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作品:《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全本免费阅读


    李明夷唇角展开。


    作为年不到三十已经拿下副高、各类奖项摘入囊中,被一众姨母追捧的别人家儿子,竟然沦落到被小孩子同情,人生的境遇不可谓不跌宕。


    但这样的滋味偏是他从未体会过的。


    然而客观说来,一时还真没有别的去处,他想了想:“你父亲同意这件事吗?”


    自己作为成年男性,贸然和未成年的小姑娘回家,实在算不上道德。之前还可以说紧急避险,现在若要再去,必须征得对方家长的许可。


    卢小妹歪头看了他一眼,像是不明白他的意图:“我阿耶?他早死了。”


    “那你母亲呢?”


    “也死了,前两年赶上穷年,病死了。”


    李明夷的神情不觉凝固:“那你有长兄长姐吗?”


    “我原本是有个兄长,之前去边地做了兵,后来没落了。”卢小妹回答得很快,仿佛不需经思索,“大概有三年了吧,我阿祖说按武皇那时的规矩,是要给我们家三十亩田的,可官上说我们家没有男丁,便一直拖欠着,可恨死了。”


    李明夷没有去问什么叫“没落”。


    他的喉结上下滑动,感到一种难言的情绪阻滞在里面。片刻,他屈下膝盖,平视着这个瘦瘦小小的姑娘:“那你家里还有什么长辈?”


    “都没了,去年遭了洪水,还活着的就只剩下我和阿祖了。”卢小妹的神情看上去若无其事。


    对方紧盯着自己的眼神越发凝重,她恍然大悟般:“不过你别担心,我们家虽然穷,可我阿祖是最最善心的人了,不会把你扫出门的。”


    李明夷想起那只枯瘦的手臂,那块干瘪掉渣的饼子,认同地点了点头。


    卢小妹便当他同意了,伸出沾着泥的手,拍拍他白大褂撑起的肩角:“行啦,你别愁眉苦脸的了。人嘛,谁还没个倒霉的时候,总得活下去。我看你挺有本事,肯定能有个好前途的。”


    说罢,向前递了个眼神:“走吧!”


    片刻的怔愣后,李明夷冲她笑了笑。


    在卢小妹等待的目光中,他直起身,放眼看向身前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市集。


    正是晌午,阳光从连绵的屋檐洒落,熠熠生辉。


    明亮的视野中,两侧商铺鳞次排开,往来居民熙攘有声。正中,是一条整洁宽阔的直道,贯穿首尾,一直延续至蓝天白云下的古城墙。


    古陈留新鲜和润的气息,在这一刻灌入他的肺腑。


    他久久地远目,继而颔首。


    “你说得对,得活下去。”


    跟着卢小妹的脚步,没有立时往城郊的方向走,却到了一个挂着个“药市”牌子的铺子面前。


    唐朝的市场建设相当规整,各类商铺秩序展开,铺前必挂牌匾,所售物品一目了然。


    浓烈的中药味道扑面而来,看铺的伙计瞟了一眼卢小妹,懒怠着招呼:“还是往常的方子?照例,一两银子。”


    卢小妹二话不说,掏出银子。


    伙计眉毛一抬,目光中带着惊讶,倒是什么也没说,收了钱,麻溜地去拣药。


    剩下两人闲在铺前,李明夷盯着伙计手脚熟练的背影,开口问道:“你的药是配给谁的?”


    卢小妹支着下巴,同样紧紧盯着里头,目光一瞬也不敢放松:“给我阿祖配的,养病坊的和尚医说了,我阿祖年纪大了,一身毛病,唯有好好吃药将养着,否则……”


    她声音渐弱,顿了一顿,重新开口:“这药一个月足得吃掉一两,还好遇着你了,不然这个月还没着落呢。”


    李明夷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半大的孩子是怎么养活两口之家,还要负担每个月一两的药钱的,难怪她之前要想方设法地弄钱。


    不过买药的时候,倒是一句砍价的话也没说。


    仿佛是听到了李明夷的心声,卢小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药可真贵。可阿叔你知道,世界上最不能讨价还价的是哪两个地方吗?”


