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 235 章

作品:《漂亮后妈看到弹幕后[七零]

    这话一落,周爷爷和周奶奶瞬间安静下去。


    他们没说话。


    姜舒兰也不催,她笑了笑,“没事,不着急,咱们慢慢考虑,不过——”


    她话锋一转,带着几分郑重,“爷爷,奶奶,我们真的很需要你们,尤其是闹闹和安安两个,他们没人教,我和中锋都希望,有个长辈可以领着他们慢慢长大。”


    在姜舒兰看来,这个引路人是爷爷奶奶就很好。


    两人也算是告知,有文化的人,而且通情达理,会偏心,但是却不会溺爱。


    这种就很合适。


    如果说,光是姜舒兰和周中锋的话,两位老人并不愿意去打扰孩子们的私人生活。


    但是——


    这里面又涉及到孩子,而且舒兰也明确说了,小两口需要他们。


    这让周爷爷和周奶奶,有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其实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已经是在等死的年纪了。


    这让两人的心又动摇了几分。


    姜舒兰点到即止,没在催促。


    她只是笑着,“孩子们快学说话了,我想着,他们到时候会说话的时候,喊一声曾爷爷,曾奶奶,应该还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处处不提要求他们过去,却又处处离不开他们过去。


    周爷爷和周奶奶这一次,终究是没沉默。


    “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这把老骨头,我们就过去。”


    这话,让姜舒兰有些惊喜,“怎么会?我们高兴都来不及,闹闹和安安也会很喜欢您们。”


    周中锋也忍不住点头。


    “那就这样说定了,奶奶,五天后,你们和我们一起去海岛。”顿了顿,姜舒兰看了一眼周中锋,“还是买卧铺票?”


    “还是开车过去?”


    “卧铺票。”


    周中锋迅速做了决定,“我现在去买票。”


    说完,被周奶奶给拉住了,“站住站住,还没说完呢,着急什么。”


    他们还从来没看到过孙子这般猴急的样子。


    心里那一丝丝担忧,也跟烟消云散了。


    “还有你们的郭叔和李姨,我和你爷爷想一起带上。”


    都是生活在一起快二十年的人了,而且他们两位老人也需要人照顾,去了海岛,总不能让舒兰的爹娘照顾他们。


    那他们算什么了?


    而且,他们离开不带上郭叔和李姨,他们就算是失业了。


    就只是,这里面有些麻烦。


    如果协商不了,那他们就还住在首都好了,反正这边有房子。


    姜舒兰和周中锋对视了一眼,“当然可以。”


    “海岛别的不多,就是房子多,人去了,我们在加盖两间房子就好了。”


    这个很简单。


    这话一说,旁边的郭叔和李姨,那一颗提起的心,瞬间放在了肚子里面。


    他们就怕,老爷子走了,不带他们。


    倒是,周爷爷考虑的更周全,他沉吟片刻,“让小李跟着吧,小郭就留首都,帮忙隔三差五看下房子好了。”


    他们去海岛了,也不需要车接车送了,更不需要旁边人有住着照顾他们。


    看着他们是不是半夜一睡不起,能及时送他们去医院。


    这话一说。


    郭叔急了,“这哪里行?”


    他跟了老爷子半辈子,这会老爷子走了,不带他,那他怎么办?


    “你先别急,听我说。”


    周爷爷语重心长,“你和小李不一样,小李孤家寡人一个,我们走哪里,她跟哪里,但是你呢,你忘记了,你有妻子有孩子,你跟我们走了,你妻子孩子怎么办?”


    郭叔是成家的人。


    李姨不一样,离婚后就没在成家了。


    见郭叔还要说。


    周爷爷便直接道,“你那一双儿女也快成家了,这个时候是至关紧要,你总不能连他们娶妻生子都看不到吧?”


