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大忽悠

作品:《大秦地府日常

    《大秦地府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多了个小跟班之后,扶苏老实了几天没再闹幺蛾子。恰逢蝗虫群进入兖州的消息传来,朝中又多了一州的事务需要忙碌,扶苏便安安分分地回去给阿父帮忙了。


    如今的兖州牧是荀彧,经过上回被兖州士族背刺的事情之后,荀彧已经有了防备。所以他将兖州当地压制得还算不错,士族暂时不敢给他小鞋穿。


    从直隶传来的蝗虫消息抵达兖州后,荀彧对此十分重视。毕竟兖州也是产粮大州,要是不早做准备,一年的辛苦全部白费,损失可就太大了。


    消息传到士族耳中时,族中有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还不肯听。


    说什么现在就把粮食收起来会减少产量,谁知道蝗虫来不来。就算来也不一定是马上来,可以等几天再收割。


    确实,直隶的消息传来时,其实蝗虫还没冒出来搞事情。始皇只是根据大旱后大概率会有蝗灾,且史书记载此次闹了大蝗,才提前预警的。


    当时还是八月中旬左右,而最佳的收割时间则在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还真就是多拖几天的事情。


    然而这种拼运气的事,世家敢做,庶民却不敢。万一为了那点收成拖到蝗虫过境,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得到消息的黎庶们立刻动了起来,几乎没什么人敢赌这个概率。


    士族中那些不着调的年轻人也被长辈教训了。


    为了和秦正争一口气就拿自家的粮产来赌,实在是太不稳重了。利益利益,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面子的账可以日后慢慢算。


    因而兖州的粮食收得也比较早。


    收粮之后足足十天蝗虫群都没来,直到十多天后蝗灾才过境。


    蝗虫这东西每日能飞至少100公里,遇到顺风甚至能飞200公里。横穿直隶来到兖州境内,也不过就是三五天的功夫。


    加上之前等待的十天,士族中年轻气盛的那群人顿时有话说了。


    他们认为之前就该听他们的,晚几日收割,这样也来得及。不像现在,提前收了,结果蝗灾拖了十多天才来。


    秦正定然是故意的!


    这次族中长辈没再说什么,只道既然自家因为直隶的错误消息造成了损失,那当然要找秦正问责。


    一般来说世家间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互相找彼此的


    家族商议。大家私下里谈谈,看该怎么补偿。


    不过也不一定会补偿,毕竟蝗虫这种事情说不好的。人家愿意提前提醒你是人家好心,大家都是凡人又没办法确定虫群过境的具体日期。


    但发难嘛,本来就是找个借口,他们只需要一个由头就好了。


    于是兖州士族开始寻找秦正的家族了。


    非得和秦氏的人说道说道不可,没有这样欺辱世家的道理。


    大家都是世家子弟,应该互相帮助。尤其还都是兖州人,秦正怎么能一点情分都不顾?


    想想对方之前杀了多少兖州士族,如今又带了多少颍川人士去小皇帝身边任职。前者也就算了,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后者实在不能忍,秦正为什么只招揽颍川名士?


    众人一直在等着秦正派人来兖州,好声好气地邀请各家送人去直隶。


    毕竟要是朝廷一发征召他们就自己过去的话,在和秦正有旧怨的情况下,这样显得很不值钱,最好还是等秦正递个台阶来。


    结果秦正好像把他们给忽略了。


    兖州士族左等右等,也没等到秦正跟他们服软。


    不行,这口气咽不下去!


    兖州家主问下属:


    “查到秦氏一族的去向了吗?”


    下属摇头:


    “不曾,各地战乱流离,消息太难打探了。”


    家主顿时皱眉:


    “迁居避祸必然是往太平的地方迁,如何就战乱流离了?且此前秦氏曾经派人护送秦正的长孙来兖州,期间途径徐州,救下了曹孟德的父亲。可见秦氏不是去了徐州,就是去了扬州。”


    只有从这两个地方来兖州,才会跟曹嵩遇险的位置撞上,所以秦氏一族的去向应当很好查才对。


    他们是举族搬迁又不是一两人行走,大部队迁移,动静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尤其世家大族迁移时,还会携带不少家资,车队必然浩浩荡荡,一看就不寻常。


    下属苦着脸说:


    “可当初秦氏一族从兖州撤走时,我等也没收到消息啊。”


    还是秦正横空出世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本地隐居了一个大族,而且已经离开了。谁知道是不是秦氏有什么特殊的本事,能悄无声息地出行。


    或许是伪装成了商队


    之类的?


