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 45 章

作品:《在古代悠闲种田的日子

    []


    玉娘今晚还真不想看书了,准备和大河下两盘棋就睡觉。


    这时屋外有动静,韦氏在门口喊道:“玉娘,郑田和他爹、他奶来找你了!”


    却听娥婆婆说:“多菊,俺们过来不仅为大孙郑田辍学的事,更紧要的是来感谢你给大财做成了媒。大财,快给你多菊婶行大礼!”


    大财立马屈身,给韦氏行了个大礼。


    一旁的大福则把满篮子的东西放下来,里面有米有面有糖,还有蛋和肉,确实算是一份厚礼。


    韦氏却之不恭,只好受了。


    玉娘出来时,大福的长子郑田过来给她行了礼,然后低着脑袋羞于开口。


    他爹大福不好意思地说:“玉娘,俺家大儿是个天生的泥腿子,确实读不进书,他跟着你已经认得好几百个字,还会算账,当个泥腿子已经够用了。就是他自己有些抬不起头,觉得愧对林先生。”


    郑田又过来对玉娘鞠了一躬。


    玉娘拍拍郑田的肩头,“郑田,不必羞愧,你有你的长处,你做事沉稳有度,平时也踏实肯干,不想读书就罢了。不过你不要把学过的都忘了,闲时读一读写一写,可别白学了。”


    郑田心里好受多了,他微微笑着,“林先生,俺可以借你的书来抄一抄么?”


    “当然可以,你想抄哪本,你尽管来挑。”


    郑田跟着玉娘进屋挑书,娥婆婆跟韦氏说大财和三妮子订婚的日子已经商定了,三月十六,到时候请韦氏坐主桌上席。


    待娥婆婆一家人走后,玉娘和大河再下了一盘棋,便准备睡下。


    “玉娘,今日你可累坏了,明日就在家好好躺着吧。”大河给玉娘按按肩又揉揉腿。


    大河虽然力气大,但给玉娘揉捏时可懂得控制力度,还真能缓解玉娘身上的酸痛。


    玉娘瞑目享受着,应道:“明日只怕不仅我得在家歇着,你们都得歇下来,我瞧着这天,夜里或明日可能下大雨。”


    “春季地上容易回潮,今日是阴天,明日可能小雨,小雨也得干活的。”


    好吧,玉娘以为但凡下雨都得在家歇着。


    “那就下场大雨吧,除了我,你们从正月十六干到今日,一直没歇过,这哪受得了?下大雨你们就可以在家歇一日了。”


    大河哧声一笑,“你呀,农人就是下地干活的,夜里好好睡觉就是歇息。”


    玉娘被揉捏得困意袭来,便躺下睡了。其实是她今日受累了,身子扛不住。


    一家人睡着后没多久就淅淅沥沥下起小雨,到了翌日早上,竟然下起瓢泼大雨。


    玉娘感觉这也太神奇了。


    “大河,你瞧见没,我昨夜里盼着下大雨,这大清早的竟然真的下起来了!今日大家都干不了活!”


    大河眼里却是担心。


    “咋了?”


    “玉娘,你以前不是农人,不晓得才播种下瓢泼大雨伤种子,若只是下个半日应该没事,久了会被水泡得烂根烂芽。”


    这一说玉娘紧张起来了,“呀,前日我才撒下菜种,不会有事吧?”


    玉娘说着就要冲进雨里去瞧,被大河一把拉住。


    “你瞧也没用,可别把自己给淋病了。种子耐干也耐湿,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事。”


    “那你撒的谷种呢?”玉娘担心地问。


    “谷种更耐泡些,撒下去后它本来就是泡在泥巴里的,只要水上升不高,种子不至于漂到水面,就不会有大事。”


    玉娘还是担心,倘若水位飙升,谷种全漂在水面上,一漂十几日,岂不是白播种了?


    玉娘担心归担心,她还是按时去上课。


    待她回家来,一家人用着巳饭,听着外面哗哗啦啦,心惊肉跳的,生怕这雨愈下愈大,更担心这雨一下便停不下来。


    担心了大半日,午后雨终于小了些,傍晚,总是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了。


    第二日雨已停,一家人终于放下心来。


    但是地面全是泥巴,深一脚浅一脚的,一路泥泞。路都没法走,水渠更是没法挖,没个两日怕是干不了工。


    如此一来,自家土里的活也不好干,铁锹和锄头一下便被泥巴包裹。


    如往年一样,一般遇到这种天,各家各户会穿着木屐去找山货,还有就是钻进苍峰山摘茶叶。


    韦氏给家里人安排着活计。


    “他爹,你带着仨儿去苍峰山摘茶叶,这雨后会冒很多蘑菇,多拾些回来。花姑,这路泥泞你得当心,就别外出了,留在家洗衣做饭吧。”


    韦氏转向玉娘,“咱婆媳俩去大山抽竹笋吧,每年雨后春笋齐冒尖,多得抽不完。”


    花姑接话道:“娘,俺也想去,这会子抽的竹笋鲜嫩,多抽些,吃不完可以晒成干笋。”


    韦氏不同意,“花姑你着急啥,肚子里的娃儿更紧要咧。再说了,过些日子竹笋才长成,晒干笋不必太嫩的,你又不是不懂?”


    花姑哪里会不懂,她就是想多抽些笋,多为家里备些吃食。


    但婆婆不同意,她也只好作罢。


    玉娘拎出两个篮子,递给婆婆一个,就准备出门。


    韦氏笑道:“瞧你干这小娃儿的事,这么一个小篮子哪装得下,咱得挑一担箩,你再拿个藤篮装蘑菇。”


    “大山上也会蘑菇?”玉娘对采蘑菇这一事极为感兴趣。


    “大山上当然有,只要运气好,走哪都能采到蘑菇,不过数苍峰山上最多。”


    大家准备出门时,玉娘瞧见银玲那期盼的眼神,她想起银玲渴望一棵桑树的事。


    其实玉娘前些日子已经跟大河说过,担心他忘了,玉娘又嘱咐一遍,“大河,别忘了桑树,银玲想养蚕玩。”


    这话被花姑听了去。


    “哎哟,你们别理大丫,养啥蚕?白耽误工夫。”


    大河摸摸银玲的头,“银玲平日里懂得,只不过想养几条蚕,反正俺们也是顺手的事,大嫂就别说她了。”


    银玲嘟着嘴说:“娘,家里人都喊俺银玲了,只有你还是大丫大丫的,咱村里那么些大丫。”


    “可你是俺生出来的大丫呀,俺还能分不清?好好好,银玲银玲,你这丫头名堂愈发多了。”


    大家要出门干活了,花姑目送着家人出门,她还有点失望呢。


    常年干活的人,压根闲不下来。


    玉娘跟着婆婆上大山,来这里好几个月了,玉娘爬山没那么喘。


    其实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