    这话一说,郭叔跟着沉默了。


    “老爷子。”


    他语气有些艰涩,家里重要,但是对于他来说,跟了一辈子的周爷爷更重要。


    “好了,大男人就不要婆婆妈妈的了,首都这边的房子也离不开人,你在老家就当相当于把我们把房子看好了。”


    接着,周爷爷看向姜舒兰和周中锋,“你看他们两个,经常海岛首都的跑,往后怕是还要回来,每次回来家里没个人,还乱糟糟的,那怎么行,就这样说定了,你留在首都,舒兰和中锋回来家里也有个亲人。”


    亲人……


    这话说的,郭叔眼眶都红了。


    他跟着重重地点点头,“只要我在,不管中锋和舒兰什么时候回来,家里是干净的,灶膛是有温度的。”


    因为,他们也是他的亲人。


    见郭叔说通了,大家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决定好了之后,周中锋迅速去车站买票,买了五个人的票,是五天后的,在买完票之后。


    他们几个又开车,又去了一趟退休干所。


    把老人家在那边住的东西都全部搬走了,搬家的时候,退休干所的老邻居都过来看热闹。


    “怎么了这是?突然就要走了?”


    姜舒兰收拾东西的手一顿,“老人家想通了,决定跟我们去海岛。”


    “以前就谢谢大家照顾了。”


    这话一说,现场就跟着安静了下来。


    这住了一二十年的地方,说走就要走?


    还要去海岛这么远的地方。


    大家下意识地看向躲在暗处的谢奶奶老两口,试探道,“你家长辈,该不会是因为谢家人吧?”


    姜舒兰收了东西,她跟着看了一眼谢奶奶了,谢奶奶有些心虚,立马躲到了那柱子后面。


    姜舒兰嗤了一声,语气淡淡道,“有一部分吧,老人在这里总是被欺负,我们当晚辈的也不放心。”


    “不如跟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遇到欺负还有当晚辈的撑腰,到底是放心一些。”


    这话一说,现场的人顿时面面相觑。


    “这——”


    想说些什么,到底也说不出口。


    “那个什么?就你们来搬东西?周家老姐姐不来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气氛一下子安静了下去。


    她和李姨两个人收拾小件的东西,周中锋和郭叔,负责搬运大件的东西。


    等东西全部都收拾结束后,全部封箱装到卡车里面。


    有好事者,到底是按捺不住了,“那周老两口子,以后还回来吗?”


    到底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这说走就走,哪里能舍得呢。


    姜舒兰和周中锋对视了一眼,她笑了下,语气有些淡,“以后在看吧。”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周爷爷和周奶奶应该不会在回来退休干所,他们就是要回来,也是回的周家四合院。


    而不是这个是非的地方。


    他们走的干脆,完全没有任何迟疑和不舍。


    这让大家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没想到,第一个离开退休干所的,竟然是周家老两口。”


    “谁说不是呢?我们开始还以为,他们这辈子都住这里了。”


    因为,周家老两口子女少,又各个都忙碌,根本顾不上他们。


    按照他们原本的估计,这退休干所内最可怜的就是周家老两口了。


    他们老两口就是死,也是死在退休干所了。


    没想到,竟然还有一天能离开的机会。


    住在退休干所的有几个不想住自家呢。


    只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才来了退休干所。


    所以,这一时之间,对着要跟着孩子们离开的周爷爷和周奶奶。


    他们心里竟然有着说不出的羡慕。


    怎么说,就像是对方已经飞出牢笼了,而他们还在牢笼里面一样,望着对方彻底自由。


    想到这里,看着谢奶奶蹑手蹑脚离开的样子,顿时就是一阵嘲讽。


    “谢家的,你是不是以为让周家老两口丢了脸,以后在退休干所待不下去?”


    “如今瞧着,倒是好笑了,人家被孩子接走了,反倒是你们谢家老两口被子女给丢这里了。”


    “你家子女有说什么时候来接你吗?”


    自然是没有的。


    之前出了那事以后,谢家的子女,恨不得现场和谢家二老撇开关系才好。


    这样才不受到周家的牵累和报复。


    谢老太听到这话,身子一僵,很想反驳些什么,但是想到谢家的孩子,在想到周家的孩子。


    脸上带着几分黯然,背影也萧索起来,默默地离开了人群。


    后悔吗?


