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海都的觉醒

作品:《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全本免费阅读


    阿术的营帐内,炉火正旺,温暖宜人。一桌酒菜极其丰富、奢华,摆满案几。


    面食、肉食、奶食、茶食,各色美食应有尽有。特别是“红食”、“白食”更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在蒙元中把肉食称为“红食”,把奶制品称为“白食”。


    面食中除了包子、馅饼之外,居然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


    红食中以则羊肉居多,这一点也是符合宋、元时期饮食习惯的。鱼肉必不可少,毕竟紧挨着曲薛兀儿泽,冰面上凿个洞便可以捕鱼了。甚至还有一碗珍贵的塔剌不花肉,也就是土拨鼠肉。


    天寒地冻的也不知道忽必烈是怎么找到的这玩意,当然了肯定不是忽必烈本人动手去寻找。


    奶食中奶酪、奶酥以及奶酒整齐的摆放着。


    游牧民族多以肉食,所以奶茶对于蒙古人意义重大,甚至有顺口溜,三日可以不吃饭,但一日不能不饮茶。


    但见,桌子上一碗添加了黄油、炒米的奶茶还在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芳香。


    一盘炒韭黄格外显眼醒目。


    寒冷的冬季,大军远征期间还能吃到蔬菜实属不易。


    宋元时期,韭菜的培植技术得到重大突破。冬天,人们将韭菜隔绝光线,种植在地窖之中,令其在黑暗中生长。


    韭菜由于没有阳光的照射,故而无法合成叶绿素,其长出来的新叶变得黄嫩,所以又称“韭黄”。


    “呵呵,这可是壮行饭?”阿术看着桌面上摆放着的奢华的饭食,叹息道。


    “壮行饭”也就是断头饭,或称辞阳饭,人生中最后一餐。


    “**不过头点地,宁做撑死汉,不做饿死鬼。”这种传统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


    当年楚庄王刚刚平定国内若敖氏的叛乱,一大批楚国贵族即将被处死。这个时候的楚庄王为了拉拢人心,彰显德行,遂下令:“每人均已饱食。”


    楚庄王的这一举动令这些将死之人感激涕零。


    “断头饭”自此从列国中推广开来,一直沿用至今。


    忽必烈的一生极其推崇汉文化,自然也是知道“断头饭”的。


    “大将军请用膳。”帐篷内一名怯薛军将领行了一礼,说道。


    “有劳这位兄弟转告一二,就说阿术多谢大汗皇帝陛下。”阿术自知难逃一死,临死之前依旧表达了对忽必烈的感谢,期望自己的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大将军的话,末将一定一字不差带到。”怯薛军将领回道。


    “有劳了。”


    言罢,阿术透过帐幕缝隙,凝望外头阴沉天空。此刻,阿术已然褪去适才觐见忽必烈时的恐惧与忧虑,转而代之的,是面临死亡时的平静与坦然。


    营帐内,数名怯薛军将士静静伫立一旁,凝视着他们所熟悉的大将军。


    良久,曾经也是怯薛军一员的阿术给几名军士每人倒了一杯马奶酒,说道:“弟兄们,替阿术照顾好大汗。”


    “谢大将军。”众人举过酒杯,一饮而尽。


    半个时辰之后,吃饱喝足的阿术看到一名军士掀开帐篷门,端着一壶水酒走了进来,站定之后,行礼道:“大将军,冒犯了。”


    “阿术先走一步,弟兄们,多保重。”阿术道。


    “恭送大将军上路!”数名怯薛军将士抱拳,大声地说道。


    随即,阿术端起酒壶狂灌一口毒酒。


    不多时,坐在椅子上的阿术的脸色苍白,口鼻出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阿术看了一眼放在桌角的金印,拼尽全力拿了起来,张开嘴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其一口吞下。


    末了,阿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一代名将阿术如同原本历史上的走向一样,死在了西北军中。


    忽必烈大帐内。


    摒去左右的忽必烈看了一眼这名跪在地上的怯薛军将领,问道:“处理完了?”


    “回大汗皇帝陛下,阿术已死。末将前来复命。”怯薛军将领惶恐不安地回答道。


    “秘密将其厚葬了吧。”


    “末将遵旨,末将告退。”怯薛军将领退后两步,心中突然涌现一阵莫名的不祥之感。


    阿术已死,但其死因在忽必烈时期乃绝密之事,知情者甚少不过寥寥数人,生者更是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而后,随着知情者接连离奇病故,加之蒙元的迅速败亡,阿术之死的真正缘由早已经消逝于历史长河,成为千古之谜。


    时间来到一千年后,也就是公元2288年,一支考古队在草原上偶然发现一处元朝墓葬,经过发掘,在墓葬内发现一具早已经**不堪的尸骨。


    在尸骨的腹部位置发现一枚印章,经有关专家的辨认,上面用回鹘体蒙古文刻有:“兀良哈·阿术”这几个字。


    历经千年之久,这枚纯金打造而成的印章,上面的字体依旧清晰可辨。


    同时出土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