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吐露心声,杨广的自语!

作品:《对话古今:从永乐开始震惊全球

    《对话古今:从永乐开始震惊全球》全本免费阅读 []


    “报,启奏陛下,高句丽所有城池已被我军攻克,自此,高句丽归唐了!”


    带来捷报的将士来到了大殿之上,一直像个闲人样的李治这才缓缓地张开双眸。


    “好,好!”


    文武百官们激动的直跺脚,不断拍起了手中的笏板,随即行礼道:


    “臣等恭喜陛下!”


    李治手上仍然没有丝毫动作,只是余光从文武百官的身上迅速扫过。


    百官们丝毫没有注意到,此时自己正在被皇帝打量。


    看完之后,李治对百官中,有没有高句丽的内应,已然心中有数,这才慢悠悠地说道:


    “我军不负众望,传令下去,全唐解禁三天,普天同庆!”


    “如今高句丽归唐,朕意将其土地,分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另,传令李勣,将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迁入中原各地,使其与我华夏民族融为一体!”


    说着,李治缓慢地站了起来,十分平静地说道:


    “最后,传令诸国,凡敢再向唐称兵者,高句丽就是他们的下场。”


    旋即,没等百官们回答,李治走到了大殿之后。


    身后,传来了一阵阵“臣等,谨遵陛下圣谕”的呐喊!


    李治的嘴角,微微挑起,露出了腹黑的一笑。


    这一抹笑意,看得观众们心底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这笑容有点东西啊,学不会,学不会!”


    “你们刚才谁注意到,文武百官低头的时候,李治的眼神了吗,那眼神好像可以把什么都看穿一样!”


    “我就说吧,李治肯定不简单,只不过武则天上位之后,肯定是要想办法贬低一下李治的能力的,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李治很菜!”


    就在观众们全都被李治吸引时,杨广却一直在重复着:


    “分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


    他足足重复了十遍有余,忽然抬头望向了天空。


    陆鸣迅速撤去古今镜像,让杨广看到了现实世界的扬州。


    杨广含泪看着天上的星辰,说道:


    “父皇,父皇,您看到了吗?”


    “我中原不出百年,就会有人能够灭了高句丽,在那立府分州,彻底纳入我中原之版图!”


    “儿臣……儿臣虽然未能亲手打下高句丽,但是,儿臣留下的科举,让后世可以选拔优秀的文臣武将,让民间的大才皆有显露长华的能力!


    虽然,大隋最后还是被门阀取代,可是儿臣,不过是成了一个皇帝版的“晁错”罢了!”


    说着,杨广目色一凝:


    “若没有儿臣,为后世之君顶住了来自门阀最大的压力,科举制的推行只怕会延缓数代,甚至无人敢兴!”


    “刚才,父皇您可看到了,后世的学子们都有书读,都可以参加后世的科举,考取功名,逆天改命……”


    说着,杨广的眼眶在月色之下,泛出了晶莹的泪光。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不断加速,喉结疯狂涌动,拳头却死死攥着,像是在极力控制着什么。


    沉默少顷之后,他略带哽咽地说道:


    “当年,您跟儿臣说,我们并非出自弘农杨氏,而是一个普通的寒族,只是因时局需要,才不得不攀上贵族的名头!


    您让儿臣,不要忘记百姓,儿臣做到了!”


    此话一出,直播间顿时有无数的观众瞪大了眼睛。


    许多史学家更是大惊失色!


    关于杨坚是否是贵族,后世一直都存在争论!


    有很多知名史学大家考证过,认为杨坚并非出自名门。


    也有人认为,杨坚就是名门望族的后裔,这两个观点一致僵持不下。


    可是现在,难道国家台就要给出一个,属于他们的答案吗?


    历史研究所里,青年学者推了推眼睛,有些惊异地看向陆鸣:


    “他怎么这么喜欢找,有争议的话题?”


    林老笑了笑:“这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多,敢于打破陈规,无惧争议的年轻人!”


    “也只有这样的一群人,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滚滚向前的时代!”


    “可是我不认为,杨坚他们是出身寒门,这很可能是李唐皇族上位之后,为了抹黑隋朝,而打出的**战罢了。”


    青年学者说道:“如果杨坚真是一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