    有的,只是谢奶奶不知道,为什么事情就到了这一步,她反思过许多次,最后把责任划分在孩子们身上。


    谢家的孩子是孬种,是酒囊饭袋,但是周家的不是。


    周家老两口有孩子撑腰,而他们没有。


    这就是区别。


    姜舒兰和周中锋他们把退休干所的周爷爷他们的东西,一次全部都托到了周家的四合院。


    那动静,更是惊了不少人过来看热闹。


    “你们这是?”


    不少人都探出头来询问。


    “接老人回家。”


    这话一落,现场又是一安静。


    不知道是谁先说了一句,“是该接回来,住退休干所哪里有住家里舒坦?”


    这话,姜舒兰笑了笑,没接话。


    周中锋那个少言的,就更不可能开口了。


    眼见着周家这边这么安静,那些看热闹的人,也慢慢的散了。


    而周中锋他们迅速卸货搬回家里面。


    周爷爷和周奶奶,看着自己用了多年的家具和熟悉的东西,一件件再次运送回来。


    心里说不出的感慨。


    “我原以为,我们这辈子都是住退休干所了。”


    谁能想到呢,还能有回家的一天。


    两位老人对视一眼,在这一刻,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庆幸,当心结了了以后,去哪里不是住呢。


    万一死在外面,那就一捧骨灰捧到老家好了。


    也方便的很。


    只是,这些话,他们自然不会和姜舒兰以及周中锋说的。


    等东西全部都收拾结束后。


    姜舒兰抽空去了一趟首都这边的东单西单市场,查看下水果的售卖情况,她发现市场上买山竹和芒果的人还真不少。


    尤其是买芒果的,那芒果全部都是黄橙橙的一大个。


    一个足足有一斤重,看起来极为喜人。


    所以,归根到底首都不缺有钱人。


    这芒果和山竹,也算是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卖的不错,她从市场上离开后,又去了一趟百货大楼,找了下岳建清。


    双方对了下账单。


    芒果和山竹当天投放市场后,就已经被抢购一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分别上货,虽然不如第一天卖的好。


    但是,进货的七成已经售卖出去了。


    剩下的三成,再加上一些快要坏掉的水果,便宜一些也是能卖到的。


    所以,瞧着姜舒兰来了,岳建清极为客气,“姜同志,这一批货物卖的不错,你看下海岛什么时候,在给下一批货?”


    能被市场喜欢的货,都是好货。


    他们也能赚到钱。


    其实,说到底还是市场上太过物资匮乏。


    当买苹果和橘子都成了奢侈的时候。


    这芒果和山竹,就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


    姜舒兰思忖片刻,“先不急,等我回海岛后,和领导们商量,看下一批货怎么发,如何避免之前的问题。”


    不然,发的货还不够亏的。


    岳建清想了想也是,但是想到市场上的火热,还是忍不住催了一句。


    “那麻烦你那边尽快了,我等你好消息。”


    姜舒兰嗯了一声,“有消息我第一时间联系你。”


    等从岳建清办公室出来,又去百货大楼看了下商品,不得不说,首都的百搭大楼才算得上是种类齐全。


    她逛了一圈,先是给闹闹和安安,买了两罐子奶粉。


    又给她爹买了一个新的烟袋锅,给她娘买了一双皮凉鞋。


    轮到周家二老的时候,姜舒兰犯难了,老人的衣服尺寸她不知道。


    这实在是不好买,姜舒兰思虑再三,给老人买了一罐中老年喝的核桃粉,又买了一罐奶粉。


    铁蛋儿和雷云宝这俩孩子也没漏掉,一人买了一个皮质带着卡通娃娃的铅笔盒。


    轮到她和周中锋自己,她反而不知道买什么了,感觉什么都不缺。


    最后,看到卖护肤品的玻璃柜时,姜舒兰眼睛一亮,去试了两管口红,一管打算留给自己,一管是还给齐芳的人情。


    这下全部买完了,等出了百货大楼的时候,她总觉得少点什么。


    直到看到周中锋后,她才想起来自己少了什么。


    把周中锋给漏掉了,所有人都买了小礼物,除了周中锋。


    姜舒兰拍了下额头。


    “怎么了?”