    兖州士族怎么打探也没打探出踪迹来,偏偏从秦正到底下的部曲秦信等人,又确实是凭空冒出来的,符合隐居世家的特点。


    寻常人家绝对养不出这么多饱读诗书的大才,还能保证个个能力不俗。所以他们必定出自世家,秦氏是真实存在的。


    什么都查不到,就是最恐怖的事情。


    士族们很快就把爪牙收了回去,意识到秦氏比他们以为的还要难搞。对方不知道藏了多少底牌,再这么查下去或许会得罪这个家族。


    “那秦正——”


    家主立刻让人闭嘴:


    “被秦正处决的家族与我们一族也没什么姻亲往来,我们犯不上替他们报仇。谁让他们不长眼犯到秦正面前了,你少说些有的没的给家族招来祸事。”


    下属:……


    现在不是说全兖州世家都是荣辱与共的时候了是吧?


    拥有灵活底线的士族们选择了滑跪,也没再等着始皇来主动服软。不多时,各家就派了精心培养的子弟前往洛阳授官,口称要为陛下光复汉室出一份力。


    虽然陛下根本没有心情去见他们。


    刘协自从上次被蝗虫吓着以后,好像患上了密集恐惧症。尤其怕虫子,有时候看见烛光下飞舞的小飞虫们都会发抖。


    幸而他是皇帝,身边的侍从会尽心尽责地给他点驱虫的熏香,别宫中很快就见不到什么蚊虫了。


    扶苏的吓唬计划非常管用。


    就是缺德了一点,十三岁的小少年他都下得去手,可见政治生物的心有多脏。


    但这还没完。


    扶苏很快又带来了南边益州的消息。


    扶苏对刘协说道:


    “昔年刘焉割据一方,不许旁人进入其中,独自在益州过逍遥日子。可惜他入益州时只带了三子和幼子,剩下两个有本事的儿子都留在了直隶。”


    “后遭逢董卓等贼子犯上作乱,直隶生灵涂炭。便是官员也有不少遭其毒手,刘焉的长子和次子都被李傕所杀,而三子则因狂疾而死。”


    刘焉就四个儿子,三个都死了。前两个是被杀的,第三个是因为精神疾病死的。


    所以刘焉就剩一个懦弱多疑的幼子,而他自己今年也因为儿子死亡的事情受不了打击。再加上原本的


    居所发生大火,被迫将益州治所搬迁到了成都,最终背疮发作死了。


    扶苏便和刘协分析,说现在是拿下益州的最佳时机。趁着益州牧刘璋是个废物,赶紧攻取下来,免得夜长梦多,益州世家重新扶持出一个厉害的州牧来。


    刘协不懂这些,听得头大。


    他问道:


    “益州牧刘璋不曾冒犯朝廷,直接发兵攻打他是否不妥?”


    扶苏便笑了:


    “陛下贵为天子,要裁撤官员的职务不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刘璋若不肯乖乖交还益州牧的官印,便是他有不臣之心,自然可以随意征讨。”


    刘协感觉哪里不太对:


    “一州州牧,可以随意裁撤吗?”


    扶苏反问:


    “为何不可?帝王想要任命官员,难道还得看人脸色行事?”


    刘协略有些惶恐,因为他以前的十几年都在过看人脸色行事的日子。突然告诉他你可以嚣张任性,他做不了这个。


    扶苏循循善诱:


    “先帝在世时那些如日中天的世家,也是说杀就杀了。陛下如今贵为帝王,又手握实权,不可再唯唯诺诺,叫人看不起您。”


    别看刘协他爹汉灵帝是个出了名的昏聩君主,可人家当皇帝确实当得舒坦。


    世家在灵帝跟前和小鸡崽似的,几乎没什么自保之力。许多家族为了避祸都跑去和宦官结亲了,还有认宦官当干爹的。


    这种时候名节值几个钱?


    命才是最重要的!


    扶苏教导刘协硬气起来,倒不是刻意把他往暴君上养。而是希望刘协能发挥点身为皇帝的作用,将仇恨值拉到自己身上。


    直隶这边征讨益州,如果有皇帝出面驳斥刘璋的话,那就是老刘家内部矛盾了。刘焉的部下要记恨也是记恨皇帝,和他们秦氏集团没关系。


    本来他们也是在帮大汉巩固统治,没道理锅让臣子来背对吧?


    扶苏于是极力劝说刘协行驶一下他身为皇帝的权利,不要当惯了傀儡就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傀儡了。


    始皇费心让刘协成为实权皇帝,那刘协就得做点实事。


    刘协最终还是被扶苏劝动了:


    “那朕便修书一封,令刘璋卸任州牧之位?”


