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五十三章

作品:《夫人她病得不轻

    []


    汴京城的姑娘到了及笄的年纪就要相看人家,定一门亲事。


    倘若有那姑娘家过了十五,不想着开始相看人家,早早地就订下一门亲事,那必定是家中长辈不重视姑娘家,这姑娘身上也多半有点毛病。


    “先定下亲事,再多留姑娘几年,等到姑娘十八九再出嫁也不迟。”


    “可若是拖到十七八再来定亲,匆匆忙忙选,哪里还能挑着好的。”


    “大夫人,您说,我说的是不是个理?”


    媒人说得殷切,这话的确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赵氏笑道:“您说得不错。”


    “只是我这侄女虽是从小是在我身边长大,她的亲事我还得问过她的父亲。”


    “今日去了信,也要等上两个月方能等来回信。”


    “自然是该这样,王家夫人叫我今日登门拜访,也是想着先同您提上一回,让您能看到王府的诚意,她当真是喜欢贵府的四姑娘,上回宴席之上见了一面,就念念不忘。”


    “今日也有让我送来请帖,下旬她家二姑娘生辰,想请府上几位姑娘前去作客。”


    媒人来说媒,当然也不是空手来的,王家太太备了厚礼,叫她一并送来。


    赵氏打着太极,一时说着她同王夫人也是见过几次的,虽然不曾深交,但也觉得王夫人人品、性情都合她眼缘,下旬她会让家里的姑娘们去赴宴的。


    又说礼物太过贵重,还请先收回去,等过上两月,收到二叔的回信,再商议。


    阿彩方才下学,正打算去同伯娘请安,刚走到前厅,就叫她三婶娘拉住了手,三夫人笑得促狭,“先同我去园子里走走,你伯娘正在见客呢。”


    阿彩不解,“既然是客人,我去请个安也没什么,是哪家的客人?”


    三夫人摇着扇子,笑而不语,又见几个小郎风风火火在园子里疯跑,还能听见有奶娃娃咯咯的笑声。


    一溜烟儿的,小郎们跑到了她们跟前,其中一个小郎肩上还扛着个两头身的奶娃娃,跑的满头是汗。


    奶娃娃一见阿彩就伸手,“抱……”


    阿彩忙将她接过,拿了手绢子替她擦汗,旁边三夫人训着小郎们,尤其是点了她亲儿子,“一个二个不去学堂就在家里疯耍,还带着妹妹胡闹?也不怕摔了她?等你爹回来,看他不收拾你。”


    小郎们依着序齿,分别是五六七还有隔了一房的□□堂弟,今年也都是十一二了,是因着难得入京,家里几个小郎们就告了一日假,一处玩耍。


    小郎们被训成了小鹌鹑,阿彩在胖说好话,“也就玩闹一日,三婶您最好了,就网开一面放过他们几个,过会儿,我让他们背书。”


    阿彩上头几个姐姐已经出嫁,隔几日才能回家一趟,几个哥哥也忙着念书或者是当差。


    她不算是爱闹的品性,家里的弟弟妹妹却很听她的话。


    阿彩替他们求了情,三夫人作罢,半真半假的生气,“看在阿彩求情的份上,我就饶过你们。”


    “你们再不听话,等你们四姐姐也出嫁了,我看谁还能给你们求情。”


    “我知道我知道,这会儿就有媒婆上门来给四姐说亲,四姐就要嫁人了。”五郎嘴快,一下子就说了出来。


    阿彩愣神,怪不得三婶拦着呢,那位客人是上门来给她说亲的。


    “你们这群小崽子,一整天不学好。”三夫人恼了,小郎们一哄而散。


    阿彩红了脸。


    “你别羞,今日的确是有媒人上门来,不过你也知道,这不是第一回了,谁家咱们家的姑娘样貌,品性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哪家有儿郎的不上门来求。是应该的。”三夫人笑她。


    自打阿彩及笄,隔三差五就有媒人登门来给说亲的,赵氏一概没应下,只推说她是隔了房的伯母,侄女的婚事是要亲爹做主的。


    这倒不是赵氏不想插手侄女的婚事。


    那都是自幼就养在自己身边的,相处了十余年,不是亲的,却也感情深厚。


    “这些人家虽各有各的长处,可嫁人过日子那也得照亮了眼睛,去瞧他们的短处。”


    赵氏如是说,每个登门来说亲的人家,她都会叫人去打听家中郎君的品性。


    媒人一张嘴,天花乱坠,是半点都看不到坏处的。


    “这王家郎君,我叫人打听过了,性子软弱了些,一心只听他爹娘的话,这样不好。”


    这一回,赵氏也派人去打听,打听回来的消息是这样,她叹气,上官琅延在旁,“夫人何故叹气?”


    “王家郎君不行,还有李家郎君,张家郎君……”


    赵氏没忍住,白了一眼上官琅延,“夫君说的轻巧,你这汴京城里多少个好儿郎,我心中有数,可若是阿彩都不喜欢呢?”


    自半年前,她带着孩子们回娘家省亲,出了那一件事后,她是暗自里许了愿,定要给阿彩找个如意郎君,才不负阿彩亲娘所托。


    也不叫阿彩被欺负了去。


    好儿郎少,家里有适龄姑娘的,也都铆足了心思凑。


    阿彩不知道她伯娘的心思,或许是知道的,只是不上心,“伯娘能替我相看中的,定是好的,我一应都听伯娘的。”


    反正在她看来与谁成亲都没甚区别。


    毕竟嫁人以后,过的日子应当都是一样的,孝顺长辈,体恤弟妹,再来就是生个孩子,或者是生两个孩子。


    那这样的日子,同谁过不都一样。


    见她不上心,赵氏反倒是更挑剔起来,挑挑选选了小一年,带着阿彩外出做客的次数也多了。


    阿彩多数顺从,却也逐渐吃力和麻烦,又一次赴宴后回府,路上便同赵氏说起,“我见秦家公子很是不错,学问好,待人也有礼。”


    “当真?”赵氏斜眼问她。


    “嗯。”阿彩叠着手绢,赵氏半晌才说,“那你同我说说,他长什么模样?”


    阿彩卡了壳,今日是远远看了一眼那位秦公子,但她看的不仔细,这时根本就想不起来他的模样,她含糊着,“看着身材高高大大,约摸着是个清秀书生的模样。”


    “他同你身高相差无几,这也算得上高大?”


    “我瞧着他头发也生得少,脸上还有好些痣,算不上清秀,学问也就那样,连你大哥都比不上。”


    秦家公子也就这样被拒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