只能算奇巧,正到了场上,若在卷面作画会被判为作弊!把心思放到书本上来。”


    贾赦也不站起来,默默将自己的画盖住。


    “学生谨听教诲。”


    ……


    散了学,贾赦在旁边等着抄老二的作业,拿起来今日先生大力举荐的范文。


    贾赦发现了什么,用手肘推推旁边的人,对二弟贾政道:


    “这不是原先在京城教你的那个先生的文章吗?想不到他在江南行情也不错。”


    难得,贾赦也会在意这种事。


    贾政放下笔,忽然有些心虚:“哥哥记得他的文章?”


    刚刚粗粗读过一回,分明是教过自己的先生,贾政没认出来,反而是大哥认出来了。


    贾政在脑中努力回想,在京城的时候,他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


    贾赦指了指问卷边的落款,上面写着某年进士,‘付东’二字。


    付东,正是原先辞馆投奔义忠王府那一位。


    “喏,这不是写着?”


    原来如此……


    雕版印刷的文章,最末的页脚,有一个很小的落款。


    贾赦边看还边点头:“确实不错,怪不得两次都榜上有名,父亲没看错人。”


    贾代善亲自找的先生,怎么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贾赦知道弟弟的心结,转过来还安慰老二:“二弟你也莫要与他见气。”


    说到底,他们兄弟出来呆了几个月,似乎也明白了,无根无基的读书人为何要汲汲营营。


    况且人付东当先生时也是尽心尽力,比钟山书院这几个略好。


    陈深从小门过来,贾赦和贾政默契的禁声,不再谈论此事。


    不想陈深凑到贾赦和贾政跟前,专门指了指落款上付东的名字。


    陈深:“听说这位进士是你们京城人士?”


    贾赦点头,见陈深才提及付东的名字就一副崇敬神情,不由得卖弄起来。


    贾赦道:“若不是他老子娘忽然急病咽气,兴许早三年他就进士及第了,年岁也轻,现投在义忠王府门下,将来兴许有几分前途。”


    陈深显然想不到,自己随口一问,贾赤竟然说了这么多。


    平日里问起京城事,贾赤只说些何处好吃、何处好玩。


    今日贾赤说话的口气非常奇怪,透着一股子对京城权贵的熟稔。


    比如陈深之流,也就见过几个举人。


    落到贾赤口中,当朝进士老爷也不过是随口的谈资。


    陈深有些迷惑:“这……”


    贾赦又被贾政用笔杆自腋些狠狠戳一回。


    干巴巴咳了一声:“我们在京城中,听过一些消息。半蒙半猜,在京城里都是小事。”


    陈深点点头,进士老爷能进翰林也不过七品,在京城着实不够看。


    陈深又凑近一点,声音压低:


    “我听他们说,京城里最不缺新鲜事,贾兄还知道什么?圣上赐府的贾家,你知不知道?”


    贾赦撇撇嘴,他自己家的事,他怎么会不知道。


    “当儿是听过的,宁容二府的国公老爷,早年是与圣祖一起……”


    贾赦又被戳了一下,嘶了一声,马上反应过来,斜着眼狐疑的看向一脸八卦的陈深:


    “好端端的,你问这些作什么?”


    陈深看看四周,神神秘秘:“你们可莫要和旁人多话……”


    陈深拢着脑袋,恨不得把自己遮起来,声音压得更低:


    “我听说……圣上明年要南巡,你看和你们二人同姓的国公府又封官,又赐宅子,圣是要到国公府下榻,肯定会到咱们金陵地界来。”


    圣上要南巡?


    贾赦和贾政同时皱了皱眉。


    荣国府接驾,这怎么可能?


    贾政忽然开口,听着很是不悦:


    “本朝自开国以来,先帝南巡曾至金陵一次,当今圣上七年前南巡,未在金陵下榻,不过,就算圣上此番果然南巡至金陵,与荣国府也不相干,国公夫人寡居,不便接驾,多半是甄家。”


    也不想想,他们母亲寡居,妹子们又未出阁,怎么可能?!


    这回可算轮到贾赦了,他也掐一回贾政的胳膊。


    “二弟……”


    贾政也干咳两声:“咳咳……只是猜测而已。”


    陈深却将话都听了进去,像是听到什么至理名言,恍然大悟的拍手:“我觉得,贾正说得很有道理!”


    有没有道理还是其次,贾赦一把将陈深薅到跟前:“圣上南巡的消息,你从何处得来?”


    陈深又弓腰缩背,一副窃窃的架势:“你们莫要传出去……刚刚我从雨亭的假山后过,听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