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李世民眼中的神棍

作品:《大唐:宗族欺我?反手刺杀皇帝

    等到人地矛盾激烈到地主都一批批去死的时候,为了求生而发生造反,还真不需要什么精妙的屠龙术!


    这就是一场单纯的血腥盛宴!


    死的人足够多,自然也就会选出新皇帝!


    大乱之后便是大治!


    战争导致人口锐减,生产资料变相增多,对于重新分配的社会财富,虽说依旧不公平,可哪怕金字塔最下面也能得到点东西,几十年的战乱,有野心的要么死了,要么功成名就,大部分人经历过生离死别,也都选择舔舐伤口。


    一切的一切开始重复循环、轮回!


    如果想要跳出这个怪圈,跳出历史周期律,目光拔高一点,那自然就是发展生产力!


    可生产力是那么好发展的?


    现在的商人撑死也就是高买低卖,手工业甚至不能说小,是处在萌芽状态,轻工业都玩儿不明白,更别说重工业。


    想发展生产力,还必须成体系的搞出学科、知识,否则就是奇技淫巧,溅不起半点水花!


    此外,还不能忘记另外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结论——


    再厉害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当地主赚钱!


    种地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再赚钱的行业也不可能有万倍回报!


    地主认为,唯一制约它们发财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地不够多!


    就算是发展了生产力……


    又如何保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人,打倒旧地主,成为新地主?


    所以……


    思想!


    归根结底就是思想问题!


    得出这个结论,柳文岳感觉浑身上下都通透起来……


    没错!


    一切都是思想问题!


    如今的每个人只能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说秉承着乡约的良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本不会反思牛马生活的来源!


    踏马的!


    要不怎么说是工农呢!


    明明感觉第一个字不太重要!


    现在就清楚了!


    读书人有浓重的利己主义,不等到真的看到改朝换代,他们不会加入其中,甚至他们会坐等换个皇帝,谁还能真的靠自己治理天下,不还得读书人嘛!


    而农民,不到一定份上,不可能起事!


    就算是起事,也很容易满足,从而内部分裂,被帝国主义铁拳干掉!


    所以……


    先锋队,需要有点知识,但不多!


    懂得道理!


    知道压迫的对象!


    没有那么利己主义!


    而且,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


    甚至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只能努力的团结在一起,对抗一切的压迫,包括有可能借尸还魂的新阶级!


    逻辑跑通了!


    所以。


    阶层分析报告暂时没必要!


    最重要的还是,为华夏崛起而读书!


    读书,方能识字,方能明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类的书,要想办法放飞人们的思想,不能局限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里!


    要不怎么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真能稳固帝权!


    ……


    大唐的心脏,长安。


    最北部,便是长安的心脏,皇城。


    透过巍峨高耸的宫墙俯瞰,所有宫殿建筑群呈现出经典的中轴对称布局,主体建筑高大宏伟,檐角高翘,层次分明,几人合抱的梁柱上雕刻着各种祥云、神兽、花鸟图案,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肃穆而庄重。


    弯曲蜿蜒的廊道、曲径通幽的亭台楼阁、蜿蜒的池馆水榭、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让庄严肃穆的宫殿,多了几分柔和。


    一队队带甲侍卫,排着队,按照巡防路线,不偏不倚,一丝不苟的巡逻。


    数万的宫娥、内侍,也都各司其职,忙碌不休。


    皇宫正中央的便是占地190万平方米的太极宫。


    最中间的太极殿内,李世民身着明黄色圆领袍,此刻却不似往常一样埋首伏案处理疏奏,而是翻看着内侍刚递来的密报、眯着眼,敲打着龙椅的扶手……


    李世民,大唐帝国的统治者。


    十八岁随父起兵造反,四方征战,如今三十岁,他已经坐稳皇位,甚至打算再起兵刀,彻底祛除李唐得位之时,身上沾染的污点,以及他本人身上的耻辱!


    犹记得,那年渭水河畔,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登基不到一个月,突厥来了!


    他不得不清空长安府库,这才有了斩白马敬天地,握手言和的渭水之盟!


    这是他一生之耻!


    哪怕当时最稳的做法是按大臣之言,立刻迁都!


    哪怕,他故布疑兵,小胜几场,可带着六个人去见颉利、突利二可汗,基本是赌命,且赌赢了!


    可依旧很耻辱!


    现在。


    他要复仇了!


    如今唯一的问题是——


    他收到了密报。


    游历天下的嫡长子遇到一个反贼!


    这个反贼,蒙对了自己心里衡量许久的排兵布阵!


    此外。


    还有音标……


    还有……


    让内侍在桌案铺上贡纸,松烟墨锭在红丝石砚台化开,兔毫笔随意的浸染一番。


    闭目沉思片刻。


    深吸一口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气呵成。


    整首诗便落在纸上。


    欣赏着墨宝。


    恍然间,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翻来覆去看密报,却总觉得有股子怪异感,是哪里来的!


    你要说他蠢吧,他知道太多的真理!


    你要说他聪明吧,他把这些本该是高官半辈子明悟,只传于嫡长子的家学,毫无顾忌的脱口而出!


    但愿长醉不愿醒!


    对方太清醒了!


    清醒到……觉得世间蝇营狗苟,无趣至极?


    李世民不信什么鬼神!


    什么谪仙人……神棍差不多!


    纵然猜到发兵突厥,以及行兵布阵,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如粮价,比如服役、比如打突厥也就那么几州道,也就那么些武将!


    当然,最让他嗤之以鼻的是太子婚事!


    太子妃这么重要的位置。


    自己怎么可能交给太上皇一系人马!


    他们也配!


    “好诗词!妾身竟不曾知晓,二郎有如此文采。”不知何时,身边悄无声息出现一宫装妇人,欣赏着李世民刚刚完成的大作,眼神中流光溢彩,声音温柔。


    “观音婢,你这可就猜错了,朕不过是一时手痒,练练字罢了,此诗作者另有其人。”李二看着长孙皇后,哈哈一笑,解释道。


    观音婢,复姓长孙,大唐一代贤后。


    李世民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