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三章

作品:《折京鸾

    []


    接亲队伍离开沈府,路上有积雪并不好走。


    鸣乐声跟在马匹后,越吹越响,胶牙饧也发了一路。


    段行川头戴金冠骑在马上,一路都带着笑意。


    碰到说话好听的,他还会派景清去送几块碎银。


    沈家在京中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前来凑热闹的人不少,就是不来还有人去说。


    一来二去百姓都知晓了,那永安王今日迎娶沈家小姐。王爷对沈娘子倾心相向,大婚之日出手阔绰。沈娘子与王爷当真是郎才女貌。


    沈卿云因着乐善好施,不少民众都认识她,先前说书先生常讲的都是她与扶风王相配,今日倒是没人提及。


    有头有脸的人家出嫁一般都是要带新娘子绕城的。念及雪天路滑,马车难行,段行川身子又不好不宜吹风。


    便只绕了回府的一条远路。


    府邸是皇帝赏赐的,念及段行川身子不好,特意选在了偏远些幽静的地方。


    牌匾是皇帝亲自提的“永安”二字。


    大门两侧还立着两个石狮子,面目略有些狰狞。


    据说是皇帝特意赐的,为的是震慑段行川体内病魔。


    见喜轿来了,府门口候着的小厮立马点起炮竹,“噼里啪啦”闹声一片。


    出轿小娘一般是五六岁的幼女,为了彰显对沈家的重视,陛下特意派来了鸢真郡主。


    鸢真郡主是皇帝的亲妹妹宁淳公主所出,算是给足了沈家颜面。


    小郡主方才四岁,在奶嬷嬷的引领下用手微拉沈卿云的衣袖三下,喜嬷嬷搀扶着沈卿云出轿子。


    沈卿云今日吃的本就不多,又一路舟车劳顿,马车晃晃悠悠,直将她晃的天旋地转,幸好有喜嬷嬷扶着才维持了面上的端庄。


    这头她刚下马车,段行川便派余下的人抬着空轿子敲锣打鼓绕城一圈。


    小郡主完成使命便被奶嬷嬷领走了。


    沈卿云先跨火盆,再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由喜嬷嬷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置。


    因陛下不便来此,段行川母妃又早逝,今日主座上坐的是宁淳公主。


    傧相见时辰到了,高声大喊:“吉时已到,新人拜堂。”


    “一拜天地。”


    “二拜双亲。”


    “夫妻相拜。”


    “引进洞房。”


    三拜结束后,喜嬷嬷搀扶着她走去后院。


    王府倒是大的很,前堂和后院被一扇红木门隔开,木门上精雕细琢着各类图案。新妇入门是要走红毡的,沈卿云还盖着红盖头,只能低垂着眸子瞧见脚下的汉白玉地砖。


    曲折游廊上熙熙攘攘围着不少凑热闹的女眷,大多是未出阁的,候在这想瞧瞧新妇的面容。


    曾几何时,沈卿云也是她们中的一员,凑在那里一边瞧着,一边幻想着自己日后的大婚。


    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婚。


    算起来还是第二次。


    七拐八绕,喜嬷嬷时不时提醒道:“王妃小心脚下。”


    不知过了多久,喜嬷嬷才在格扇门前停下。楠木纹理清晰细腻,方格棱子素雅简洁。又有几个丫鬟打开门上前扶她,“见过王妃,王妃小心门槛。”


    沈卿云抬步在喜嬷嬷的搀扶下绕过屏风,几乎一进来她便闻到了段行川身上常带的略苦的中药味。


    喜红的芙蓉帐子被丫鬟拉开,喜嬷嬷扶着她坐到了喜床上。


    喜嬷嬷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离开了。


    其中一个丫鬟道:“王爷吩咐了,王妃若是累了,可以先吃些东西垫垫肚子。奴婢名唤静岳,王妃有什么吩咐随时可以唤奴婢。”


    沈卿云点了点头,温声道:“我带来了两个丫鬟,一个名知念,一个名向烛,劳烦将这二人带过来。”


    静岳笑了笑,行礼道:“奴婢记下了,奴婢这就去。”


    其余几个丫鬟也都被她唤下去了。


    只剩自己一个人沈卿云这才舒坦不少,头上带着的凤冠有些份量,坠得她脖颈发酸,她忍不住揉了揉。


    略微掀开红盖头观察了一下四周。


    喜床上有一条绣有龙凤呈祥的云绫锦被,被褥上还铺放着一些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核桃等干果。


