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牵制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河对岸,刘备大营。


    “子龙英勇!”


    看完西线传来的战报,刘备猛地一拍桌案赞叹道,眼中满是兴奋。


    闻言,一旁的关羽和荀攸不禁微微侧目。


    “兄长,西线战事有进展了?”关羽问道。


    “不错!”刘备将战报递了过去,笑道:“围城两月,文和设计劫粮,将颜良引了出来,子龙率军截击,阵斩颜良!”


    听到阵斩二字,关羽的眼神顿时认真了起来,急忙接过战报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关羽眼中也闪过一丝动容。


    因为这封捷报,还有后续的内容。


    从赵云击破甘陵,到救援张恒,解邺城之围,整个过程不过四五天的时间。


    张恒派人给刘备传捷报的时候,便一并写了上去,并附带了后续的作战计划。


    所以关羽看到的,不仅仅是赵云阵斩颜良,还有后续把曹操全族给扬了的内容。


    “子龙还真是……”


    关羽捋须幽幽道,目光中带了一丝钦佩之意。


    赵云平日里性情温和,待人亲善,丝毫没有架子,因此在徐州人缘极好。就算是最重资序的关羽,也对赵云十分欣赏。


    但他实在没想到,平时看着像个文官的赵云,发起狠来居然如此狂暴。


    战报上的内容写的清清楚楚,换自己身处那种环境,关羽自问不一定能做到。


    “军师也看看吧。”


    关羽一边感慨着,一边捷报递给了荀攸。


    这时,刘备脸上的笑容才收敛了一些,不自觉叹息一声。


    “曹孟德也是够倒霉的,惹上了子龙这位杀星。”


    被赵云斩杀的几人,刘备都有些交情,他也都非常欣赏。


    “战场上刀剑无眼,你不杀人,人便杀你,兄长不必介怀。”关羽自然知道刘备的想法,便开口劝道。


    刘备苦笑叹息道:“这我当然明白。唉……我与曹孟德是挚友,可惜却不是同道,终究不能并存。若非这该死的世道,又何至如此。”


    眼见兄长的网抑云时间又到了,关羽默然,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但片刻之后,刘备就从这个状态中清醒过来,眉头一皱道:“此战虽胜,但也只是侥幸。子毅这次玩的太过火了,万一子龙救援不及,悔之晚矣!


    文佐,给长史写一封军报,申饬一番。令他以后不得再使自己身处险境,措辞严厉一些!”


    “遵命!”


    荀棐立刻点头道,开始奋笔疾书。


    “兄长,子毅才打了一个打胜仗,这时候斥责,有些不合情理吧。”关羽皱眉道。


    “不,越是如此,越要斥责,免得他以后再行险!”刘备斩钉截铁道。


    这时候,荀攸也看完了军报,苦笑道:“主公,当时实况太过危机,曹孟德来势汹汹,长史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如此。”


    “胡说,哪里被逼无奈了,他难道不能率大军远遁,将邺城让予曹孟德?”


    “这……”


    荀攸一时语塞,刘备的想法是他所没猜到的。


    那可是邺城啊,冀州治所,人口财富重镇,更是战略要地,说让就让了?


    “城池没了,再夺回来就是。可长史乃我徐州柱石,便是一百个邺城也比不上!身处要职,却不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难道不该斥责?”


    这下荀攸彻底无言以对了,只得点头称是。


    等荀棐写完之后,刘备低头看了看,却有些不满意。


    “文佐啊,你这措辞也太严厉了些。”


    荀棐:???


    主公,不是你说的严厉点吗?


    “申饬长史,是他的个人行为不妥。此次大战得胜,还是要奖赏的,你这通篇都是斥责之言,岂不寒了功臣之心?”


    “主公英明,是臣愚钝了。”


    荀棐赶紧认错,再度拿出一张纸,重新写了一份递到刘备面前。


    但这次,刘备还是有些不满意。


    “写的不错,但上面的斥责之言还是有些过了。我的目的,是让子毅今后不要再身陷险境,而不是惩处他,你可明白?”


    荀棐有些无语,心道主公你嘴上说的好听,其实压根就不想斥责长史,却还想让他长教训。


    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怎么可能实现嘛。


    但荀棐也是无奈,只能点头继续修改。


    第三版,荀棐将上面斥责之言都删减掉了,只是隐晦地提了一句。


    这下刘备终于满意了,拍着荀棐的肩膀笑了起来。


    “文佐写的好啊,端的是文采斐然!”


    “主公谬赞了。”


    荀棐满脸无语地谦虚道。


    这时,荀攸将捷报还了回来,开口建议道:“主公,长史在西线率军击破了颜良,灵县中的公孙范大军已经不成气候。长史在捷报的最后请示,是否要率军北上,奇袭渤海郡。”


    有道是各花入各眼,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就不同。


    刘备看到的,是赵云勇猛无双,和张恒不成熟的作为。


    关羽看到的,则是赵云连斩数名敌将的震撼。


    而荀攸看到的,则是最后的战略方向问题。


    闻言,刘备也反应过来了,开口道:“我正要说此事,长史欲继续出兵北上,军师以为如何?”


    “长史深谋远虑,臣远不能及也,此策自然无任何问题。”荀攸开口道。


    “具体说说。”刘备笑道。


    荀攸点了点头,开始解释道:“主公,原本东西双线对峙,正是势均力敌之势。可贾文和神机妙算,借劫粮赚了颜良一次,甘陵遂破。如此,整场战局便已经失衡。


    西线溃败,犹如一个突破点一般,会迅速波及全军。而后赵将军又在邺城击退了曹孟德大军,如此,西线将再无阻碍。


    长史欲率大军北上,必然已经处理好了曹孟德,以及灵县中的敌军。若是能进军渤海,哪怕拿不下来,只是围着,敌军也会方寸大乱。


    届时,咱们这边的仗便好打了。”


    听完荀攸的分析,刘备不禁点了点头。


    “军师之言是也。”


    荀攸继续开口道:“只是……臣刚才在想,长史进军西线之时,咱们能不能从旁辅助。”


    闻言,刘备苦笑一声。


    “公达,敌军就在河对岸严防死守,咱们虽有十多万大军,却也不好渡河,如何辅助?”


