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6 章 办法
作品:《厉害后妈在六零》 《厉害后妈在六零》全本免费阅读
后勤部来的不是陈向东,但为了表示重视,来了位副主任,副主任五十出头的年纪,一看就是没有几年要转岗退休,但经验很丰富的老人。
“老同志,辛苦你了。”
王蔓云在军分区生活了一年多,不说所有人都认识,但几乎都面熟,虽然从来没有跟对方说过话,但人是认识的。
“小五同志客气了,没什么辛苦的,这本来就是我们后勤部的工作。”副主任乐呵呵地摆了摆手,然后让身后负责勘测的几名战士去院子里查看,看看适不适合打水井。
他们大院目前还没有谁家打井,都是用自来水。
“也不知道下面有没有水层,我们也是用了水井,发现有很多方便之处,才想着在自家看能不能打口井,我们这一时的念头,给组织添麻烦了。”
王蔓云看着在自家院子各处忙着取点勘测的几名战士,特别不好意思。
可以说,他们家的要求,无形中给后勤部增加了麻烦。
“不麻烦,举手之劳的事,只是以前没有哪个家属想打水井,我们才没有数据,今天勘测的时间可能会比较久,我们要做个大数据出来,今后要是还有家属需要打水井,会更方便。”
副主任说到这,看向王蔓云的目光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大数据不好做,耗时肯定久,朱家作为示范点,这两天都会有他们后勤部的人上门打扰,说起来,还是他们打扰了对方。
王蔓云瞬间听懂了对方的意思,赶紧说客气话。
总的来说,得利的是他们家,多耗时几天并没有什么。
有了王蔓云的理解,后勤部干活勤恳又认真。
副主任没有全程留下,在跟王蔓云说了一会话,又看着战士们忙碌了一会后,就离开了,他来,就是为了表达后勤部的重视。
王蔓云送走副主任后,也没有打扰战士们干活,而是接着回厨房忙活。
小郑已经把需要清洗的菜都洗好正在控水,只等王蔓云忙碌。
至于周卫军跟朱英华,还有朱英盛那群孩子,都蹲在战士们不远处,好奇地看着他们干活,看着看着,朱英华跟周卫军开始帮忙。
一个帮忙测算,一个帮忙取样。
有了他们的帮忙,战士们整理大数据的速度快多了,起码在王蔓云让小郑送糖水给大家喝时,战士们已经得出朱家的数据,院子下面确实有水层,能打井。
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兴奋地蹦了起来。
“走,我请你们吃冰棍,我们去供销点。”
朱英盛小手一挥,领着一帮小孩就跑了,此时不好好玩,他担心过两天就得被送去训练,他是一刻都不想待在家里。
朱英华看着野猴一样的弟弟,打算把人叫住。
周卫军及时阻拦了,然后小声解释了一句,“小盛开心比什么都重要,我那么大个人,不用陪。说完,自己先乐了起来,补充道:“我难道还能跟他一起去抓蝉,扑蝴蝶?
“为什么不能!
朱英华认真看着周卫军,别以为他看不出对方眼里的渴望。
跟周卫军接触越久,他就越明白对方是个非常纯粹的人。
根本就不会被长辈的身份桎梏。
说句不好听的,在玩上面,周卫军就是个大宝宝。
周卫军没想到朱英华会这么回答,愣了一下,脸颊突然有点红了。
“我们先等小盛买冰棍回来,吃完,我们就去抓蝉,可惜已经快八月了,要是早几个月,捉刚从地里爬出来的蝉,烤了吃,那才叫一个香。
朱英华回想起在宁城的日子,略微有点怀念。
军区后面就是大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每年抓金蝉的时候,大院的小孩都会成群结队上山,半个晚上下来,能抓好多。
天亮后,用火烤一烤,那滋味,绝了!
