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林老发现穿越?

作品:《对话古今:从永乐开始震惊全球

    就在观众们都怀疑人生时,朱老祖说道:


    “你们没算过,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臣子也没算过,所以他们只知道来劝谏咱。


    但是咱,却亲眼见过!


    这天下,没有人敢对一个义军首领和皇帝用空印,更没有会对那些高高在上的臣子用这些,因此,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老百姓的痛苦!


    但是,咱当年虽为义军首领,却是一路行乞走过淮西,咱见到的都是真真切切的百姓之苦!”


    朱老祖怒而起身,浩立于御书房内,振袖言道:


    “空印案虽然是法外施刑,但是咱可以告诉你,十个里面,咱必然有九个没杀错!


    剩下一个,也必然享受过其余九个带来的好处。


    而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徇私枉法,鱼肉百姓的基础之上,单就这些,他们就该死!”


    朱老祖的一字一句,响彻在古今世界,观众们侧耳倾听着其中道理。


    有人沉默,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敬佩。


    “不管怎样,暴君就是暴君!”


    “没错,法外施刑就是不对!


    要是都照朱元璋这样来,那我以前做过一件分明不犯法的事情,现在人家说我犯法我就犯法了,还要把我抓起来流放,或者是判死刑,这也太冤了!”


    “没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元璋这做法才是真正的祸害百姓!


    要是那些臣子们都学他,那整个大明都乱套了!”


    反对的观众纷纷对朱元璋展开了抨击,可却立马又观众说道:


    “呵呵,楼上,这不叫不犯法的事情,而是不犯法的坏事!”


    “难道就因为坏事不犯法,就不需要付出代价了吗?


    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禽兽,钻了法律的漏洞,却没有付出代价吧!”


    “没错,我到时觉得,封建时代就需要一个朱元璋,更何况他杀得没有一个是无辜的,就算他们没有犯罪,却也做了坏事!


    更何况这可是空印啊,什么概念?我可以在上面随便填内容,我想让你这个老百姓吃亏就吃亏,认为你犯法,那就是犯法!


    比起空印造成的危害,朱老祖法外施刑简直是大快人心!


    难道你们不想那些恶人付出代价吗,难道就因为他们做的坏事没有犯罪,就可以踩在百姓的头上吗?!”


    直播间顿时掀起了无尽的争议,大家所聊的话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封建时代和节目之中,竟是衍生出了一种畅谈古今的感觉。


    可是朱元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研究院里,柳院长和林老等人看着这一幕,全都皱紧了眉头。


    “我们以为,我们对朱元璋已经很了解了,可是现在看来……”


    柳院长无奈的笑笑:“我们了解的,也只是片面啊。”


    “不是片面——”


    林老摇了摇头:“而是,不如陆鸣的全面。


    我们一直以为,历史人物的一切都已经摆在了那里,功过都是很清楚的。


    像对话古今中的,结合前朝之事,和人物的经历、举动,来分析现在的古人等等,也是我们研究院惯用的手段。


    但是有一点,陆鸣却比我们要好。”


    “哪点?”青年学者有些不服的问道。


    林老说道:“陆鸣,不仅仅结合了过去,还结合了现代。”


    “我们虽然在研究历史人物,但对整个国家和世界,产生的影响都很小,引起的争议自然就小!


    这是因为,我们忘了,我们研究院哪怕聚集了全世界的精英,在大众面前,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大众的智慧,大众的争议,都可以激发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思维。


    只有碰撞,才可以产生火花,而我们,却只是单方面研究。”


    林老忍不住赞叹道:“但是对话古今,却做到了掀起碰撞,从而引发了新的思考。”


    “那林老,您是怎么看待空印案的?”青年学者问道。


    林老说道:“空印案之所以争议这么大的根源就在于:


    朱元璋是法外施刑!


    我想问问你们,如果空印案立了法,那么,那些臣子该不该被重判?”


    “肯定该!”


    “没错,我也认为该,空印很容易让人欺上瞒下,以权谋私!”


    研究院的其他成员都纷纷说道:


    “我们只是不认可朱老祖法外施刑的做法,但那些人的确是该罚的!”


    “那就是了——”


    林老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道:


    “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士族贵胄,甚至是几百年来的史学家和研究者,以及所有的后世,都在谈论,死了多少臣子家族的人,里面有多少人不该死……


    可是,只有朱元璋,在那个百姓为鱼肉,贵胄肆意踩的时代,在意的是百姓为此,负担和牺牲了多少……”


    “我们,可别忘了,穿上龙袍,朱元璋是皇帝,但是脱下龙袍,朱元璋照样是那个可以挥刀杀尽百万兵的存在!


    他确实残暴,却也确实,是在为百姓主持公道!”


    林老给朱老祖下了这样一个定论,可青年学者却有些疑惑:


    “可是林老,有很多史学者认为,朱元璋此举并不是为了百姓,而是因为感觉皇权受到了挑衅。


    在《剑桥华夏明代史》中,就有总结下来的评价是:


    ‘皇帝对任何不忠的表现都是极其敏感的。’”


    “我们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柳院长附和道,显然他也更偏向青年学者的话。


    林老微微一笑:“可是,我们却都忽略了一点……”


    “哪点?”二人同时问道。


    林老看向了对话古今:“那就是我们想千百句,也不如古人说一句。”


    “什么?!”


    柳院长和青年学者都异常震惊,他们不明白林老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陆鸣现在知道林老说了这话的话,必然会震惊无比。


    难道,林老看出了他在对话真正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