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迁都

作品:《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全本免费阅读


    第203章迁都


    颇有太祖之风!


    这句话不知怎么的,传到了小老二的耳中。


    他听到后,干劲十足。


    心中更是兴奋无比。


    小老三也是赶紧上来跟小老二表忠心。


    “二哥,你是知道我的,我一直都是汉王党。”


    “哈哈,老三,你放心。”


    “老话说的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你可是我的左膀右臂啊!”


    小老二很满意小老三的态度,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给他画大饼。


    “我听二哥的。”小老三似乎是没有听出来,表现的很兴奋。


    随后,哥俩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


    朝堂上大半的官员都被下狱,绝大部分还都是太子党,作为皇帝的朱棣,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等于说是默许了汉王的做法。


    心思活络的官员,已经开始往小老二的门下投了。


    对于这些主动来投的官员,小老二表现的很高兴,然后给他们画了一堆的大饼。


    但心里怎么想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现在,朝堂上,小老二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于是,迁都一事再次提出来后,很快就全票通过了。


    接着,小老二就下令,着手准备迁都事宜。


    因为迁都一事,涉及面实在是太广了,所以早做准备,才能早日迁都。


    而这个准备过程,是很长的。


    一直到永乐十九年三月才正式准备完成。


    在正式迁都之前,朱棣终于出现了。


    他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钟山孝陵,举行祭祖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告诉老朱,你儿子我要走了,以后,可能就没时间来看您了。


    而活动结束,杨轩又一个人在山上待了很久。


    老朱、马皇后、朱标、徐达、蓝玉、老胡和玉儿。


    他都一一看了过去,也和他们做了告别。


    ……


    吉日已到,迁都正式开始。


    迁都的过程耗时良久,入夏前,才堪堪完成。


    当然,这指的是领导班子迁完了。


    这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后面慢慢来。


    同时,朱棣将北//京由陪都升为京师,将金陵降为陪都。(后面的京师就是指北//京了啊)


    并且,在金陵还留下了一套领导班子。


    配置什么的,都和京师一样。


    为的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退路,和东山再起的机会。


    自此,贯穿整个大明的南北两京制,由此开始。


    而徐辉祖也在朱棣召见之后,命他留守金陵,并给予了一定的兵权。


    ……


    此刻,杨轩正和安庆,秀禾参观新的长平侯府。


    与金陵的侯府比起来,现在这个,只大不小。


    至于金陵的侯府,朱棣也没有收归朝廷,而是彻底赠予了杨轩。


    当然,杨轩也并不会让金陵的侯府荒废,他已经找了个人,帮自己看着。


    “以后,我们就要生活在这里了。”


    转了一圈,杨轩看着身边的安庆和秀禾,感慨了一句。


    “不管生活在哪里,只要在你身边,就可以了。”安庆说道。


    “这里与金陵不同,冬天会非常寒冷,你和秀禾一定要注意身体。”


    “若有不适,需及时看大夫。”


    杨轩叮嘱道,毕竟两人的年纪也不小了。


    他在北边生活过,知道南北气候的不同。


    尤其是入了冬,这里的严寒是可以冻死人的。


    金陵的冬季,虽然也很冷,但气温不会到零下二三十度。


    而且金陵的冷,属于那种湿冷,可以用魔法攻击形容。


    北方的冷,属于干冷,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割似的。


    若是保暖做的不到位,很容易出问题。


    “嗯嗯,我们知道了。”安庆道。


    “好了,我们去看看房间吧!”


    “好。”


    ……


    与此同时。


    一辆马车驶到了金陵城外。


    “少爷,我们到金陵了。”


    驾车的老者回头朝马车里喊了一声。


    话音落下,马车的窗帘被掀开,露出了里面的人。


    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脸上的胡须很密。


    “十九年了,当真是物是人非啊!”


    他感慨了一声。


    “是啊,谁能想到,我大明竟然迁都到了顺天。”老者也是感慨道。


    “福伯,我们入城吧!”


    吕文放下窗帘,道。


    “是,少爷。”


    马车咯吱咯吱的进了城,速度并不快。


    吕文将窗帘掀起一角,看着自己离开的这十几年的变化。


    虽说总体布局没有什么变化,但从来往的行人身上,吕文能感觉到,这里的百姓,比他在位时,过得更好。


    而且大明对外的战争,对内的政策,也都有人跟他说。


    所以,他也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正因如此,他的心中泛起了不小的波澜。


    “四叔,你确实更适合那个位置。”


    “若是爷爷当初让你继位,想必盛世会来的更早些吧!”


    他在心里说道。


    靖难之役,给大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都需要时间去恢复。


    虽说在杨轩的筹划下,靖难之役的损失已经降到了最低,也比原历史上提早了一年结束。


    但这都是需要对比才能体现出来的。


    三年靖难之役和四年靖难之役哪个损失更小,一目了然。


    当然,不管是三年还是四年,都会对民生经济造成损失。


    而朱棣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将所有损失恢复,并且使国力也比建文时期更强。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吕文当过皇帝,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难处。


    所以,他不得不对自己的四叔心生佩服。


    “少爷,我们到长平侯府了。”


    这时,福伯的声音响起。


    闻言,吕文掀开车帘,探出头来。


    侯府还是那座侯府,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他知道,一切都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福伯将吕文从马车上扶下来后,便前去敲门。


    和小厮沟通过后,便等待了起来。


    不一会儿,虎子走了出来。


    他是奉杨轩的命令留下的,有任务在身。


    而他的老婆孩子,早就跟着杨轩他们前往了京师。


    “你便是福伯吧?”


    “我是老胡的儿子,你可以叫我虎子。”


    虎子说道。


    闻言,福伯看着虎子,在其身上,他看到了自己老统领的影子。


    十几年来一直待在乡下,和他联系的也都是单线联系。


    他只知道,现在暗卫的统领是老统领的儿子,至于老统领离世的消息,他并不知道。


    他朝虎子行了一礼,然后便向虎子介绍起了吕文。


    当然,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让虎子知道,这就是他等的人。


    在听完福伯的介绍后,虎子打量了一番吕文。


    若非杨轩早就告诉过他,他等的吕文就是建文帝,他根本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黑壮的汉子就是曾经的建文帝。


    收回目光,虎子朝福伯点点头,随后便将人带进了府里。


    “侯爷他们已经和陛下去了京师,现在府里除了一些下人,就只剩下我了。”


    “你们赶了一路,今儿就好好休息一下,待明儿了,我再带你们好好了解一下侯府。”


    虎子说道。


    对此,吕文和福伯自然没什么意见。


    夜晚,吕文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金陵,对他来说,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失败的过往。


    次日,虎子便带着吕文和福伯熟悉起了侯府。


    侯府中,该带走的都已经带走了。


    剩下的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藏书阁了。


    几人来到藏书阁,虎子推开门,回头看着两人。


    “进来吧!”


    一进入其中,吕文便被震撼到了。


    放眼望去,这里全是书架,而书架之中,也放满了书。


    呆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书的海洋。


    “这书?”


    吕文看向虎子,道。


    “永乐大典。”虎子瞥了一眼对方,答道。


    闻言,吕文愣住了。


    关于《永乐大典》,他自然也是听说过的。


    集古今之大成,乃古今第一奇书。


    但没有想到,这里竟然全是《永乐大典》。


    如此规模,该不会是整整一部吧?


    他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自然。”


    “这一整座藏书阁中,放的全都是《永乐大典》。”


    虎子扬起了下巴,继续说道:“而且,还是手抄本。”


    “要知道,全大明也只有三部手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