    扶苏指点他:


    “陛下可以先告知刘璋,不可再以州牧身份行事。朝廷已经裁撤了州牧,只留刺史之职,他自然该是益州刺史。”


    “接着提点他,之前是因为各地乱着,才有先主过世后迎其子上位的习惯。如今朝廷已经重新建立,自然得走正规流程。”


    官位世袭都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大汉建国四百年,就没听说过太守刺史这类高官还在家族中传承的。


    前一个刺史死了,当然是等皇帝下令重新任命一个。你益州倒好,把这个当自家皇位一代代往下传呢?真是岂有此理。


    刘协一听有道理啊。


    他于是生气起来:


    “多亏爱卿提醒朕!确实,益州乃我大汉国土,又不是诸侯王的封国,他刘焉父子委实太过分了!”


    没过几日,小皇帝的手书送到了刘璋案前。


    虽说益州被封闭了道路,但那是阻拦其他人进出的。消息自然能继续往里头递,不然对外界一无所知的话,只会陷入被动。


    刘璋看完手信气得怒发冲冠。


    这个小皇帝真是给他点面子他就蹬鼻子上脸,撤了州牧不说,还言语暗示他这个刺史顶多只能再当两三年。


    小皇帝话里话外都是过几年等益州的乱象平定了,朝中肯定要重新任命一个刺史过来。到时候刘璋需要回洛阳去,皇帝会给他安排个新的职位。


    哪怕皇帝许诺再多的高官厚禄,刘璋也不乐意。当什么官也不如在益州做土皇帝,刘璋又不是个傻子。


    而且小皇帝打的算盘也太好了吧?


    什么叫“待益州太平,爱卿即可回京述职”?这是让他先去平定叛乱,等把他剩余价值都压榨干了,然后再让他回来,好摘桃子是吧?


    刘璋都要气笑了:


    “这小皇帝话说得倒是好听,什么如今益州太乱,唯恐爱卿回京路上遭遇匪徒,所以不如等到境内安定了再出发。我还得多谢他替我着想!”


    这么气人的话语,显然是经过扶苏润色的。


    刘协哪里知道扶苏是在拱火,他还觉得这番话极有道理。可见梓桑确实心地善良,是个非常不错的大好人。


    反正刘璋看完气得更不想回去了。


    周遭的刘焉旧部也习惯了在益州耀武扬威的日子,对刘协的印象还停留在


    他是个傀儡的阶段。


    部下就说:


    “小皇帝如今得势便猖狂,也不知能嚣张几时。末将原先还当他又是被另一人挟持住了,如今看来这回来的竟真是个忠臣。”


    另一部下嗤笑:


    “忠臣又如何?忠臣才好对付呢,一个个都性子耿直、不懂谋算。依我看,那秦正也就一时风光了,过两年必有旁的诸侯进攻直隶。”


    其他人纷纷点头。


    大家都认为刘协年幼好掌控,天下诸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但凡不是个傻的,就不会任由刘协大权在握。


    不然再过几年刘协成年了,可就要彻底蜕变为实权天子。到时在各地作威作福的诸侯都得被清算,谁也逃不掉。


    反观如今倘若能控制住刘协的话,自己就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说不准哪天改朝换代,还能自己当皇帝呢!


    刘焉的部下们就劝说刘璋先和小皇帝虚与委蛇,等他们将益州平定了,就可以扭头进攻直隶。


    刘璋好歹是皇室宗亲,比别人更有资格接手皇位。


    刘璋虽然懦弱,却也听得心潮澎湃。


    他当即同意了这个计划:


    “好!那我们便继续按照原计划清剿张鲁等人!”


    但部下也担忧:


    “张鲁势大,还有境内其他势力不服我等。光靠我们不一定能平定叛乱,还得想点法子。”


    最终,他们商议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先向小皇帝示好,表示会遵从陛下的安排。再哭穷哭弱,让直隶派兵入益州协助他们平定叛乱。


    届时自家就可以坐山观虎斗,等着张鲁等人和皇帝的军队互相消耗,自己去做那个得利的渔翁。


    这样待到事成之后,直隶也没多少兵力了。反观自己这里,兵强马壮、休养得当,正可派去攻打直隶。


    刘璋问道:


    “小皇帝会不会趁机让军队进攻我?”


    部下觉得不可能:


    “皇帝手里能有多少军队?马腾韩遂都已经回西凉去了,李郭的军队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化的。兖州兵不少都回了兖州,皇帝手下根本没什么士兵。”


    另一个部下也说:


    “使君您对陛下忠心耿耿,态度如此谦恭,陛下为何要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