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章

作品:《国医

    []


    “儿科,妇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这些科室的病,他竟然都能治?”


    县中医院院长办公室里,今年五十三岁的院长丁永元忍不住加大了声音。


    助理:“我岳母的堂哥就住在长明街,他说,现在长明街的人,只要是生病了,不管是什么病,都会优先去找那个方医生治,从那个中医诊所开业到现在,两个多月了,只要那个方医生出手,就没有出过岔子,哦,对了,听说还有个M国人,今年都六十多快七十岁了,得了肝硬化,宁愿不退休继续工作,也要跑到华国来找那个方医生治病。”


    院长更震惊了:“肝硬化?”


    “没错。”


    “关键是那个方医生今年才二十六岁不到。”


    所以助理其实也是不太相信这些的。


    “虽然他是华国医科大学毕业的硕士。”


    院长敲了敲桌子,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走,去那个方氏中医诊所看看。”


    没想到的是,他们正好赶上了一个大场面。


    一个病人带着家人和腰鼓队来给方洲送锦旗的大场面。


    看着锦旗上那金灿灿的‘华佗在世’四个大字,以及看到这个大阵仗之后,忍不住将诊所围了个水泄不通的路人——最主要的是,这些路人里,有一个打扮得青春靓丽的年轻女人正举着手机,一边拍摄着方洲从病人手里接过锦旗的画面,一边大声列举着方洲的事迹。


    显然,她是在直播。


    助理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毕竟这种场景他可真是见得太多了,他姐夫家的新饭店开业的时候,就找过两个主播过来带货。


    当时那两个主播也是这么操作的。


    而他姐夫的目的,当然是借助那两个主播的影响力,宣传他家的新饭店,招揽更多客人。


    所以他忍不住说道:


    “院长,你说,这些事情会不会也是这个方医生的一场炒作。”


    偏偏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他都没有得到院长的回复。


    所以他忍不住转头看向旁边的院长,然后又问了一遍。


    直到这时,院长才开口说道:“……应该……不是吧!”


    “啊?”


    助理几乎是脱口而出:“您是怎么知道的?”


    只听院长虚着声音:“……因为那个病人……以前是我的病人。”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那个病人得的是白驳风,也就是白癜风,症状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白斑,这是一种慢性疾病,治愈率非常低,他给那个病人治了三个月,然后……


    助理懂了。


    也傻了。


    他现在已经不关心方洲的医术是不是名副其实的了,他现在只担心他会不会明天因为左脚先踏进医院大门,而被院长下放去看大门了。


    所以他没想到的是,下一秒,院长突然就又激动了起来:“不过这不是正好能证明,这个方洲的的确确是有真本事的吗?”


    要是能把他招进中医院——


    中医院的这坛死水说不定真的能让他盘活。


    毕竟前面就已经说过了,现在的照市县中医院都已经濒临破产了。


    “不行。”


    但是院长很快就又冷静了下来。


    “他实在是太年轻了,所以也不能排除他之前的那些病人都是误打误撞治好的。”


    “所以还是再考察他一下吧。”


    也就在这个时候,那个给方洲送完锦旗的病人为了不耽误其他病人的治疗,在和方洲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带着腰鼓队回去了。


    院长当即说道:“走,我们过去让那位方医生给我们看看。”


    他已经想好了。


    他有高血压和胃炎,只要方洲能诊出来,开出的方子能有八十五分,他立即去接触那个得了肝硬化的M国人,但凡那个M国人的情况只是比他接受方洲的治疗之前的情况好了能有二十分,他就敢破格把方洲招到县中医院里来。


    但是他得先排队。


    因为这会儿诊所的候诊室里还坐着七八个人呢。


    随着看诊桌前的病人拿着方洲开好的药离开了诊所,排在最前方的那名病人坐了过去。


    院长扫了一眼他的脸,皮肤暗黄没有血色,不是肝有问题,就是肺有问题。


    只见方洲将手放在了病人的手腕上。


    仅仅只是一分钟后,他就开口了:“最近是不是喝酒喝的有点多?”


    病人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对。”


    院长忍不住坐着了身体。


    这么快?


    方洲:“所以你最近经常拉肚子,不是因为前段时间着了凉,而是因为饮酒过度导致的肝炎,我给你开两个方子,一号方子吃两天,消炎用的,二号方子吃一个星期,养一养你的肝,以后少喝点酒吧。”


    病人:“好的好的。”


    很快,方洲就把方子写好了。


    这下子,院长的身体坐得更直了。


    因为方洲从动笔到结束,都没有停顿过哪怕一次,而且总共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方洲都不用斟酌一下药方的吗?


    ——他见过的老专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可是就算是经验再老道的老专家在下药方的时候都会再三斟琢。


    方洲写完药方之后,就将复写件撕下来递给了病人,自己则是拿着正本走向了药柜,抓起了药。


    院长的目光也跟着他转了过去。


    只见方洲拉开一个小柜子,伸手一抓,再往称上一放,正好十克,将称好的药材倒进中药袋里,他如法炮制,上百次的称量下来,他很少有失误的时候,即便有失误,基本上只操作一次就能称准。


    院长终于知道为什么长明街的人这么容易就信了方洲了。


    单就这一手,外行人看了,谁会不当场瞪大眼,内行人看了,谁会不夸赞方洲一句对药材的特性肯定掌握地非常透测。


    最主要的——


    院长将他抓的两副药在心底过了一遍。


    的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