    姜舒兰支支吾吾,“忘记给你买东西了。”


    “这有什么,我什么都不缺,不用买。”


    周中锋接过她时胳膊上挎着的大包小包,毫不在乎。


    倒是姜舒兰过意不去,在路过骑着自行车卖冰棍的时候,给他买了一根最豪华的雪糕。


    算是补偿。


    但是,姜舒兰万万没想到,这雪糕最后到了自己肚子里面。


    好像有些怪对不起人的。


    姜舒兰这边买完东西回去,李姨那边也准备好在火车上吃的食物,十个宣腾腾的白面馒头,十个酥油饼,另外又煮了二十个茶叶蛋。


    她还要在做些什么,被姜舒兰拒绝了。


    “李姨,火车上卖的有吃食,还是新鲜的,咱们不用做太多,容易坏。”


    姜舒兰是经常出远门的,李姨一听,便立马照着她的做了。


    没做饭菜,但是收拾了不少衣服和日用品。


    都是老两口平日用习惯的,这些实在是丢不开。


    第二天要离开的时候,周爷爷和周奶奶,望着那熟悉的家门,有些不舍,但是更多的却是对海岛的期待和对孩子们的思念。


    “走了。”


    “走了。”


    这一走,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但是他们却不后悔。


    儿孙绕膝,既然孩子们回不来,他们就过去。


    周中锋看着不舍的离开的老人,低声道,“以后想回来,我们在回家。”


    周奶奶眉眼慈祥,她笑眯眯地点头,“信我们家小锋。”


    火车站。


    周爷爷和周奶奶少说有二十多年没来过了,看着那人潮涌动的车站,两人都有些恍惚。


    倒是姜舒兰想到什么,和他们打了招呼,让李姨照顾着两位老人先等着。


    她和周中锋则是去,车站食堂买了八个大肉包。


    接着,又钻了个空子,换了衣服,又去排队买了八个。


    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一过来,周爷爷忍不住嗅了下鼻子,“熟悉的味道。”


    “好像是陈老头的手艺。”


    姜舒兰不知道陈老头是谁,但是周中锋却知道,他点点头,“车站做包子的那个厨子,是姓陈。”


    “那就是他了。”


    周爷爷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他还活着不说,还在继续当厨子。”


    这话真没别的意思,他们住在退休干所和外界消息不通,往日的老伙计们,走了一个又一个。


    这个陈老头算是罕见的故人了。


    只是,周爷爷却没去看望对方,而是站在车站眺望了好一会,直到火车发出鸣笛声,这才转身离开。


    等他们离开后。


    躲在老树后面出现了两个人。


    一老一小。


    “爷爷,你为什么不去送送周爷爷他们?”


    “那你又为什么不去送中锋?”


    许卫方抓了抓脑袋,有些窘,“我不太想送了。”接着,颇有一股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我和他又不是朋友。”


    干嘛送他。


    许老爷子笑而不语,他摸了摸胡子,望着老友消失的背影。


    从不舍到慢慢的淡然。


    “见了又如何?还是终须一别,不如不见。”


    话落,他双手背在身后,背影萧索,“走了。”


    “走了。”


    一样的话,不同人说出来,却有不同的滋味。


    但是,同样都充满着离别。


    火车上走了三天,姜舒兰和周中锋一开始还担心二位老人的身子骨受不了。


    但是好在都是下铺,还是卧铺,一路上倒是没出啥岔子。


    等下车的时候,两位老人虽然脸色有些萎靡,但是瞧着精神不错。


    姜舒兰知道,那是因为心里记挂着俩孩子,他们才能这般坚持下去。


    下了火车,又是坐船,这才是让姜舒兰他们更担心的地方,年轻人都受不了晕船,更别说老人了。


    结果。


    让姜舒兰意外了。


    两位老人都不晕船。


    周爷爷甚至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大海,他双手扶着栏杆,朝着周中锋道,“我年轻的时候当过海军,在船上过了三年。”