“其实刚出地的金蝉用油炸了才是最好吃的。
说到抓金蝉,周卫军也陷入了回忆,他快三十岁了,出生时,还没有解放,就是童年时,也没解放,不过那时候他一直生活在延安。
延安是大后方,是最安全的地方。
周卫军的童年还算安稳,小时候当然也跟小伙伴们干过各种趣事。
抓蝉,下河摸鱼,爬树抓鸟,都经常干。
时间一晃,转眼就过去了那么多年,当年在延安一起上幼儿园的小伙伴,有些跟他一样进入军队为国效力,有些没能等到解放。
周卫军神情瞬间低迷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昨天晚上知道要被安排去S国后,他除了情绪不怎么好,脑子里也会不受控制地回忆起以前的事。
特别是那些已经不在的小伙伴,还有往事,时不时就在脑海里蹦跶。
最让他心绪难平的,还是双胞胎姐姐的离世。
“一会我跟我妈请示,我们去王扬村住两天,那边是乡村,有山有水,我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不用在意任何人的眼光。
虽然周卫军没有说什么,朱英华还是看出来了。
少年顿时觉得鼻子有点
酸。
现在的周卫军非常好,他不想失去这个小舅舅。
“去王扬村?
周卫军没有留意到朱英华的神情,不过却听清了对方的话,非常心动,沪市虽然很好,但到处都是楼房,到处都是人,他毕竟是成年,有些幼稚的行为确实不好大庭广众下进行。
但他真的特别怀念小时候的各种乡土生活。
苦,但快乐。
“我这就去跟我妈说。
朱英华鼻子一酸,不敢再看周卫军,而是跑回了屋。
王蔓云一直跟小郑在厨房忙碌,腌好豆角后,此时在处理茄子,洗净的茄子划成两半,不切断,然后铺在宽大的竹簸箕里,等簸箕装满,就放到前院用竹竿支撑着晒。
因为一直在忙,就没怎么留意院子里的情况,也没有听到周卫军跟朱英华的对话。
朱英华跑到厨房门口时,及时停下脚步,大声说道:“妈,我们想去王扬村住两天。
王蔓云诧异抬起头。
朱英华是军人,可没多少自由时间,此时去王扬村有点不合适,毕竟王扬村不近,就算开车,也得好几个小时。
但看清楚少年的眼睛,她就明白怎么回事。
视线透过窗户,她看向又在帮战士干活的周卫军,神情有点复杂。
别看她今天一直在干活,其实脑子就没空过,周卫军的事她当然要管,但怎么管,才是最麻烦的,毕竟又不能真的不怕死地光明正大得罪人。
“一会我们吃了午饭就去王扬村,你去看看能不能申请到车,要是不能,就去开你爸的,你爸近期晚上都回家,让他走走路锻炼身体。
几秒钟后,王蔓云下了决定。
同时安排小郑处理后续的菜,她打算去供销社给王扬村的村民带点礼物,他们这多人去,肯定会麻烦人。
周卫军听说吃了午饭就去王扬村,赶紧往大哥家跑。
他要去跟老太太把情况说明,还要准备些换洗的衣服,此时的他开心得想是刚吃到糖果的小孩,嘴角扬起高高的幅度。
老太太听说儿子要去王扬村住几天,非常不解。
不过听到王蔓云也会带着孩子们去,她老人家心动了,随着身体越好,她也越想四处走动走动。
“妈,你想去?
周卫军看出老太太的心思。
“想。
不仅仅是老太太的回答,周正江跟秋秋也及时回答,今天家里有事,他们就没有去朱家,没想到才这么会,小五姑姑他们就要
去王扬村玩,他们当然也要去。
“人有点多。”
周卫军有点不能决定了。
“那你也别去了。”老太太任性起来,都说老小老小,人老了,性格偶尔也会幼稚起来。
“我去问问小五姐。”
周卫军被老太太弄得哭笑不得,赶紧又跑回朱家向王蔓云请示。
王蔓云听说老太太也想去,犹豫起来。
王扬村的条件可比不了大院,那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干净的厕所,更重要一点,没有家里这么方便的洗浴条件。
“小五姐,你太小看咱妈了,以前的年月可比现在更艰苦,她说想去,肯定就是考虑好了的。”周卫军看出王蔓云的犹豫原因,点了一句。
这下王蔓云不用犹豫了。
既然想去,那就去。
不过就是那么多人,一辆吉普车肯定坐不下,得两辆,又或者是换辆大车。
结果她还没考虑好,叶文静跟张舒兰来了。
