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征

作品:《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来来来,领红包了啊!”


    夜,魏国公府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绝。


    杨轩收到老师师娘的红包,赶紧揣在了身上,他已经看到了徐增寿的小眼神不断往自己身上飘。


    这小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他能不知道?


    悄悄和徐增寿拉开距离,杨轩的神色没有任何变化。


    后者看着自己是师兄那无视自己的眼神,心里气坏了。


    他真的想问一句:师兄,你悄悄后退的那一步,是认真的吗?


    杨轩:你说呢?(白眼)


    领完红包,就到了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放烟花。


    小丫头徐妙锦被徐达抱在怀里,吮着手指头,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咻!


    嘭!


    这时,一道烟花升腾而起,在夜空中炸开。


    漫天绚丽的火树银花倒映在小丫头黑黢黢的眸子中,让小丫头的小嘴微微张开。


    似是看呆了。


    嘭!嘭!嘭!


    接连的火树银花绽放,小丫头下意识的拍着双手,嘴里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清脆悦耳。


    徐达一张老脸笑得都快成荷花了,扭头嘱咐管家多放一点。


    不过烟花总有放完的时候,小丫头闹着还想继续看,徐达无奈,只能哄着。


    哭闹了一会儿,小丫头也累了,沉沉睡去。


    徐达总算是松了口气,接着便领着杨轩还有几个儿子守夜。


    ……


    洪武十四年。


    初一,杨轩又去东宫给朱标拜了个年,马皇后得知后,又让人将杨轩叫过去闲聊了一会儿。


    很快,元宵也结束了,所有人都开始了忙碌。


    这天,一封来自边关的急报送达京城。


    朱标一路小跑至武英殿。


    “父皇,边关急报!”


    “北元平章乃尔不花入犯永平(今河北龙卢)。”


    朱标气喘吁吁的说完,将手中的急报呈给老朱。


    后者一把抓过,快速看完。


    可以看到,老朱现在的脸色并不好看。


    “哼,咱还没有收拾他们呢,他们倒好,打上门来了。”


    “来人,传徐达,汤和,傅友德…入宫。”


    没过多久,徐达等人纷纷到来。


    老朱见人到齐,立马开始了大明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会议中,老朱将边关战报给徐达等人传阅,然后问他们要怎么做。


    众将领齐齐表示,打,必须打。


    老朱也是这个意思。


    随后便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在场的都是大明最优秀的将领,傍晚时刻,作战计划完成。


    次日早朝,老朱命令户部准备好大军的粮草,兵部准备好军械。


    朝堂上下全部动了起来。


    武英殿,老朱将朱标叫了过来。


    “标儿,既然你说要给杨轩立功的机会,那这次就让他跟着去吧。”


    “多谢父皇。”


    随后,朱标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轩。


    经过一个月的筹集,粮草军械全部准备好了。


    老朱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出塞北征。


    东路以傅友德为先锋,西路以沐英为先锋,出长城古北口。


    东西两路遥相呼应。


    四月,大军行至北平,进行短暂休整,并补充粮草。


    杨轩在傅友德的麾下效命,这也是徐达的意思。


    去年就来北平就藩的朱棣,得知老丈人和好兄弟杨轩来了自己的地盘,第一时间就出城迎接。


    不过徐达并没有入城,安排大军在城外扎营,自己就待在军营之中。


    现在还没有开战呢,他这个大将军就进城吃香的喝辣的,将士们会怎么想?


    朱棣知道老丈人是怎么想的,也没有强求。


    让人安排了一些酒肉,送到军营之中。


    然后和老丈人聊了会天,说了一下徐妙云和儿子的情况。


    徐达也想见见女儿和外孙,但也知道,现在不是时候。


    聊着聊着,朱棣就委婉的问徐达,此次出征,能不能带上自己。


    对此,徐达只是表示,自己只听从陛下的旨意。


    言外之意就是,你想随军出征,先去问问你老子同不同意。


    在徐达这里吃了瘪,朱棣也没有再聊下去的心思了。


    转而去找杨轩。


    “真羡慕你小子,可以随军出征。”


    “特娘的。”


    “怎么,你一个镇守北边重镇的塞王,还怕没有机会打仗?”杨轩笑着反问。


    “我来了快一年了,每天除了练兵就是练兵。”


    朱棣一脸苦闷。


    “这不好吗?”杨轩反问。


    “好什么好。”朱棣没好气道。


    “打仗是要死人的。”


    “你看看外面的那些将士,他们也是有家人的,很多都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杨轩指着帐篷外来往的将士们说道。


    “他们要是死了,家就垮了。”


    “你不能为了自己建功立业,而让这么多家庭垮了。”


    “仗,能不打就不打。”


    “你别忘了,你是个武将,哪儿有武将不喜欢打仗的?”朱棣显然没有听进去杨轩的话,他翻着白眼说道。


    “我就不喜欢。”


    “切!”


    结束这个话题,朱棣又问:“什么时候有空去我那燕王府坐坐?”


    “也让我好好招待一下你。”


    “而且妙云也经常念叨你。”


    “此次出征回来,有机会就来。”听到朱棣的话,杨轩顿了顿,随后笑道。


    师姐啊,好像好久都没有见到了呢!


    想到自己一直珍藏在衣柜里的那件袍子,杨轩心里苦笑一声。


    朱棣离开了军营。


    大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并补充好粮草,于四月十五日出塞。


    傅友德率领先锋大军行走在大军在前方,而杨轩则率领斥候,在先锋大军的前方为大军打探军情。


    确保行军的安全。


    临近灰山(今内蒙古宁城东南),傅友德召集杨轩等将领,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上,傅友德表示,他准备夜袭灰山。


    这一计划得到了众将的支持。


    他们一路走来,连个元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打一场了。


    军心可用…见此,傅友德心里微微点头。


    随即便发布作战命令。


    由杨轩率一路兵马主攻,又另安排一路兵马佯攻。


    再留了一部分预备队。


    作战命令下发之后,大军抓紧时间吃饭休息。


    随着夜幕降临,大军整装待发。


    “月黑风高杀人夜,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