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讨价还价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午饭过后,韩馥让沮授带张恒客馆下榻。


    临行之际,审配也追了上来。


    这次居住的地方,却和六年前那次来冀州时是同一个地方。


    故地重游,张恒望着熟悉的草木屋舍,不由露出了一丝追忆之色。


    可以看得出来,地面明显被清理过,院中房内的物件也是刚刚擦拭过,可谓一尘不染。


    为了迎接自己的到来,韩馥可谓费心了。


    今日的接风宴上,当张恒说出袁绍和公孙瓒即将进犯后,韩馥便没了下文,州府众人也跟着沉默。


    他们不提,张恒也自然收住了话头,接下来便是吃吃喝喝。


    引子已经抛出去了,总得给他们点反应时间。


    不过……


    张恒望着送自己来的沮授和审配,发现二人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怎么,这俩家伙还有话说,还是韩馥有话说?


    于是,张恒便将二人请进了房中,以茶水相待。


    三人这么喝了一会儿,在审配的眼神催促下,沮授微微一拱手,开口笑道:“方才堂上,长史言袁绍与公孙瓒即将犯我边境,不知是真是假?”


    “怎么,公与以为我在开玩笑?”张恒反问道。


    跟这俩家伙说话,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沮授连忙拱手道:“不敢,天下人皆知长史乃正直君子,下官自然不敢怀疑,只是心有疑惑。”


    “有何疑虑,公与不妨直言。”张恒笑道。


    “说来惭愧,贼军来犯,我冀州竟丝毫不知,还得长史提醒。但不知敌军兵马多少,何时进犯,还望长史不吝赐教,我也好禀报使君,早作防备。”


    直说了吧,这仗你想怎么打。


    闻言,张恒沉吟片刻,才开口道:“众所周知,袁绍、公孙瓒、曹操三人乃是一丘之貉,狼子野心,为祸天下。此次进犯,亦是三人沆瀣一气。


    至于我是如何得知……只因三贼不仅要进犯冀州,更是对我徐州垂涎已久。如此境遇之下,玄德公遣我前来,便是想着咱们两家合兵一处,共御贼军。”


    跟他们打之前,咱们这点事先掰扯清楚,免得到时候各自为战。


    沮授点了点头,“玄德公深谋远虑,不愧是一代英主。但……此战怎么个打法,还望长史示下。”


    怎么合并,什么条件,你先划出个道来。


    张恒想了想,面色严肃道:“三贼虽逆天无道,但麾下也算有些兵马,若联合一处,便是巨害。公与,实不相瞒,来之前我已探得贼军之规模。”


    “哦,敢问长史,贼军多少人?”


    沮授顿时来了兴致,连忙问道。


    他今日送张恒下榻客馆,除了韩馥的命令之外,也有他自己的意图。


    冀州并入徐州,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但于他私人而言,却想知道即将到来的战争是个什么规模。


    或者说,他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能不能有立功的机会。


    人生在世,理想与现实都是要兼顾的。


    所以,沮授还得为家族的未来考虑。


    相比之下,审配就单纯多了,他算是半个寒门子弟,没有家族的牵绊,就能专心于功名。


    就在张恒准备回答之时,一旁未曾开言的孙策却阻止道:“长史,军机之事,岂可宣之于口!”


    闻言,沮授和审配顿时有些尴尬。


    “瞎说什么,公与和正南又不是外人。”


    张恒皱眉训斥了孙策一句,扭头继续向二人笑道:“实不相瞒,据我徐州探骑得知,此次敌军大军进犯,可是倾巢而出。三贼麾下兵马,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余万。”


    “三十万!”


    沮授和审配顿时瞪大了眼睛,惊呼道。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


    纵然张子毅再怎么夸大其词,对韩馥集团来说,也是一场灭顶之灾。


    沮授眉头紧锁,继续问道:“长史,请恕下官斗胆询问,有多少贼军往我冀州开来?”


    既然是全面开战,重点肯定是徐州,能分出多少兵马来打我们,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


    哪知张恒闻言,却立刻摇了摇头。


    “公与此言差矣,如今局势,韩使君才是首当其冲。”


    “为何?”审配大声问道,有些不信。


    “因为地理位置。”张恒笑道,“敌军有三十万人,我徐州虽兵微将寡,但也不敢妄自菲薄,只能尽力与之一战。若是二位领兵,是先集合所有大军与我徐州决战,还是先清理肘腋之患,免除后顾之忧?”


    此言一出,二人顿时沉默了。


    张恒说得没错,并不是在吓唬他们。


    徐州如今韩馥的位置,正是卡在了袁绍、公孙瓒和曹操的中间,可谓要隘之地。


    一旦开战,就成了必须拔除的钉子。


    韩馥之于三人的位置,就相当于袁术之于徐州,不收拾了他,谁也不能放心。


    张恒唯一说谎的地方,便是这场战争是徐州主动挑起来的。


    二人沉默良久,最终还是沮授拱手道:“贼军势大,还望长史为我冀州指条明路,下官感激不尽!”


