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十三、偶遇

作品:《年代文炮灰姐姐不认命[穿书]

    []


    隔天天气不错,严如玉吃过早饭就拎着装有石斛的背篓坐上了去潞西的车。


    那位青年给的地址很好找,就在潞西一个很大的菜市里,是一个药材摊。看摊位的是一个带着两只银色大耳环、穿着傣族短袖包臀长裙的中年妇女。


    严如玉扫一眼摊位上的药材,发现上面的石斛跟他们做出来的相比,品相还差了点。


    “请问你这里收石斛吗?有人介绍我来这里卖石斛。”


    闻言,中年妇女打量一下严如玉,点头道:“收。”


    严如玉问:“什么价格收?”


    “鲜条80一斤,干条600一斤。”


    此时石斛还未能人工种植,所有的石斛都是野生的,收购的商家也不用费心去分辨收回的石斛是人工种植或野生的。


    这里的收购价格和勐卯镇相比,鲜条贵10块,干条贵70块。


    严如玉换算一下,五斤鲜条出一斤干条,算起来,做成干条还是增值不少。


    严如玉把石斛从背篓里拿出来:“麻烦称一下有多少?”


    中年妇女看见石斛的瞬间,眼睛微微一亮。


    这铁皮枫斗可真好!卷得严实,颜色漂亮。


    “来,拿过这边来称。”中年妇女一改之前的冷淡,热情道。


    中年妇女把石斛放到食品包装袋里称过,报数道:“一斤二两。”


    严如玉点点头。


    720够她周转了!


    中年妇女见严如玉没异议,赶紧掏钱。


    这枫斗的品质好,她能卖得上价。


    “刀大姐,在忙呢。”


    一道年轻男声从身后传来,严如玉回头,发现说话的人她见过。


    “是你啊,这里是你家的摊位吗?”


    青年也看清了严如玉,有点不好意思:“又见面了,这是我家的摊位。”


    严如玉微笑:“这里收购价比勐卯镇高。”


    青年松开眉眼:“勐卯镇那边多是二道商贩去收,我们是收来直接出到外省去的,价格相对高一点。”


    中年妇女见小老板和严如玉认识,忙道:“这个阿妹做的枫斗漂亮,我按高价收的。”


    青年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只转头对严如玉说:“后来没在图书馆见过你,是忙吗?”


    “是有点忙。”严如玉说。


    青年想了想,从身旁的书包掏出一本书:“你可能需要,先借你,看完后有空了再还我,我不急用。”


    严如玉低头,看到书的封面赫然写着《药用植物目录》。


    严如玉踟蹰片刻,还是伸手接了过来。


    云南盛产药材,她还想着去采摘更多的药材来换钱,而这书,想买都难呢。


    “谢谢,我请你吃饭吧。”


    承了人家两次人情,再不回报点什么,说不过去了。


    青年欣然同意:“我刚好没吃早饭,那边有米线。”


    青年扬扬下巴,指着菜市场里的小吃摊。


    严如玉本来想请他去外面下馆子,听他这么说,明白他是照顾自己,不想让自己太破费,倒有点不好意思。


    这小伙子不仅热心,观察还挺细致。


    严家原本经济不宽裕,严家大姐又一心照顾弟妹,所有好东西都紧着弟妹先,她的衣服都是洗得发白还打补丁的。严如玉穿来后,出入的地方都不讲究衣着,而且穿着破旧衣服还更好讲价,也就没想起来要买新衣服,穿的都还是原主之前那些旧衣服。这副打扮在青年眼里看起来可不就是穷人嘛?


    不过这个时候去吃午饭,还有点早,主随客便,严如玉接过刀大姐递来的钱,点清后,背起背篓和青年走向小吃摊。


    青年应该经常来,小吃摊的老板见他就打招呼:“今天吃什么呀?”


    青年微笑道:“还是米线。”


    接着他对严如玉说:“这里还有饵丝。当然如果你想吃别的,可以端过来吃。那边有稀豆粉。”


    严如玉点点头:“我也来一碗米线吧。”


    老板问:“咖啡不要啦?”


    潞西县种植咖啡的历史由来已久,菜市的小吃摊上就有咖啡卖,味道不错,价格还便宜。不过现在一般人连肉都不经常吃得上,咖啡这样的饮品已经算奢侈品,更少喝。


    严如玉爱茶,对咖啡不感兴趣,不过听老板这么问,猜测青年平常应该习惯喝咖啡,就道:“再来两杯咖啡。”


    青年张嘴,话还没说出口,老板已经转头对隔壁摊喊:“两杯咖啡。”


    青年只好作罢。


    严如玉笑着说:“我还没尝过咖啡呢,今天托你的福,也小资一把。”


    青年略略尴尬,他怎么看不出来?严如玉是为了他才点的看法。


    “我有时喜欢喝咖啡提提神。”


    严如玉在小板凳上坐下,等青年也坐好,自我介绍:“聊这么久,还没认识呢。我叫严如玉,严格的严,如花似玉的如玉,你呢?”


    “人如其名。”青年赞美,“我的名字很一般,叶文杰,叶子的叶,文章的文,杰出的杰。”


    严如玉微笑:“人不一般就好。”


    叶文杰闻言很高兴:“我家世代从事药材生意,我从小耳濡目染,对中药材略知一二,你要是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找我。”


    严如玉不客气道:“我一定不会错过跟行家请教的机会的。”


    “欢迎欢迎。”


    说话间,隔壁摊的老板端来两杯咖啡。


    严如玉端起杯子:“以咖啡代酒,感谢你上次借书给我抄,这次的石斛就是用上次抄来的方法加工出来的。”


    叶文杰不禁扬唇:“能帮上忙就好。”


    两人碰了碰杯,各自抿了一口。


    叶文杰见严如玉微微皱眉,笑道:“第一次喝咖啡,可能喝不惯。”


    严如玉当然不是第一次喝咖啡,但她只笑道:“有点苦。”


    这是普罗大众总结出来的咖啡的口感,叶文杰脸上的笑容更灿烂:“可以让老板再加点糖。”


    他说着扬声道:“老板,拿点糖过来。”


    隔壁摊老板拿一罐糖过来,叶文杰接过来,舀一勺糖问道:“加点吗?”


    “加。”


    加了一勺糖的咖啡太甜,严如玉喝两口后就放下了杯子。


    米线上来了,严如玉先喝了口汤,眼睛微微一亮。


    汤底居然是骨头汤,现在的小吃真是真材实料啊!


    叶文杰见严如玉吃米线吃得津津有味,笑着说:“这家的米线不错吧?我经常来这里吃米线,一碗米线一杯咖啡下肚,感觉一天都有精神。”


    严如玉点点头:“好吃。”


    汤底醇厚,米线爽口,美味得很。


    严如玉吃过早饭的,竟然也吃完了整碗米线。


    “好饱,中午不用吃饭了。”


    叶文杰笑眯眯地看着她,起身掏钱。


    严如玉忙抢着买单:“说好了我请你吃饭。”


    老板犹豫一下,最后接过叶文杰手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