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尉缭:不知上君知道吾老师呼?

作品:《大秦:从战场捡属性开始变强长生

    “此番如若议攻楚之事,那应该也轮不到我统兵了。”


    赵封缓缓说道,语气里带着一种笃定。


    “此事,的确是如此。”王翦也点了点头。


    “大秦四大营,北疆镇守北境,基本上就是为了防御北边的异族。”


    “而大秦攻伐诸国,以蓝田与武安为先,而函谷大营一直未曾得到主攻之任,此番桓漪必然会全力争取。”


    “而且朝堂上许多大臣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再立新功。”


    “毕竟,只要你再立功一次就要敕封国尉了。”韩非一笑,也是明白赵封话里的意思。


    “这一次的战功就让给他人去吧,战功,有的是。”赵封笑了笑,并不是太过在意。


    如今自己的权位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了。


    神州只剩下了齐楚两国了,这一次或许不能领兵出征,但下一次绝对可以。


    国尉这一个位置,非赵封莫属。


    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而另一边。


    “公子。”


    “这一次朝中已经有了一些消息,大王或许会对楚国用兵了,无论如何,这一次都不能让赵封继续领兵,否则他就要成为武臣之首,于我们而言绝非好事。”隗状低声说道。


    “一切都按隗状所言吧。”扶苏叹了一口气。


    他不想去斗,但他的这些支持者们则是推着他去斗。


    虽然是支持者。


    但还不如说是借着他之名来获取利益。


    “扶苏啊扶苏。”


    “妇人之仁。”


    “如果我是你,早就出手对付我了。”


    “而且你这根本就不是御下,而是被手下驾驭。”


    虽然隗状他们是在低声密谈,可这相隔不过十几米的距离,赵封哪怕没有展开神识也是听的非常清楚。


    这时候!


    朝议大殿宫门开启。


    “百官觐见。”赵高嘶声大喊。


    随后躬着身向着殿内走去。


    百官则是有些的整队,有序的向着朝议大殿走去。


    任嚣率领着一众禁卫军在大殿前检查,取下大臣随身携带的佩剑。


    赵封自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佩剑入殿,虽然得到了天问剑,但如今还是佩戴着龙泉剑。


    如今赵封可没有找到修炼者的存在,天问剑这等神兵利器也根本无需出鞘,已然被赵封留着为底牌。


    入了大殿。


    还是老规矩。


    赵封站在了武臣的首位,只不过原本站在文臣首位的王绾已经没有了,现在是韩非站在了首位,朝堂之上也是多了一些新面孔,如萧何,还有一些赵封第一次见到的新面孔。


    朝堂很大。


    官位有限,京官是作为大秦地方官吏都是向往的存在。


    有人下,自然就有人上。


    而扶苏与胡亥则是站在了阶梯之下。


    议政之权就是让他们站在下面听着,可以发表他们的意见。


    “胡亥这个家伙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是一个变态。”


    赵封一看胡亥,过去了这些年,胡亥也完全长开了。


    赵封四处看了一眼。


    便收回了目光。


    这时候。


    “大王驾到。”


    赵高一声嘶喊。


    嬴政的身影缓步走了出来。


    “臣等参见大王……”


    朝议还是如昔日一样,参拜,高呼。


    随着群臣归于本位,朝议也是随之开启。


    “启奏大王。”


    “今。”


    “燕地已经迎来大定。”


    “纳入吾大秦疆域。”


    “蔡赐在燕地施展吾大秦国策,万民归心。”


    “战争已定,督亢之地也迎来了属于吾大秦的第一次丰收。”韩非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如今大秦粮库已经储存何等地步了?”嬴政看着韩非问道。


    “回大王。”


    “除去少数一些经历了缺水的旱地。”


    “各地粮库皆充盈七成以上。”


    “而关中,蜀地,督亢,粮库充盈。”


    “凭借各地粮库的粮草,不算运输损耗,可让吾大秦百万锐士征伐一载。”韩非当即道。


    “接任相邦三个月时间,韩相能力当真让孤刮目相看。”


    “不错。”


    嬴政一脸微笑的夸赞了一句。


    “臣得大王看重,委以相邦之任,臣绝不敢让大王失望。”韩非躬身一拜,转而退入了首位。


    “启奏大王。”


    “楚国有一件大消息传回。”尉缭站出来,大声道。


    “尉卿说吧。”嬴政一挥手。


    “楚国大变。”


    “楚国令尹被李园楚国三家联合上将军项燕伏击,李园已死,被其扶立楚王熊犹并非楚王族,而是李园之子。”


    “已被三家所诛。”


    “今楚国已经另立新王,名为负刍。”


    尉缭大声启奏道。


    此话一落。


    朝堂之上许多大臣的脸上带着震惊之色,但也有少部分人或许是已经收到了消息,神情平静。


    “启奏大王。”