    旁边的周奶奶不甘示弱。


    “我娘家是水乡人家,我出嫁之前,一直住在船上长大。”


    小船儿颠簸在水面上,在船上吃饭睡觉,已经是他们水乡儿女刻入骨子里面的本能。


    晕船,那是不可能的。


    姜舒兰和周中锋没想到,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反而成了最不以为意的事情。


    相反两位老人上了船上以后,精神头比在火车上还好。


    这也让姜舒兰都松了一口气。


    两个小时的船到岸后,让周奶奶有些意犹未尽,“这大船就是稳,要是有小船,我带你们去小船上吃晚晚饭后,坐在船舱里面,卧看星河,那才是最漂亮的。”


    姜舒兰和周中锋面面相觑。


    不过,到底是高兴的,能坐船就意味着老人能很快适应这边的海岛生活。


    他们一下船。


    码头上,姜父和姜母一人抱着一个孩子,他们身后还跟着俩,一个是铁蛋儿,一个是雷云宝。


    都齐齐的站在灼热的日头下,盯着海平面。


    “老姑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姜舒兰离开家门的这十多天,大人孩子们都想念她。


    “快了,等船到了就回来了。”


    话还未落,远处传来一阵船声,俩孩子的眼睛一亮,朝着大船挥舞,“老姑,老姑!”


    姜父和姜母也有些喘喘不安,因为,舒兰来电话说,中锋的爷爷奶奶这次一起跟来了。


    这也算是他们两位的长辈了。


    高一辈儿呢,哪里能不担忧呢。


    好在,那些担忧在看到周爷爷和周奶奶之后,全部消失了。


    因为,周奶奶他们一下船,就朝着姜母他们走来,先是紧紧地盯了一眼孩子。


    随即,周奶奶拉着姜母的手,“亲家,这两年辛苦你们了。”


    对方说话真诚,脸色也真诚,没有丝毫作伪的样子。


    这也让姜母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她就怕周家人不好相处。


    人家是大城市来的,会嫌弃他们是乡下的。


    但是没有。


    周奶奶极为和善。


    姜母忍不住笑了下,把孩子往她面前递了下让她看,“说什么辛苦,照顾孩子不是当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不一样,你们这是高义,照顾闺女的孩子,要我说,也只有你们这种父母,才能养出舒兰这么优秀的女儿。”


    这——


    简直就是双方互捧的阶段。


    姜舒兰有些不忍直视。


    “娘,奶奶,咱们先回去吧,这里日头太大了。”


    “嗳——”


    周奶奶说完,还不舍地看了一眼码头旁边,售卖海鲜的摊子。


    “好了,去看一眼,看一眼我们就回去。”


    一得到批准,周奶奶顿时有几分高兴,颤颤巍巍的朝着码头,卖海鲜的小摊子去看了下。


    也就是好奇。


    趁着她去的功夫,姜母拉着舒兰的手,低声道,“我瞧着中锋奶奶,是个好人。”


    很慈祥,她在对方身上看到了那老太太的气势,一样却又不一样。


    姜舒兰点了点头,“爷爷奶奶都很好。”


    “娘,您别担心。”


    小话还没说完,李姨就扶着周奶奶过来了,李姨有些晕船,脸色还有些发白。


    姜舒兰接了过来,就听见周奶奶说,“好多好多虾,好大的虾子。”


    “还有彩色的鱼。”


    周奶奶虽然出生江南水乡,但是到底和海边还是有区别的。


    姜舒兰忍不住笑了笑,“这里很多,以后我带着您二老来赶海,满海滩都是海鲜,随便捡。”


