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千年龙虎榜,全文背诵天团。

作品:《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全本免费阅读


    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


    “科举制度,是华夏历史上统括考试选材取士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


    “确立于唐,而后一直绵延宋、元、明、清,存续了1000多年。”


    “科举制度是由朝廷开设科目,士子可以自由报考。”


    “是一种不看门第,不论出生,”


    “单纯以考试成绩排名来确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


    大秦位面


    始皇帝开口说道:“这与大秦的军功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门第出身,只要有军功就能封爵当官。”


    “丞相,此法甚好,我大秦是否有效仿的可能?”


    李斯沉吟片刻回到:“启禀陛下,如今天下方定,文字统一时间尚短,并无足够的士子可供遴选。”


    “况且书籍等资源皆在贵族之手,平民恐难有报考的机会。”


    “陛下可按天幕之言,开设学校,集中教育。”


    “同时教授经典与科学技术,”


    “一则为百姓开智,二则可以为陛下后续的改革与科技发展提供人才。”


    “为百姓开智~~~?”始皇帝对此犹豫不决。


    李斯提高了音量说道“陛下,愚民之策不可取也。”


    “天幕曾言,一个天才是无法改变时代的,唯有科学探究之精神,方可进步呀。”


    始皇帝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如爱卿所奏,开设学校,广收学子。为我大秦重工筑基!”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古代华夏的最重要举官制度。”


    “从隋唐开始到清光绪的这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一共诞生了近百万的举人,十万进士,以及接近600名状元。”


    “这些科举诞生的人才,都是在各自的时代披荆斩棘,才最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有些人疑问是否科举考试是不是就如同后世的高考。”


    “其实这样算就太看得起高考了。”


    “科举考试制度成熟后,一般考试分为四个等级。”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最初级的院试,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考秀才,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入门,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八。”


    “考完秀才还要参加乡试,举人的录取差不多为百分之一。”


    “举人考中后就是全国的举人聚集于京城,参加会试。”


    “参加完会试后的举人就成为了贡生。”


    “贡生的录取率差不多是百分之八。”


    “参加完会试,就是科举的终极大考,殿试”


    “一般来说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般有资格参加殿试的考生大多能通过。”


    “即使如此,一个士子从院试开始到成为进士的录取率仅为万分之六点四。”


    “在那个识字率远低于现在的古代,这是可比考上青北要难得多。”


    “而在这严苛无比的科举考试中有这样群星璀璨一届,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龙虎榜。”


    隋朝之后的各个位面的皇帝纷纷竖起了耳朵,毕竟千年科举第一的名头可不一般。


    “科举的兴盛,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繁荣,自然是也名留青史的好事。”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这就是北宋嘉佑二年的这一场科举考试。”


    “为何说北宋二年的这一榜是千古第一龙虎榜?”


    “首先就是夸张的报名人数,这一届一共有四十万考生。”


    “虽然和现在动辄百万千万的高考考试人数相比,看上去有点寒酸”


    “但是要把这个人数放在人口数量仅有5000万左右的宋朝,就相当的可观了。”


    大秦位面


    始皇帝瞪大了眼睛,眼中流露出了浓浓的羡慕之意,


    40万人?


    如此多的读书之人,若是都善加利用,岂不是可以挑出一大批的人才?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是一脸的震惊,


    “这大宋朝居然有如此天量的人口?”


    因为即使是此刻的大唐也不足三千万人口,读书人的数量更是远远不及。


    看来这大宋朝虽然骨头软了点,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不过朕可不想输了,


    “学校,朕要效仿天幕,建立集中学校教育!!”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其次就是这一榜的主考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阅卷官是极富盛名的宋朝诗人梅尧臣。”


    “副主考为王珪和韩绛。”


    “而这四个人无一不是当时的文坛大家,更是有三人官至宰相。”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