    “楚国大变,国内崩乱,三家争权,楚王无力。”


    “此乃我大秦攻楚之机。”


    “臣愿领兵进攻,攻灭楚国,助大秦一统。”桓漪当即站出来,大声请命。


    嬴政没有直接同意,而是看向了赵封:“赵卿,以你来看,要攻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


    “回大王。”


    “楚国疆域辽阔,兵力与昔日赵国相当,而且皆为悍卒。”


    “想要灭楚,至少需要六十万兵力,甚至更多。”赵封缓缓开口道。


    “臣只需要函谷大营二十万兵力,一定可灭楚。”


    “楚国如今内乱,朝局不稳,大好良机,纵然楚国有兵力不亚于昔日赵国,但内乱之下,楚国也定然无法发挥其国力。”


    “再而。”


    “楚国君王只是傀儡,真正掌握兵权在于三家。”


    “臣有信心灭楚。”桓漪大声请命道。


    “启奏大王。”


    “吾大秦如今粮库虽然充盈,但也经不起两大营太过消耗,此番桓漪上将军以本部二十万兵马灭楚,必可取得奇功。”


    “为保我大秦国力不损,臣相信桓漪上将军一定可灭楚。”


    隗状站出来,大声附议道。


    “臣附议。”


    “昔日灭赵时,吾大秦动用两?大营兵力,所动人力超八十万,粮草运输,辎重转运。”


    “这些都是难题。”


    “兵力越多,损耗越大,兵力越多,运输愈发难。”


    “桓漪上将军有如此信心,如若能够以一个大营兵力灭楚,那便是吾大秦之福。”


    “还请大王慎重考虑。”


    一个个大臣站出来附和。


    一幅都支持桓漪领兵攻楚的势头。


    看到这。


    赵封淡淡一笑,无所谓的摇了摇头。


    摆明了。


    现在他们就不想看着自己再次领兵出征,再次立下灭国之功。


    一旦立下了,国尉之位就彻底定下了,而且无人可以阻止。


    不过。


    这一战,赵封根本没打算去争。


    楚国辽阔,兵强马壮,想要灭必须以绝对的优势,纵然秦锐士战力强大,但楚国也不弱。


    “赵卿,你觉得呢?”


    嬴政面无玻璃的看向了赵封。


    “臣还是坚持己见。”


    “想要灭楚必须要绝对的兵力优势,楚国虽有乱象,但如若我大秦进攻,对于他们而言便是大敌入侵,一旦灭国,他们的一切权柄都将无存。”


    “故而,他们会全力抗衡我大秦。”


    赵封缓缓开口道。


    “这是赵封上将军心中所想。”


    “然。”


    “臣还是想要去拼一把,如若是赵封上将军想错了,楚国朝局不定,无法抗衡我大秦,那就是吾大秦之喜。”桓漪一脸严肃的启奏道。


    摆明了就是要夺取这一次出兵之机。


    嬴政扫了一眼朝堂,又看了一眼赵封。


    显然。


    他没有想到为何赵封不去争取这一次出征之机。


    原本他心中也是有想法,趁着这一次让赵封再立灭国之功,晋国尉,达到了武臣极致。


    “既桓卿有如此自信,孤又怎会不成全?”


    “不过。”


    “既领兵,自当慎重。”


    “不可让孤失望啊。”嬴政语气之中带着一种压迫感。


    桓漪浑身一震,面带喜色的一拜:“臣绝不会让大王失望。”


    “此战,必灭楚国!”


    而看到嬴政下诏。


    原本忐忑的隗状此刻也是松了一口气。


    “此番进攻楚国之机终究没有让赵封得了去。”


    “如此一来。”


    “只要桓漪能够灭楚,这一次灭国之功就没有赵封的份了。”


    “只待楚国亡,剩下一个齐国就不足为虑了,甚至有机会直接逼迫齐国投降。”


    “只要让赵封无法更进一步,对于吾等就是好处。”隗状心底暗暗想到。


    “启奏大王。”


    “臣在府中研习三月,耽误了归乡之日。”


    “如今大战既有桓漪上将军领兵,臣也无需操心了。”


    “臣恳请大王准予臣归乡休沐。”


    赵封躬身对着嬴政一拜,大声请命。


    一听这话。


    嬴政也是带着几分生气的瞥了赵封一眼。


    “孤刚刚赐你在府中休沐三个月,如今又要归乡,怎么?这么不想留在咸阳?”嬴政语气带着几分不悦的道。


    “赵封如今之举实则是有些居功自傲了。”


    “好啊。”


    “引得大王不喜,赵封这是自取灭亡。”


    “身为臣子却屡屡不上朝,此乃大忌。”


    “终究是太过年轻气盛,将军中当做了朝堂了……”


