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带小师妹回京

作品:《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尼姑庵。


    浅浅的抽泣声在禅房中回荡着。


    那个让人感到清净祥和的智光法师就那样无助的蜷缩在墙角。


    高人风范,荡然无存,一如当年那个坐在房檐下哭泣的小女孩。


    两道身影,好似隔着时空重叠!


    十几年的时间,她变了,却又好像没变。


    人世间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呢!


    “爹爹,女儿本以为十几年的时间,可以放下一切。”


    “可在看到师兄的时候,还是差点就没忍住。”


    “师兄想让女儿回去,女儿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师兄。”


    “可理智告诉女儿,回不去了,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十几年的时间,物是人非,足以让很多事情都发生变化。”


    “可是……女儿真的好想师兄啊……”


    压抑了十几年的情感,在见到师兄之后,终于是压不住了。


    ……


    夜。


    两个人都睡不着。


    小师妹就在院子里呆呆的望着星空。


    杨轩也找了一个视野较好的地方,望着星空。


    他们……心里都装着事。


    …


    次日,杨轩再次见到小师妹。


    不过这次两人没说几句话,小师妹就借口坐禅,杨轩也只能离去。


    他知道,急不得。


    第三日,杨轩再来,小师妹没见。


    不过却躲起来偷看。


    第四日,杨轩还是没见到小师妹。


    第五日,第六日,依旧没见到。


    第七日,深夜,杨轩潜入了尼姑庵。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进来,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他应该过来。


    来到小师妹的禅房外,他能听到里面低低的抽泣声。


    这一刻,他的心情极为复杂。


    有心疼,也有后悔自己不应该等这么长时间的。


    他推开了门,直接走了进去。


    “小师妹,是我。”


    禅房里面安静了一瞬,紧接着就是小师妹的声音。


    “师兄,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啊,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黑暗中,杨轩依旧能够看清,小师妹一个人蜷缩在墙角,孤独无助。


    他上前,轻轻抱住小师妹。


    “对不起,对不起……”


    他发现,这一刻自己不管说什么,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呜呜呜~~~”


    “师兄~~”


    小师妹将头埋在师兄的怀里,很快就将他的衣襟打湿。


    她那坚硬的铠甲在这一刻破碎,她贪婪的感受着师兄的温柔,以及师兄温暖的怀抱。


    杨轩心里很难受,他应该早点找到小师妹的。


    “小师妹,我们回去吧。”他温柔说道。


    “嗯…”怀中的小师妹微不可察地嗯了一声。


    “我们现在就走。”杨轩不想在等了,直接把小师妹抱了起来。


    “师兄等等。”


    “怎么了。”


    “我要收拾一下。”


    “好。”


    杨轩没有拒绝,就在门口等了起来。


    禅房中亮起,随后响起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很快,小师妹就收拾好了。


    她换下了僧衣,穿着寻常百姓家的布衣。


    手里拿着一个包袱。


    “师兄,我好了。”


    “我给她们留下了一封信,免得她们担心。”


    杨轩看着小师妹,露出一抹笑容。


    再看向她身后,桌子上果然有一封信。


    “稍等一下!”


    杨轩走了进去,又在书信旁放下了五百两银票。


    这是他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尼姑庵的众人改善一下生活。


    “走吧!”


    杨轩吹灭油灯,道。


    “嗯。”


    随后,杨轩便带着小师妹翻墙离开了尼姑庵。


    夜晚山中的视野并不好,不过对杨轩的影响并不大。


    他背着小师妹,下山的速度极快。


    …


    两天后,杨轩找到了带他来的那名暗卫。


    自己离开京城时骑的马也在他这里寄存。


    他在这里休整了一天,将自己收拾了一番,给自己和小师妹一人准备了两套衣服。


    随后斥资买了一辆马车,就这样带着小师妹踏上了回京城的道路。


    杨轩并没有着急赶路,他化身一个尽职尽责的导游,带着小师妹一边放松心情,一边了解现在的大明。


    小师妹离开了太久了,很多都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了解。


    就这样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两人进入了应天府范围。


    ……


    与此同时。


    铁铉已完成任务,回到了京城。


    他抄了许多贪官污吏的家产,极大地充实了国库。


    朱棣对此很是高兴。


    他没有看错人,铁铉确实是一位能臣干吏。


    他的存在,对那些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的官员,具有极强的震慑。


    御书房。


    铁铉汇报完工作后,又掏出了一份新的折子。


    “陛下,臣外出这近一年时间,明察暗访,除了清查过往赈灾事宜,亦了解了各地的民生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发现税制有很多问题。”


    “百姓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臣有一些想法,请陛下御览。”


    言罢,铁铉双手呈上折子。


    王忠转呈给朱棣。


    “赐座,朕先看看。”


    折子的内容一点也不少,朱棣估计得看好一会儿。


    而且的铁铉此次也算是立下了大功,不好让他一直站着等。


    “谢陛下!”


    铁铉谢恩后坐下。


    永乐一朝十年来,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奔波。


    四十多岁的年纪,却看起来比京城同龄的官员还要老。


    为了江山社稷,他耗费了太多精神。


    铁铉写的折子很直白,没有什么拍马屁的内容,全是干货。


    包括自己和百姓聊天时了解到的内容。


    看到不少地主偷税漏税,朱棣不由暗骂一声:“特娘的,这些狗东西。”


    这还只是知道的,没知道的呢?


    大明有多少地主?


    哪怕只有一半偷税漏税,这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后面看到不少百姓都想把土地卖给皇庄,给皇帝当佃户种地。


    朱棣也是感到惊奇。


    他继续往下看,了解到了原因。


    这下,对那些偷税漏税的地主更加痛恨。


    他也是种过地的,大明立国之前,马皇后就经常带着他们兄弟几个下地干活。


    后来他还带着老婆孩子在凤阳种了三年地。


    这些经历都是他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


    不过,他对于皇庄百姓的收税政策却是感到疑惑。


    “铁铉,你这上面说的皇庄百姓,只需上交三成的税,其他的都不用交,可是真的?”


    ……


    写的不好,想骂就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