    沮授本以为,双方肯定经过要一番讨价还价的流程,最终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程度。


    但现在看来,在袁绍联军的兵锋之下,张子毅是打算快刀斩乱麻了。


    既然如此,那就划出道来吧。


    张恒笑道:“二位不必惊慌,我此来,便是为解韩使君之围。安平尚有我徐州大军五万,韩使君麾下亦有数万精兵强将,咱们两家合兵一处,敌军虽强,却未必不可战胜。


    不过……此策能否成功,还得看前线战事如何发展。若是战事不利,徐州兵力吃紧,我就得带着大军返回抵御贼军,还望二位见谅。”


    此言一出,沮授面色微微一变。


    张恒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徐州的兵马,肯定以我徐州的地盘为优先。


    你们若执意不肯归降,那就不要怪我带走大军了。


    到时候你们会落到什么下场,就得看袁绍和公孙瓒会不会大发善心了。


    这当然是威胁,只是没那么赤裸裸罢了。


    站在沮授和审配的角度,如果一定要投降,肯定是徐州最合适。


    毕竟公孙瓒性情残暴,而袁绍那边也早就撕破脸皮了。


    原本历史上,袁绍刚入主渤海,便开始谋夺冀州。最后虽然成功了,但难免操之过急,为此招致了一大批冀州士族的反感。


    而这几年下来,在徐州润物无声一般的渗透影响下,韩馥集团对徐州颇为亲近,谈不上太过抵触。


    又聊了一会细枝末节后,沮授和审配起身告辞,张恒将二人送出门外。


    眼下条件已经开出来了,剩下的只需静静等待就行。


    从韩馥今日的态度来看,双方合并,简直是郎有情,妾有意,应该不会遭遇什么阻力。


    唯一值得思量的,就是接受投降之后,如何安置韩馥和他麾下这帮臣子。


    别的不说,以耿武、沮授为首的文臣,可都是冀州豪族的代表。这帮子人若不能妥善安置,就无法真正借到冀州的力量。


    大战即将来临,自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若只是单纯得到一块地盘,并无太大意义。


    送走二人后,张恒躺在床上睡了一会,再醒来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出门洗了把脸,张恒在院中待了一会儿后,便见孙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人,正是贾诩和张辽!


    “文远!”


    张恒脸上露出一抹惊喜,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


    数年未见,张辽如今也已近而立之年,脸上多了些许沧桑,下巴上也长出了胡须。


    “末将参见长史!”


    张辽快走两步,拱手行礼道。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张恒一把将张辽拉了起来,脸上略带一丝激动。


    这五六年,张辽一直在韩馥势力的北部驻扎,因为时刻要防备着公孙瓒,他竟是一次也没回过徐州。


    就算是兖州,也是关羽、张飞轮流驻防。而冀州这边,重担却一直在张辽肩上。


    没办法,将领的威望是很重要的资源,数年对峙下来,张辽对公孙瓒的军队已极其熟悉。贸然换别人来,未必扛得住。


    “数年戍边,实在辛苦文远了!”


    张恒感叹一句,在张辽的手上用力拍了拍。


    见张恒满脸感慨之色,张辽忽然觉得这几年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为图主公大业,末将万死不辞,又何谈辛苦!”


    “咱们之间,就不必说这些客套话了。”张恒笑道,“这数年虽然辛苦,但文远你也不是全无收获。如今大战将起,打完这一仗,你就可以返回徐州,享一段时间的清净了。”


    张恒说这番话的时候,目光紧紧盯着张辽的面部。


    不是他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只是独自在外领兵数年,谁知道张辽心中会不会生出别的心思。


    但好在张辽给出了满意的答卷。


    只见他面带惭愧道:“多谢长史!说实话,末将久未归徐州,这些年下来……也着实有些疲倦了。”


    张恒大笑道:“放心,打完这一仗,咱们都能歇一歇了。”


    与张辽一阵寒暄后,张恒又把目光看向了贾诩。


    早在从徐州出发之前,张恒就命贾诩先行。其目的,自然是为张恒探查邺城情况,以及韩馥麾下的兵马数量。


    这活儿,非校事府莫属。


    “文和,你比我早到数日,可有探出眉目?”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自然是有的。”


    张恒点了点头,眼看天色已晚,便命人弄了些下酒菜,打算边吃边聊。


    而与此同时,沮授和审配从客馆离开之后,却去了韩馥府上。


    此时韩馥府中,除了他与儿子韩茂之外,还有长史耿武,治中李历。


    再加上沮授和审配,这便是韩馥如今的班底了。


    见二人走进来,韩馥立刻开口问道:“公与,张子毅如何分说?”


    沮授冲韩馥拱了拱手,苦笑道:“正如明公与诸位之前所料的一样,张子毅此来,却是要迫我等投降徐州。”


    闻言,长史耿武脸上立刻露出了怒容。


    “刘玄德太过分了,简直是狼子野心!”


    他这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并没有引起在场众人的共鸣,反而都有些尴尬。


    大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跟没睡醒一样!


    如果说投降分为义愤填膺,宁死不降,讨价还价,匍匐称臣四个阶段的话,那咱们现在已经快到最后一个阶段了。


    你这第一个阶段的表现算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