    “就算渡不过去,也要给敌军足够的压力,让其无暇他顾。待到敌军反应过来时,长史大军已然兵临南皮


    城下!”


    “军师的意思,是要强行进攻?”刘备问道。


    “不错。”


    荀攸重重一点头。


    趁着张恒北上的时候,刘备在东边能做的,就只有牵制而已。


    但不进攻,又如何牵制?


    关羽听了荀攸的建议,也一拱手道:“兄长,弟附议!”


    见一文一武都同意了,刘备便点了点头。


    “既如此,那就牵制吧。云长,战船打造的如何了?”


    关羽答道:“子义一直在督造战船,虽然还未准备完毕,但小规模渡河应该够用。”


    闻言,刘备一拍桌案道:“那好,咱们就出兵帮长史牵制敌军,来个南北夹击。一旦灭了袁绍,公孙瓒也就不足为虑了!”


    “遵命!”


    关羽和荀攸同时抱拳道。


    ……


    就在刘备决意要发起渡河战役,跟张恒打个配合之时,河对岸的袁军大营中,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听到甘陵失守的消息后,一贯温和的袁绍罕见失态了。


    倒不是他不能接受失败,严格来说,这些年与徐州的交锋中,他就没怎么赢过。


    可这场战役太过关键,败也就败了,还是如此惨败!


    自己最信重的大将颜良阵亡,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甚至甘陵都失守了。


    这三个结果,一个比一个严重,令袁绍难以接受。


    颜良死了,自己损失一员大将;五万大军没了,自己数年的辛苦毁于一旦。


    可最要命的,还是甘陵的失守。


    张恒能看出来的局势,袁绍自然也懂。


    一旦西路军继续北上,偷袭自己后方大本营,自己将受到两面夹击,届时该如何应对?


    当然,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方法。


    清河国以北,还有数座要隘适合防守,只要能遏制住西路军的攻势,战局还能继续。


    可是如今的袁绍,还能分出兵来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刘岱和乔瑁高唐战败时,已经折损了一万多人。颜良又折损了五万大军,如今袁绍麾下,只剩最后的十万大军,八万都在黄河北岸与平原县城中。


    这八万人,袁绍是说什么也不敢动的。


    毕竟随着刘备亲率大军增援,对面的兵力已经达到了恐怖的十七万!


    依靠着黄河天堑,自己才能勉强支撑,一旦继续减少兵马,可就无法维持对峙状态了。


    那么该怎么办?


    说不准西路敌军已经北上,即将攻近渤海了。


    一念及此,袁绍又将目光看向了跪在地上的许攸,目光中满是愤怒。


    若非这厮督军不利,又岂会落到如此境地。


    想到这里,袁绍心中便泛起了阵阵杀意。


    “许攸作战不利,致使我大军全军覆没,如此大罪,不惩处不足以定军心。来人,将许攸拖出去,斩首示众!”


    此言一出,许攸顿时如坠冰窟,心中发寒。


    终究还是要我来背锅吗……


    可我真的不想死啊。


    但听袁绍的意思,哪里还有转圜的余地。


    而满帐文武,竟也无一人向袁绍求情,足可见许攸平日里的人缘也不咋地。


    帐外的亲兵闻声之后,立刻冲进来,就要将许攸拖出去。


    可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了出来。


    “且慢!”


    随着声音,一个四十来岁的方脸中年男子走了出来,对着袁绍拱手一礼,正是袁绍两年前新招募的谋士,田丰,田元皓。


    其人凭借着出色的大局观与政务能力,深得袁绍的倚重。虽说屡屡犯颜直谏,但还是颇受重用,更是此次大战的随行军师。


    见田丰站了出来,袁绍叹了口气。


    “元皓以为不妥?”


    “主公,如今甘陵城破,我军情势危急,正是用人之际。许子远虽罪无可赦,但还请主公网开一面,令其戴罪立功。”


    不愧是老直男,一张嘴就让袁绍眉头直皱。


    他为许攸求情当然没问题,但你直说大军情势危急这种伤士气的话,真的好吗!


    虽然这是真话,但真话就该说吗?


    袁绍扭头,看了一眼被亲兵架住的许攸。


    这个昔日的好友,如今的心腹,此刻却是满身狼狈,满眼血丝。可见这些天疲于奔命,根本顾不上休息。


    他虽然有错,但罪责总不好全放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吧。


    再者,昔年自己刚刚起事之时,还是许攸帮自己梳理局势,参谋战略,这些年来也是劳苦功高。


    罢了,罢了……


    袁绍挥了挥手,命亲兵退了下去。


    “许攸,你可知罪?”


    闻言,许攸连忙再度跪倒在地。


    “在下自知罪孽深重,主公要杀要剐,在下都欣然受之。”


    许攸深知袁绍的性格,这时候越是推诿责任,袁绍就会更愤怒。


    反而大方将罪责揽下来,却还能有一线生机。


    果然,见许攸认错态度如此诚恳,袁绍微微点了点头。


    “军师许攸,损兵折将,罪无可恕。但念昔日功劳,眼下又是用人之际,便从轻发落。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削去许攸官职,拖出去重大一百军棍,以儆效尤!”


    闻言,许攸大喜,知道自己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连忙叩首涕零。


    “多谢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