    红木屏风上刻着牡丹,绕过去便见一如玉圆桌,桌上摆满了糕点和茶水,边上还有几个圆墩方凳。


    屋内烧了炭火,并不冷。还燃了熏香,仔细一闻是段行川身上常带的雪松香。


    角落处还放了几个鹤纹的青花瓷,看上去还算赏心悦目。


    墙壁上还挂了几副字画,落款处写着云让二字,沈卿云最喜字画忍不住上前打量,笔力千钧,倒是和沈卿云料想的不同。


    坊间大多就在讨论他的病,他做事又随性,包括沈卿云在内都觉得他是无所长的懒散王爷,倒是没想到竟写得一手好字。


    沈卿云扫视了一圈方才安心坐下吃了几块糕点。


    知念和向烛二人被静岳唤了过来,见她行礼道:“王妃。”


    外头天渐渐黑了下去,沈卿云坐在喜床上和知念向烛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话着家常。


    不知道过了多久,屋外有婆子乐滋滋地道:“王爷,莫急。王妃在屋里跑不掉的。”


    沈卿云慌忙将红盖头盖到头上。


    脚步声越来越近,不知怎的沈卿云这时才有些紧张地屏住呼吸。


    段行川在她面前站定,屋内点起的灯盏照出他修长的身影。


    他方才送走了一种宾客,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酒气。


    骨节分明的手在喜嬷嬷的指引下用杆秤挑起了红盖头。


    喜帕被缓缓解开,有喜事婚房内的烛火是不吝啬的,忽的见到光她还有些许不适,沈卿云不适应地眨了眨眼。


    巴掌鹅蛋脸,桃腮杏面,眉眼间自带女儿家的娇态,美得惊心动魄。


    段行川只觉得呼吸一滞,他身子不好,倒也没人触霉头劝酒,喝的不算多,现在却觉得自己好像是醉了。


    喜嬷嬷高声道:“一个葫芦分中间,一根红线两人牵,一朝同饮合卺酒,一生一世永缠绵。有请执礼者呈上合卺酒,新人挽起双手,幸福从此开头。同干共饮交杯酒,真情真爱心中留,有请干杯!共祝新人痴心情浓,血脉相融,爱满苍穹。”


    便有丫鬟端上合卺酒。


    段行川一错不错地盯着沈卿云看,连喜嬷嬷祝词都没听清。


    喜嬷嬷在一旁提醒道:“王爷,该喝合卺酒了。”


    段行川这才缓过神来,接过丫鬟托盘上的酒,一口饮尽。


    饮完合卺酒接下来便是入洞房了,喜嬷嬷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领着一种丫鬟退下了。


    只留下这两个人干瞪眼。


    他们二人虽先前有过肌肤之亲,但那也是不清醒的状态发生的,二人并称不上两情相悦。


    段行川剑眉星目,两颊因着饮酒泛了些许的红。


    沈卿云抿了抿下唇,口脂早在方才吃糕点的时候一同吃了个干净。


    多少双眼睛都盯着王府,那喜嬷嬷还有许多丫鬟都是皇帝派来的人。


    段行川脱下最外层的那件嫁衣,温声问她,“还饿吗?”


    沈卿云拿下头上厚重的凤冠,有些紧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


    她方才吃了不少糕点,是不饿的。但母亲给她的画册里,女子说不饿,那郎君便用另一种方式将她吞入腹中。


    思及此沈卿云面目潮红。


    段行川看着她桃红的面颊,关切道:“卿卿怎的了?是屋内火炉太旺了些吗?”


    沈卿云这才回过神来,为方才的想法感到羞耻,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自己。


    段行川一派君子作风,倒是她总想那点废料。


    她结结巴巴道:“我…我不饿。”


    段行川只当她心中还念着兄长,心中一阵发酸。


    哪怕兄长在她面前同旁的女子搂搂抱抱,她仍旧是念着。


    若不是那夜自己没克制住,她现在应当是嫁给了自己的兄长。


    是他趁人之危。


    段行川酸涩道:“你放心,若你不愿,我们今日可以不圆房……”反正这段姻缘也是阴差阳错。


    还未等他说完,沈卿云便凑上前径直吻了上去。


    后半句话便被吞入腹中。


    房里一举一动贴身丫鬟都知晓,若是传出去她成婚第一日未圆房该如何在府上自处?


    当今这世道女子嫁夫随夫,不能让丈夫青睐传出去便是奇耻大辱,要受人指指点点。若是府上嘴碎的多了,还会连带到母家。


    按理说这本是家宅内的事,轮不到别人来说三道四,但前世她未能有个子嗣都被外人指指点点,又有什么独占盛宠的名头,到后来人人都骂她德不配位,算是吃尽了舆论的苦头。


    前世太医查出她不能有孕时,朝中就有不少弹劾的奏折,皆是要段清淮废后。


    当时沈家树大护住了她,但京中议论的声音从未小过。


    无论是圆房还是子嗣,男子都不会往男子身上怨,一律将错处安到女子身上。


    今日成婚外头刚还在说着郎才女貌、白头偕老,若未圆房的事传出去她的脸面往哪里搁。


    她的吻技并不纯熟,像是小猫在喝水一般,没有章法地舔着段行川的唇。


    前世她同段清淮行房次数并不多,登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