    这话一说,周奶奶有些跃跃欲试。


    人家说,老小孩老小孩,真没错。


    看到周奶奶这样子,姜父和姜母也忍不住笑了。


    “这位是李姨。”


    姜舒兰看到父母二人的目光,便介绍道。


    姜父姜母愣了下,两人虽然没说话,但是却忍不住咂舌,这到底是什么人家,出来还自带保姆的。


    等到了家门口后。


    周爷爷和周奶奶看着那大大的一座院子,忍不住感叹道,“这房子瞧着可真大。”


    周中锋点头,“这边地广人稀,房子建的都大。”


    “进去看看?”


    一行人进了屋子,没有急着去参观,姜母直接领着他们先进屋休息换衣服去了。


    在姜舒兰来了电话之后,姜母就收拾了两间卧室出来。


    一间是给二老的,一间是给李姨的。


    姜母是个利落人,又因为重视对方,这屋内打扫的几乎是一尘不染。


    周爷爷和周奶奶都忍不住道谢,“麻烦你们了。”


    “干娘,说这些话,都是一家人呢。”


    姜母摆手,“你们先歇息会,我去把粥熬上,晚点喝点粥,养养胃。”


    “至于孩子——”


    她竖起耳朵听了下外面的声音,“估计这会还在跟舒兰亲热呢,等你们休息完了,孩子新鲜劲过了,就会来找你们。”


    这话说的,周爷爷和周奶奶都有些期盼。


    两人都是讲究人,因为没换衣服,所以都没去抱孩子。


    打算等洗干净身上的细菌后,在去和孩子亲香。


    外面。


    姜舒兰先是喂了闹闹,接着要喂安安的时候。


    苗红云挺着大肚子,手里提着一个小红桶,跟着过来了。


    姜舒兰一看到她那肚子,就头大,刚准备站起来,想到怀里的孩子,停顿了片刻,“你都这么大的肚子了,怎么还提东西。”


    苗红云笑了笑,把红小桶放在地上,扶着腰,慢吞吞的坐在椅子上。


    “不重,就是一条一斤多的石斑鱼。”


    她忍不住探头看了一眼屋内,压低了嗓音,“听说,你家周团的爷爷奶奶来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面藏不住的担忧。


    这年头,恶婆婆多的是,更别说比恶婆婆还高一级的长辈。


    那要是折腾人起来,舒兰还不被磋磨死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眼见着安安不吃奶了,便遮了衣服,抱着他哄,笑了笑,“不用担心,中锋的爷爷奶奶人很好。”


    “真的?”


    “真的,等你见到了就知道了。”


    这苗红云忍不住放心了,“你就行,不过你真要是被欺负了,也别忍气吞声,这在自己家呢。”


    姜舒兰点头,安安已经慢慢的会站了,想要直立在她腿上。


    白白净净的孩子,看起来颇为可爱。


    苗红云羡慕极了。


    一眼瞧着她神色,姜舒兰就忍不住道,“羡慕什么?你这马上都要自己生了,往后多的时间带孩子。”接着顿了顿,问,“预产期说什么时候了吗?”


    “已经八个月了,就下个月了,就看早晚了。”


    苗红云摸着肚子,脸上藏不住的温柔。


    那是母爱独有的光辉。


    看到这样的苗红云,姜舒兰是真为她高兴。


    等苗红云离开后,姜舒兰提着小桶递给了姜母,说道,“娘,这是苗嫂子刚提过来的石斑鱼。”


    “放那里,我一会来做。”


    姜母在海岛这一年的时间,已经把海鲜给学了个遍。


    姜舒兰嗯了一声,“我喊中锋过来杀鱼。”顿了顿,犹豫了下,“我这边可能还要去下办公室。”


    首都那一批水果已经快销完了,新货要急着发出去。


    但是,现在还没确定怎么发,这个才是头等大事。


    姜母叹了口气,看了一眼黏着舒兰的安安,忍不住说了一句,“知道你忙,你看看孩子多想你。”


    自从舒兰一回来,俩孩子谁都不要,恨不得黏在她怀里不下来。


    姜舒兰沉默了下,轻声说道,“我把孩子带上。”


    那边确实耽误不得。


    “滚滚滚,把孩子给你爹和中锋,你带走了,一会爷爷奶奶出来了,想看孩子怎么办?”


