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徽商

作品:《大宋茶商

    《大宋茶商》全本免费阅读


    黄山脚下离茶园最近的镇,名为西递镇,也就是江四娘租的宅子所属的镇。


    镇子清幽雅静,来往的车马不多,都是些镇上和附近村子的人。


    许是因为这西递镇并非徽州茶种植的重点区域,并没有什么慕名而来的商队。


    就连正经的茶馆都没有,只有些零散的茶摊,供过路人歇脚、止渴。


    江吟背着手,边走,边提议道:“往后咱们倒可以在这儿开个茶楼。”


    别看只是个小镇,路过在镇边歇脚的人可不少。


    而且,镇上也有不少有钱人。若是多花个几文钱,便能享受更好的待遇,相信很多人都是愿意的。


    江四娘笑道:“这年头大家都不好过,若是大伙儿都能挣到钱,铺子的生意更不会差了去。”


    不知道想到什么,江四娘轻笑出声,随即面露赞赏道:“不过,徽州人倒是聪明。这些日子,我瞧着遍地都是做生意的。


    不管是路边摊贩、走街串巷的货郎,还是外出的商队。能做的、能挣钱的,他们都会去尝试。”


    相比巴蜀的安逸舒适,徽州这边生活更为紧张,这也是因为徽州特殊的环境因素造成的。


    巴蜀之地的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还能有富余往外卖。


    但相反,徽州这个地方确实极度缺乏粮食生长的条件。


    首先地势上‘咸有溪山之胜’,不利于雨水的储存,缺乏灌溉水源。


    其次,气候常年不稳定,降水不均,不雨易枯,骤雨则山涨暴,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还有土地贫瘠等,都不利于靠天吃饭的农户生存。


    ?另外,徽州地区还面临着人口和土地的矛盾。


    因着徽州属于山区,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所以土地资源匮乏。


    但人口不断增长,导致徽州所产的粮食,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徽州人除了种地外,还得另谋生路。而从商,便是一条有利可图的出路。


    商无大小,只要能挣到钱,便是一条好出路。即便商贾地位低下又如何,人活一世,首先还得考虑饱腹的问题。


    ?徽州人经商以盐、典、木、茶四大宗最为着名,此外,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也在其行当之中。


    徽州是山水集中之地,土壤虽然不利于粮食的生长,但却适宜茶叶、竹木等的生长。


    是以,徽州茶出名,亦在以往的茶马互市里占据重要的地位。


    江吟恍然,忍不住朝江四娘竖起了大拇指,感叹道:“四娘懂的可真多。”


    她不曾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便是到雅州。对于四娘说的这些东西,以往她都是一知半解,并未想过这么深。


    江四娘勾唇道:“我也是听你姑父说的,你知道的,他要参加科考,这些事情,都得有涉猎才行。”


    她脸上扬起幸福的笑意,在她出发来徽州前,方文远可跟她说了许多徽州的事儿。


    是以,她来这儿以后,才能快速摸清楚方向。


    江吟颔首道:“姑父知识渊博,定能金榜题名。”


    她这说的不是大话,而是方文远有这个实力。


    待他金榜题名,定能成为造福一方的好官。


    江四娘笑了笑,刚想说什么,却听身后有人喊她。


    “江四娘子,留步。”


    江吟也寻着声儿回头看去,只见一精神抖擞、眼含精光的中年男子,快步朝她们走来。


    她不动声色往四娘跟前挪了两步,试图挡在四娘跟前。


    然而,四娘却绕过她,朝来人迎上去。


    不等她做出反应,四娘便朝来人施了一礼,温和有礼道:“多日不见,许老板风采依旧啊。”


    “哪里哪里,江四娘子安好。”许安客客气气回礼道,“若非江四娘子的帮忙,我这会儿恐怕还在茶园里忙活儿,哪儿来眼下的轻松省事。”


    许安这话一出,江吟便知道他是谁了。


    这就是吴老板口中的许姓茶农,亦是四娘租的那片茶园的主人。


    只是,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