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作品:《炮灰在七零年代躺赢

    []


    阮有丰几人回家后,家里阮国富吊儿郎当的不知道刚从哪里回来,坐在堂屋喝着水解渴,看到他们回来,嬉皮笑脸道:“爹,大哥,你们去哪了?”


    “你以为都跟你一样,每天游手好闲的?!”阮国强刚受了一肚子气,正没地出呢,阮国富正好撞上来。


    “怎么回事?我也没惹你啊!”阮国富挠挠脑袋,想了想,这几天自己的确没干啥事啊。


    “爹,大哥,你们回来了。”阮姣洁,阮有丰的小女儿,她虽然比阮夏长一辈,但是因为年龄差的不多,从小,她就爱和阮夏比较。


    阮夏穿了新衣服,她也要穿新衣服,阮夏要去上学,她也要去上学,什么都要和阮夏比,想要高过阮夏一头。


    阮国胜和周爱娟宠阮夏,村里人都知道,村里哪家姑娘不干农活,偏偏阮夏就是没下地干过农活。


    她自然也闹着不要干农活,她是阮有丰四十多岁之后才得的闺女,她觉得平时挺宠她的,但是干农活还是没有避免。


    村里传的那些留言她自然也听说了,她今年已经20岁了,已经算是嫁人晚了,但她一直没嫁人,一方面,是没看的上的人,另一方面,她想看阮夏能嫁什么样的人,她可一定不要比阮夏差。


    今天阮有丰他们去阮夏家干什么她也清楚,她就好奇,阮夏同意嫁给那个知青没有。


    “哥,阮夏她同意了吗?”阮姣洁一脸好奇问道。


    “你打听这个做什么,你个未出门的大闺女,别天天打听这些,赶紧去厨房帮娘去!”阮国强不想提这个。


    “我不就问问吗?阮夏不是我侄女吗?我打听打听怎么了?不说算了,我问娘去,哼!”阮姣洁说完就跑厨房了。


    何文才这几天比较烦躁。


    自从下乡以来,他就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每天村里给他们知青们分配的任务都不轻松。知青点吃的是大锅饭,天天都是窝窝头,咸菜疙瘩,一个月也不见得能见一次荤腥。


    本来他是可以不下乡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实在没办法,才来到乡下。


    家里就刚来的时候给他了二十块钱,但是刚到的时候,买各种东西都被花的没多少了。


    后来,偶然从村里人口中听说了大队长家闺女,说是被宠的不行,他就起了心思。只是阮夏天天不出门,他也找不到接触的机会,本来他都打算放弃了。


    谁想,机会还是送上门来。


    那天,他去村里,正好看到大队长家的小女儿一个人出门,他跟了阮夏一路,见对方是去了外祖父家,他可是做足了功课,关于大队长家的事情他打听的一清二楚。


    回来的时候路过河边,突然想起刚来的时候,村里叮嘱的,不要靠近河边,说是以前淹死过人。


    突然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事情顺利的话,他就是大队长的女婿了。


    人当时是他推的,也是他救的,这样自然就怀疑不到他身上。


    最让他惊喜的阮有丰,直接逼着让他娶阮夏,要不是阮国胜和周爱娟死活不同意……


    想着今天在阮家,阮国胜与阮有丰和阮国强的对峙,明显关系不好,甚至都到了要结仇的地步,他觉得或许可以利用一下。


    阮家


    阮夏这几天心情都不太好,虽然暂时打发了何文才,但她知道,何文才估计不会就此停手。


    阮国胜现在已经怀疑何文才了,打算找人问问,看看何文才下乡以来都干了些什么,那天怎么刚好在河边。


    小说里描写何文才这个人,说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专喜欢背后阴人,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可以不择手段,当然也包括某些人。


    茶山村马上迎来秋收,大家都要忙碌起来了,自然也没闲心聊八卦。


    每年秋收算是重要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阮国胜都会召集村里人开个大会。也没有很隆重,主要就是给大家打鸡血,动员大会一样,毕竟秋收还是比较艰苦的,各家都出了一个代表,搬个小板凳到茶山村的打麦场。


    打麦场是村里用来打粮食,晒粮食的,地方大,平时村里有啥大事要开会,都是在这里,有时候,放电影也是在这里放的。


    阮国胜手里拿着大喇叭,吆喝着:“集合了,开会了!”


    大队书记,会计,妇女主任都到场了。等人都到的差不多之后,就是一番激励群众的伟人名言和工人口号,之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秋收的工作安排。其他也没多少废话,就叫大家散场了。


    大队书记姜自明和阮家关系不错,当初阮国胜能当上大队长,也少不了姜自明的助力,两人平时做什么决定都有商有量的,也不存在什么权利斗争。


    动员大会结束,一行人回到大队的办公室后,姜自明特地喊阮国胜,表示有话要跟他说。


    “国胜,这几天村里传的那些话我都听说,用不用我出面说一下?”


    “姜书记,不用,大家过一段时间就忘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秋收!”


    “也是,村里人就是闲的,等忙起来,哪还有精力搞些有的没的。”


    动员大会之后,秋收就正式开始了,阮夏是地地道道的城里长大的孩子,自然没干过农活,好在周爱娟和阮国胜都心疼女儿,原主也没下地干过活,但阮夏也不可能闲着,尽可能的帮着家里分担一点。


    本来一点厨艺都不会的她,这些天也跟着周爱娟学了几道家常菜还学会了蒸窝窝头,烙玉米面饼。


    以前看来很复杂的东西,其实接触之后觉得还是挺容易的。


    当然,她做的家常菜也达不到美味程度,顶多就是菜入其名,真的很家常。


    何文才这几天快要累成狗了。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下地干活,每天吃的是粗粮窝窝头,他们不像村里人还有人给送饭,知青点每个人都要顾着自己的公分。


    早上就要把中午的窝窝头一起热一下,等到中午自然凉了,凉了之后的窝窝头硬的拉嗓子,就着咸菜疙瘩好歹有点味道。


    别的知青分配的小组都是干农活的好手,只有他,分到的小组里全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吃懒做的几个人。


    何文才总不能一样偷懒,小组的工作量都是固定的,别人少干了,他注定要多干点,这几天,何文才每天早出晚归,整个人都黑了几个度,连去琢磨事的精力都没有了。


    不止何文才,整个茶山村都充斥的忙碌的气息,上学的孩子都放假了,能干活的都在田地里帮着干农活。


    阮夏胳膊挎着竹篮,打算去给阮国胜和阮征送午饭去,今天周爱娟在家包了荠菜猪肉馅的饺子,刚出锅就让阮夏赶紧给送来,要不时间一张饺子都黏一块了。


    到田间之后,大家伙有些正坐在田埂间吃着窝窝头,有些还在地里干着农活,阮国胜和阮征也在。


    “爹,二哥,我给你们送饭来了!”阮夏招着手,阮征自然一样就看到了小妹,笑着朝这边跑过来。


    “夏夏,你咋来了,一路上没事吧?”阮征主要是怕村里那些爱说闲话的大妈大婶,之前何文才那事传的沸沸扬扬,阮夏一直没出门,万一碰上哪个爱管闲事的,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他怕阮夏往心里去。


    阮夏知道是关心他,先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凉茶递给二哥,一边说:“放心吧,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