    姜舒兰听到这话,忍不住眉开眼笑,“谢谢娘。”


    只是,姜母却不知道,周中锋也要去汇报情况。


    所以,这俩孩子刚和爸妈待了一个小时,爸妈就要出去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两口子去了办公室,雷师长已经和司务长他们在那里等着了,包括宋政委。


    基本上智囊团都在这里了。


    姜舒兰进来后,单刀直入,长话短说,“水果卖的很好,但是天气太热,三天的时间会容易坏上一批水果,这个要解决。”


    “我们这次发往首都水果,到了车站卸货后,坏了大概有四分之一。”


    “就这还是遇到了下雨才有的好情况。”


    这话一说,办公室顿时安静了下来。


    之前姜舒兰他们还没回来,海岛这边也是一抹瞎。


    这会听到坏的水果,顿时倒吸一口气。


    四分之一,这个坏果量已经很大了。


    大家都跟着沉默了下。


    半晌,雷师长道,“大家都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司务长说,“那就是水果罐头了,这个几乎没有坏损量。”


    罐头的保存时间都在六个月左右,根本不存在坏。


    “但是,新鲜水果这门生意,放弃挺可惜。”


    宋政委说,“既然因为天气太热导致的坏果,能不能在运输过程中加点冰?”


    这个确实是解决的办法。


    但是——


    司务长反问,“要加多少?才能保证三天不坏?而且,我们又哪里开的冰?”


    要是有冰自己人都用了,哪里轮得到水果啊。


    这——


    场面一下子陷入安静。


    “那能不能春秋和冬天出售水果?”


    这个倒是可以。


    但是却要牺牲一部分利益。


    例如现在八月的时候,是海岛上水果最多,也最为丰盛的时候。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奶奶的,做一门生意怎么这么难?”


    旁边的赵团长是个暴脾气,忍不住开口了。


    “我提个意,大家听下,如何?”


    周中锋道。


    那一瞬间,大家都跟着看了过来。


    “既然没有冰,那就用水吧,水可以降温,那芒果这些都浸泡在水里。”接着,他话锋一转,“但是有个不确定的水果,浸泡过水的水果,能不能放那么久。”


    “先试验下吧。”


    雷师长拍板。


    这一试验,就是半个月,加了水的水果,勉强可以,但是时间久了,照样容易烂掉。


    不过,水里面加冰就会好上很多。


    于是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试验中,第二批新鲜的水果再次发往首都。


    比起罐头海货这些需要加工的,没有成本的水果,才是最赚钱,也是最暴利的。


    转眼到了九月份。


    周爷爷和周奶奶他们也慢慢适应了海岛生活,尤其是有闹闹和安安的情况下,两位老人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


    慢慢下来,瞧着精神头比在首都还好一些。


    这就是日子有了盼头。


    不止是带孩子,周奶奶喜欢海边。


    姜舒兰带着她去赶海,捡海螺八爪鱼,抓蛏子,一连着好多天。


    周奶奶每天回家都是笑容满面的。


    每天用赶海捡来的海货,做一盘子菜后,那个菜她一定是吃的最多的。


    用周奶奶的话,那意义是不一样。


    而李姨在缓过晕船后,慢慢接手了家里的做饭和家务。


    姜母在搭把手,两人配合着,她能明显感觉到比以前轻松了不少。


    再加上老人带着孩子,每天家里也算是欢声笑语。


    九月十五这天,也就是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一大早,家里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团圆饭,极为丰盛。


    只是一桌子饭菜刚上桌,举杯打算热闹一番。


    但是,隔壁那家却传来了一阵,凄厉的叫声。


    那一嗓子,让周家所有人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