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第 39 章

作品:《七十年代农家女

    []


    看了一场好戏,村民们很满足,队里这几天应该是不缺话题了。


    下午,黎朝阳来家里:“青兰说你找我,什么事啊?”


    黎霜霜直截了当:“朝阳哥你知道黑市吗?”


    黎朝阳下意识瞪大眼睛,警惕地扫了眼四周:“小点声,你问这个干嘛?”


    看他这鬼鬼祟祟的样子是知道了,她猜的果然没错。


    黎霜霜:“我手头有样东西,想换点钱和票,你经常在外面混,见多识广,狐朋狗友那么多,所以想找你帮个小忙。”


    黎朝阳弹了下黎霜霜的脑门:“那叫有情有义好兄弟,什么狐朋狗友,说吧,啥玩意?”


    没有拒绝,那就是可以商量。


    黎霜霜小声道:“金条。”


    “什么?金条!?”


    黎朝阳差点被口水呛住,声音下意识拔高,意识到有可能被人听到,下一秒压低声音,“你哪来的金条?”


    不会是抢来的吧?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堂妹一身蛮力,一般人干不过她,王大雷那天的惨状可是叫他记忆犹新。


    黎霜霜避开这个话题:“反正你别问了,不偷不抢,没犯法,能换吗?”


    她弟天天在耳边念叨他的大餐,耳朵就快听起茧了。


    黎朝阳坐在凳子上,右腿伸直,盯着黎霜霜看了好几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打破砂锅问到底还是算了。


    “能是能,我要先验货。”


    黎霜霜站起身:“我去拿。”


    翻出床底下藏金条的盒子,捡起一根,还剩五根。


    重新藏好盒子,黎霜霜站在房门口喊道:“朝阳哥,过来。”


    黎朝阳进到房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根金灿灿的金条,眼睛都瞪直了:“你来真的?”


    黎霜霜白了他一眼:“不然呢?耍你玩吗?我没这么无聊。”


    黎朝阳深吸一口气,搓搓手,拿起金条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是真的,行,我帮你走一趟,也是你运气好,我最近新认识了一个大哥,专干倒腾古董黄金生意,我找他出货。”


    黎霜霜有些担心:“有没有危险?如果风险大,不安全,那就算了,当我没说,我可不想你因为我的事出意外,否则我良心过意不去,大伯娘也不会放过我的。”


    黎朝阳一手叉腰,让自己看上去很有气势:“放心,我没那么伟大,有危险我早跑了,更不会等着人来抓。”


    “不过提前说好了,就算咱俩一个姓,亲兄弟明算账,我帮你这么大一个忙,跑前跑后可是要费不少劲,要点跑腿费不过分吧。”


    他最近手头有点紧,只能厚着脸皮从堂妹手里扣点钱,这也是道上的规矩,顶多他要少点。


    黎霜霜点头:“应该的,就算你不要,我也会另外给你钱,不会让你吃亏,不然下次我都不好意思找你帮忙。”


    “对了,最好能换一些票回来,家里什么都缺,有钱没票什么都买不了。”


    黎朝阳小心包好金条放到口袋里:“知道了,等我的好消息。”


    黎霜霜把人送走,转身回房间,继续写她的稿子。


    等她终于绞尽脑汁写出一篇稿子,爷爷的生日也到了。


    大姑妈黎秀萍和二姑妈黎秀红带着丈夫和孩子都来了,两人只相差一岁,前后脚出嫁,大姑妈嫁有点远,在另一个公社,二姑妈嫁的近一点,隔了两个大队。


    大姑妈和大姑丈早两年分家了,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夫妻俩很勤劳能干,不用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日子越过越好,大姑妈脸上的笑容都多了。


    相比起大姑妈,二姑妈嫁的人家条件要好一些,公公是大队长,丈夫在县里的一家纺织厂当临时工,二姑妈给婆家生了两儿一女,每次回娘家都很神气。


    可不要小看了临时工,城里岗位紧缺,每年都有大批知青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下乡,二姑丈能有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可见其本事。


    “赶紧把菜洗干净,一会儿要用。”


    黎秀红见不得侄女干活慢吞吞的,一个劲地使唤黎霜霜做事,一会儿叫她烧火,一会儿叫她削皮。


    黎霜霜拖来一张凳子,把菜放到盆里,然后往盆里倒水,动作不慌不忙。


    黎秀红也坐下来,一边摘菜一边闲聊:“霜霜你今天有十八了吧?”


    黎霜霜眼皮也不抬:“快了。”


    她是在霜降那天夜里出生的,霜霜这个名字也这么来的。


    黎秀红盯着侄女看,鹅蛋脸,皮肤白皙,眉眼精致,水汪汪的杏眼又黑又亮,十里八乡就没见过比侄女更漂亮的女孩子,就侄女这娇气样,嫁到乡下怕是会被婆家嫌弃。


    心里的那个念头又冒了出来,家世是差了些,但是凭侄女的这张脸,相信没几个男人会拒绝。


    黎秀红定定神,笑着问:“十八岁的大姑娘了,该嫁人了,你娘有给你看好了人家没有?”


    黎霜霜感觉二姑妈笑得像个狼外婆,而她就是那个躲在门后面的小红帽,假装害羞地低头:“我还小呢,我爹娘舍不得我,想留我在家多待两年。”


    她还想多享受几年自由的生活,结婚什么的,不适合她,起码恢复高考前她不考虑人生大事。


    黎秀红循循善诱:“你就是年纪小,想得简单,男人都喜欢鲜嫩活泼的小姑娘,等你二十几岁了,再想找人结婚,那时候就晚了,好男人早就成别人家的了,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你愿意嫁给那些黑不溜秋的矮冬瓜啊?”


    她挪近一点,拉着黎霜霜的手:“咱们家就数你长得最好看,放眼整个公社,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你更漂亮的姑娘,不说嫁到公社,就算嫁到县里也不是不行,别听你爹娘的,他们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县城都没去过两回,啥事都不懂。”


    “你要是能嫁到县里,吃喝不愁,还能贴补娘家,等将来你弟长大了,有你这个姐姐帮衬,说不定还能在县里找到一份好工作,你爷和你奶也能跟着你们两姐弟享几年福。”


    当初侄女一路读到高中,黎秀红曾回家劝爹娘不要浪费钱,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到头来还不是嫁出去,便宜别人家。


    她娘叫她闭嘴,骂她一个已经出嫁了的小姑子回来管娘家的事,纯粹是多管闲事,惹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