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杀明军胆大包天,朱老四欲征安南

作品:《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收拾好行李,杨轩就带着安庆和秀禾离开了京城。


    一路北上。


    老胡被他留下看家。


    不过他的儿子虎子则被杨轩带上了。


    此行朱棣给杨轩调拨了一个百户所的锦衣卫随行。


    他们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半个多月便到了西.安府。


    杨轩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乔装打扮。


    他也想看看如今西.安府的情况如何。


    经过几天的微服私访,他将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写成折子,让锦衣卫送回京城。


    后面的事,杨轩就不管了。


    他相信朱棣会处理好的。


    之后,杨轩他们卸下伪装,来到了秦王府。


    二代秦王朱尚炳亲自携家眷出来迎接,给足了面子。


    一番寒暄,杨轩也说明了来意。


    朱尚炳赶紧将杨轩、安庆迎进了王府,并让人给杨轩他们收拾好房间。


    众人来到客堂,开始回忆往昔。


    朱尚炳还说着自己父亲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安庆这个妹妹,遗憾不能再见一面。


    说的安庆眼睛都红了。


    杨轩只好在一旁安慰起来。


    晚上朱尚炳给杨轩安庆他们准备了一桌接风宴,并告诉杨轩和安庆他已经让人去安排祭奠的事宜了。


    他们毕竟和寻常百姓不同,祭奠什么的,都有相应的流程。


    晚宴结束,杨轩他们也是早早就回了房间。


    …


    京城。


    乾清宫。


    朱棣此时正大发雷霆。


    “小小安南,竟敢冒犯大明天威,朕要灭了他们。”


    如今的安南并不是陈氏当家,而是胡氏父子。


    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犛(maO)(也叫胡季犛)杀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并改名胡一元。


    当时朱允炆忙着削藩对付朱棣,对于胡季犛的说法也就信了。


    不过安南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其国王自然需要大明册封。


    所以朱允炆便封胡季犛为王。


    但是原安南王的孙子陈天平投奔大明。


    这下就让朱允炆有些尴尬了,毕竟,他都已经以陈氏绝嗣为由封胡季犛为王了。


    这时候跑出一个陈氏子孙,岂不是打脸。


    不过那个时候,朱棣已经起兵了,朱允炆也没心思关心陈天平,便让人将其在京城安置了下来。


    直到靖难之役结束,朱棣登基,陈天平这个人才再次出现在大明皇帝眼中。


    只是大明皇帝已经不是朱允炆了。


    而在朱棣登基之后,安南胡朝觉得大明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无力对外发动战争。


    便骚扰边境,劫掠,并杀害大明军民。


    朱棣决定,派遣大军护送陈天平回安南,拨乱反正。


    于是,开春后,朱棣命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回安南。


    然而,刚进入安南境内不久,明军便被“胡军”伏击。


    黄中败还,陈天平被俘。


    后经胡朝审讯后,被凌迟。


    (有改动)


    消息传回大明之后,朱棣自然是龙颜大怒。


    于是就有了乾清宫中的那一幕。


    “来人。”太监王忠出现。


    “去,传英国公张玉,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入宫觐见。”


    “让他们直接到御书房。”


    朱棣沉声道。


    “遵旨!”王忠领命,随后立刻去传旨。


    随后朱棣来到了御书房,并让人找了一幅囊括大明南方和南洋的堪舆图来,挂在了御书房的墙上。


    等到张玉等人到来的时候,朱棣正入神地看着墙上的堪舆图。


    图上安南的地盘被朱棣圈了起来。


    “臣张玉参见陛下!”


    “臣丘福参见陛下!”


    “臣朱能参见陛下!”


    “平身吧!”听到声音,朱棣回过神,淡淡道。


    “谢陛下!”张玉、丘福、朱能三人齐声道。


    他们都看到,朱棣眉宇间充满了愤怒。


    “朕也不跟你们废话了。”


    “安南的胡朝,这群猴子,伏击了朕护送陈天平的大军。”


    “并且还把陈天平给凌迟了。”


    “这是挑衅大明,打朕的脸。”


    朱棣双手插着腰间玉带,胸膛起伏。


    “你们说,该怎么办?”


    朱棣看着三人。


    “打,必须打!”


    “小国蛮夷,不识天威,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大明的雷霆之怒。”


    “没错,若是不打,其他藩属国怕是会有样学样。”


    “必须杀鸡儆猴。”


    三人大声说道,态度统一。


    “很好,朕叫你们过来,也是这个意思。”朱棣很满意三人的态度。


    “蕞尔小国,不知天威。”


    “觉得一场靖难之役打完,大明还没有恢复元气,便妄想与大明对抗。”


    “呵!”


    “朕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天威,不容冒犯。”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朱棣冷笑一声,道。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张玉、丘福、朱能三人齐声喝道。


    见此,朱棣大笑,转头看向堪舆图,眸中寒芒闪过。


    随后,他便与张玉三人商量起了作战计划。


    直至天明。


    其实朱棣打安南,不仅仅是为了报仇,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他看地图,发现安南这个位置很重要。


    可以作为大明在南洋的前哨,旁边的老挝,暹罗等国也在安南的监视之下。


    同时,开海之后,安南也能作为大明走向海外的跳板。


    其战略意义极其重要。


    “这一战,朱能你率军前去吧!”


    “张玉,丘福你二人留守京城。”


    朱棣看着三人道。


    “遵命!”三人齐声道。


    张玉和丘福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三人之中,只有朱能最年轻,才三十多岁。


    朱棣不想让两位老将远征,按杨轩的说法,要给年轻人机会。


    吩咐御膳房准备了点吃的。


    几人垫了垫肚子,便离开了御书房,准备去上朝了。


    朝会上,朱棣将此事说了出来。


    朝堂吵成一片,有人同意出征,有人反对。


    当然,反对的基本上都是文官。


    毕竟,打仗就会提升武将地位。


    不过朱棣强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


    当廷任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新城伯张辅(张玉没死,张辅的功劳也没原历史那么大,所以只封了个伯爵),西平侯沐晟为副将军,率军南征安南。


    然后命户部,兵部全力配合,太子朱高炽统筹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