    许多大臣也听出了嬴政话里的不悦,都不由得暗暗幸灾乐祸了。


    然。


    实则赵封根本就不担心什么。


    因为嬴政这种语气他早就非常熟悉了。


    在章台宫内几乎都是如此语气。


    “大王。”


    “臣就是一介武夫。”


    “除了领兵打仗,对其他诸事可没有太大的兴趣。”


    “如今臣母亲喜在家乡,臣也想带着家小去陪一陪。”赵封面带无奈的说道。


    看着赵封这样子。


    嬴政立刻就想到了夏冬儿一个人在沙丘。


    “孤准予你两个月休沐。”


    “两个月后,给孤滚回来。”嬴政一摆手,直接道。


    一听这。


    赵封当即一拜:“臣谢大王隆恩。”


    然后赵封心满意足的退了回去。


    此番休沐。


    一则是真的想要带着儿女一起归相陪伴母亲,二则也是想要趁着离开咸阳的机会来壮大小世界,有时间去将阎庭聚集的人口收入小世界内。


    当然。


    在收这些人口入小世界前,赵封还要去阎庭据点,先将一部分阎庭的人安排其中去。


    一个世界的发展必然是要有秩序的,而赵封的话就是那世界的秩序,阎庭代表的就是赵封。


    “赵封如此都不苛责。”


    “大王对赵封还是太过宽厚了。”


    看着嬴政没有苛责赵封,反而直接准予了,这不免让有些人很失望。


    随着时间过去。


    朝议也是随之散去。


    就在赵封转身准备离开大殿时。


    桓漪迎了上来。


    “上将军。”


    “兵家之争,还请勿怪。”


    桓漪带着几分示好之意的道。


    “桓漪将军言过了。”


    “都是我大秦战将,只要能够为大秦一统,一切都值得。”


    “赵封祝桓漪上将军此番马到功成,灭楚成功。”赵封笑着道。


    看着赵封没有任何生气,桓漪也是松了一口气。


    “多谢。”桓漪立刻笑道。


    “上将军。”


    “不知我说一句话,?愿不愿意信。”赵封缓步走上前,压低了声音。


    “请上将军说。”桓漪立刻道。


    “行军打仗最忌后勤,此事你必须重点关注。”赵封严肃的说道。


    看着赵封如此说。


    桓漪立刻点头:“此事吾一定会上心,多谢赵将军提醒。”


    “如此就好。”


    赵封也没有再多言。


    对于历史记载大秦攻楚,赵封可是十分清楚的记得一件事。


    芈启叛国!


    在大秦攻楚时,芈启率领数万大军镇守与楚国相连的陈郢城,负责粮草调度,之后甚至直接叛变归楚,成为了楚国的末代楚王。


    这也是大秦首次攻楚而大败的原因之一。


    赵封今日提醒不为桓漪,而是为了那些大秦锐士。


    但是这些又不能说的太过明了了,毕竟芈启可是扶苏的外祖父,更是当朝权柄,虽然没有封为九卿,但地位也是十分高。


    要不然也不会被秦王下令镇守陈郢,那可是一个要地,他日归来,必身处高位。


    甚至于有传言归来之后,右相之位未来便是他。


    所以赵封也不能明说芈启会叛国吧?


    毕竟这还是未曾发生的事,让桓漪关注后勤之事就是让桓漪小心芈启。


    至于他上不上心,那就看他自己了。


    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上君稍待。”


    就在赵封走到了殿门时,尉缭的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


    听到尉缭的声音。


    赵封眼中闪过一抹意外之色。


    “不知少府何事?”


    赵封立刻抱拳问道。


    尉缭此人可是朝堂上的一个透明人。


    如若不是国事,不是有关于大秦的军事,他几乎不会开口,什么朝堂弹劾,什么朝堂相争都与他无关。


    而且他在朝堂之上也是没有太过交好的人。


    如若说孤臣是谁,那毫无疑问就是说的他。


    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叫自己,赵封自然是十分意外。


    “不知上君能否移步?”尉缭笑着问道。


    赵封点了点头一笑:“自然。


    虽然不知道尉缭要做什么。


    但看着他此刻殷勤的样子,赵封想来也是觉得有事情。


    “请。”


    尉缭当即一抬手,指着殿宇侧面。


    赵封自然是缓步跟了上去。


    “这是为何?”


    “尉缭此人从不攀附任何人?如今怎么变了?”隗状眉头一皱,有些担忧。


    尉缭的地位有多高。


    毫无疑问。


    当今大王最为信任他。


    如今尉缭竟然主动叫住了赵封,有着一幅要走近的态度,这自然是让隗状感到了担忧。


    此刻他也是十分好奇尉缭叫赵封有何事。


    只不过。


    他根本无法靠近。


    当走到了一处无人之地。


    赵封停下了脚步:“此间已经无人了,不知少府有何事?”


    尉缭向着周围看了一眼,然后笑着问道:“不知上君可否听过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