昨天王蔓云刚回来,两人就算有再多的话也不好一直拉着人说,今天早上也不好马上过来,这会看时间差不多,两人结伴来了。
刚进门,就听到了王蔓云跟周卫军的对话。
一听两家人要去王扬村,叶文静她们也心动起来。
说起来还是乡下更凉快,也更有趣。
“小五,车的事你不用管了,我去申请一辆卡车,保证不仅能拉走我们这么多人,还能把我们的口粮与行李都拉上。”
张舒兰豪迈地拍胸脯大包大揽。
王蔓云一看那么多人都想去,觉得申请一辆卡车确实更合适。
“还记得村里的庙吗?听大壮他们说,修补好了,我们去了,就住里面,离村近,又不打扰村民,还能自由自在。”
王蔓云对于王扬村一行,也充满了期待。
这一年多来,她精神一直处于紧绷中,刚嫁给朱正毅时,她还算是没什么烦心事,不管是原主曾经的婆家,还是娘家,对于她来说,都很容易处理。
结果她这边好处理,朱正毅那边一点却一点都不好处理。
查案查出那么多大事,她哪里能安心。
好不容易以朱正毅跟朱英盛双双重伤的代价,摆脱京城的漩涡,周卫军现在又被算计,王蔓云觉得自己有点顶不住了。
她也需要适当放松放松。
也许去了王扬村,就能及时想出解决办法。
王蔓云有心,其他人配合,还没到中午,一切就准备齐全,此时就差提
前给王扬村通信了。
“别带信了直接去我担心带了信村长他们大操大办这可就是给村民带去麻烦了。”张舒兰不建议提前通知王扬村。
叶文静也是这想法。
王扬村的老乡太纯朴她担心村民太热情影响不好反正她们都带了帐篷跟睡袋实在不行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待两天。
王蔓云见大家都不同意提前告知也就打消了给那边大队打电话的心思。
出发时老太太带了几个最小的孩子坐吉普车。
朱英华开车。
有老太太随行肯定不能坐大卡车朱英华就把他爸的车开来了。
王蔓云她们这些人坐卡车。
开车的是周卫军叶文静跟张舒兰都带了家里的家庭警卫员安全上算是有了保障。
至于王蔓云没带小郑走。
一是他们家要打水井家里离不得人二是后院的鸡需要人喂还有郁郁葱葱的菜也需要及时晒成菜干所以他留了下来。
两辆车浩浩荡荡开出了大院。
孩子们在车上兴奋得就差又蹦又跳了特别是朱英盛。
他没想到没等到训练却可以先去王扬村玩小孩脸上的笑容是最灿烂的晃得王蔓云眼睛疼干脆把人按在身边不准闹腾。
现在可不是笔直又平整的马路。
出了沪市连接乡村的不少路都是泥路
王蔓云担心车颠簸时孩子们没站稳磕碰到就约束起朱英盛。
朱英盛被按压下来周正江赵军还有策策也就安静了他们只扒拉开车棚往外看也不在乎被灰尘扑了一脸。
因为道路熟悉开车的分别又是朱英华跟周卫军。
车还算稳不怎么颠簸就连到达王扬村的时间也比预计中早了大半个小时。
四点多大家到了王扬村。
因为是晴天车开过时会扬起不少灰尘在村口玩耍的孩子们很快就留意到一前一后两辆车就在孩子们好奇时发现车离他们村越来越近。
立刻有孩子跑回去通知大人。
村长正在水田里查看田水就有腿脚快的小孩跑来把有车来他们村的事告知。
“走去看看。”
村长立刻领着几个离自己最近的村民去村口。
在他的认知里有点想象不到这个时节有谁会开卡
车来,这代表人很多。
“村长,会不会是小五同志?
有村民着急地问了一句,如果是小五同志,他们欢迎,要是其他人,他们可不欢迎,别看此时还不到打谷子最忙碌的时候,但也一样忙。
忙着看田水,追肥,见禾苗,再过一个来月,就稻谷就出穗子了,穗子能出多少,饱满与否,都关系到今年的收成。
村民们除了要忙田里的活,还有地里。
土豆,红薯,黄豆,油菜(江浙油菜是三四月以后种植),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照顾的,更重要一点,他们还需要上山砍柴。
他们大队是供应大城市木柴与木炭的专门大队,每三到五天,都需要运送大量木柴去大队,最后集体送到城里的收购点。
这么一算,他们真的好忙。
其他两个村民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他们就怕是有人来捣乱。
“别乱猜,先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