    李明夷侧过头听她说话:“哪里?”


    “一个呢就是药市,要是短了他们一星半点,给你称了受潮烂了的药,人吃下去就死了。这买卖是要命的,省不得钱。”


    李明夷听得皱眉:“那另一个呢?”


    卢小妹转眸瞟着他,嗤地一笑:“当然就是青楼了!”


    见对方瞬间哑口的样子,小丫头转回目光,继续盯着伙计忙碌的手,嘴上却没停:“青楼妓最是嫌贫爱富看人下菜的,若在她们面前露了短,她们转头就会抛弃你,你说,她们是不是世上最无情的人?”


    李明夷嘴唇张合,实在不知道怎么接这话。唐朝再是民风开放,他也没想到一个小姑娘敢在大街上张口评议青楼妓女。


    二十九年的人生里,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了无言以对的滋味。


    好在伙计动作利落,三两下打包好了药材,送到卢小妹的手上,终结了弥漫的尴尬气氛:“慢去嘞您。”


    买完药,卢小妹又买了些牛羊肉,两人各自提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这才往城郊走。


    “喂,你接下来打算干什么?”


    一前一后走着,卢小妹说话间回头望一眼,像是怕他丢了似的。


    这个问题,也正是李明夷所思索的。


    他在脑海中清点了目前所有之物——一支插在白大褂里的瞳孔笔,尚且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一把刚用过的听诊器,还有一口袋沉甸甸、却暂时没有用武之地的手术器械。


    除此之外,就只剩下脖颈之上,这颗受过先进了一千年文明教育的脑袋。


    可知识,在这个科技量级降维的时代,能等价转变为财富吗?


    另一方面,若是从事体力劳动……李明夷低头看向自己趿拉在脚上,险些断成两截的洞洞鞋,不太确定自己的身体能否满足这个时代对男性劳动力的要求。


    见他又是沉默,卢小妹换了个问法:“之前我在质铺听着,你是郎中吧?”


    李明夷不置可否:“我是医生。”


    卢小妹才不管这些文字上的差别:“总归你会治病嘛,那你也学马郎中,挂个幌子,去行医救人呗!碰上谢敬池那种有钱人,一次能赚回一个月的用度呢。”


    这个提议,李明夷也不是没有想过,但姑且不说他对中医的信任度,那一手简体字恐怕也没哪个药市能认出来。


    “除了挂幌子行医。”他问,“还有哪里有医生吗?”


    卢小妹步伐停下,转过头,用一种狐疑而小心的眼神打量过来:“你是不是头受伤了呀?”


    话外之意——否则,哪有内行问外行门路的?


    “我……是从异乡漂泊来的。”李明夷自问没有撒谎,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不太了解陈留。”


    他的神情看起来很正经。


    左右卢小妹也没见过陈留外的情形,这样一说倒也将信将疑了。她重新迈开步伐:“你们那里没有官医吗?我们这儿有个朝廷办的官医署,不过里面都是很厉害的先生,从没收过民间的郎中,你肯定是去不了的。”


    这种制度,听起来倒像是公办医院。


    “治病救人的除了郎中,就只有官医署?”


    以唐朝的富庶程度和福利机制,医疗系统的组成不可能如此简单。


    果然,卢小妹的话还没说完:“当然不是了,我们陈留虽比不上长安洛阳,但也有一处养病坊,就在城东。”


    这是李明夷第二次听到“养病坊”这个词。


    他凝神回忆那节短暂的医学史课:“你说的是——悲田养病坊?”


    卢小妹点头:“是啊,我阿祖的病就是里头看的,以前还给药呢!现下光景一年不如一年了,听说里头的‘无尽藏’也少有人捐,没得用了,所以渐渐便派不了药了。”


    卢小妹讲的这些,李明夷也算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