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白袍名将

作品:《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第78章 白袍名将


    眼看魏征气焰愈盛,陈玄却是依旧保持着之前的姿态,甚至表情都没丝毫变化。


    仿佛在他面前,趾高气扬的魏征完全就不存在,甚至连回应的必要都没有半分。


    见陈玄不理会自己,魏征本来还想嘲讽陈玄几句。


    可他话到嘴边,瞧着陈玄隐隐有了变化的表情,这才意识到,对方根本不是心虚,而是不屑。


    魏征本就是个有傲骨的人,此刻面对陈玄如此,心中自然是颇为不忿。


    他冷哼一声,朝着陈玄质问道:“你不说话,难不成是默认我的话没错?还是你以为,装模作样,陛下就会信了你的鬼话?”


    他这话出口,眼睛赶忙朝着李世民望去。


    结果,李世民的反应,却让魏征有些头疼。


    御座上的李世民,正注视着陈玄,那副样子,摆明是在思考什么。


    而对于他之前的话,李世民也显然根本就没听进去。


    他的攻击甚至挑衅,已然是石沉大海,掀不起半点波澜。


    就在他心中犹豫要不要继续时,李世民终于开口了。


    他盯着陈玄,强烈的压迫感让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几人,都有些透不过气。


    “陈玄,依着你的意思,朕该任由他们自己成长,而后进入朝廷?”


    陈玄躬身说道:“如此最好!陛下有韬略、有胸襟,日后自然能网罗天下英雄,又何须急于一时?”


    李世民被陈玄这话吹捧得十分受用,他捋着胡须,发出一声轻笑。


    气氛在一瞬间变得轻松了不少,长孙无忌见李世民笑了,也赶忙在一旁送出助攻。


    “陛下的恩德、贤明四海皆知,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人才被遗漏了。陛下的确不必再向陈玄讨要什么人才!”


    说完这话,他还不忘朝着房玄龄递了个眼色。


    只是房玄龄毕竟和长孙无忌不同,他做事还是有些底线的,对于这种有些恶心的吹捧,他实在是张不开嘴,所以索性假装没看到长孙无忌的暗示。


    就在长孙无忌想要再试着暗示杜如晦时,李世民的声音却突然响起。


    “话虽如此,可这选材之法,朕还得好好斟酌一番才是。”


    “况且如今我大唐也的确是用人之际,所以朕才会想要询问陈玄。”


    将自己的心结说了出来,李世民索性不再遮掩什么。


    “朕打算整顿吏治,还有许多大事要办,人才不够可不成。”


    “况且我大唐的将军们,虽说年富力强,可年龄都不算小啦!而年青一代中,朕还没看出哪个有本事接任军权,也没什么人,能如李靖他们一般,可以当帅才来用!”


    “突厥虽定,可草原上那么多的部族,谁知道哪天又有人兴旺起来,滋扰大唐?”


    “朕需要人才辅政,让我大唐变得强盛,也需要武将统军,让大唐军队不至于后继无人啊!”


    这一番话说完,长孙无忌也有些没脸继续吹捧。


    别看如今才只是贞观四年,可李世民的话,却的确暴露了大唐如今人才断代的问题。


    少年一代没有他们的耀眼光芒,也没有历练后的能力,未来他们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


    说得深些,与其说李世民想要人才,不如说他是想要确定,如今这些人中,是否有可堪大用的人。


    陈玄听到这些,也总算意识到了一些东西。


    但他明白,自己不能满足李世民的要求,否则今后,只怕李世民便会丧失自我,而自己也会被扣上各种帽子,成为朝廷官员们的公敌。


    他心中思量之时,众人的目光,却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感受到众人的注视,陈玄忽然觉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仿佛这一刻,他背负着的不是李世民的期望,而是大唐的未来。


    “陛下,我明白您的意思,但大唐文官中,会出人才,武将也会出人才。说句不中听的,您的确有些杞人忧天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看向陈玄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你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肯和朕说?”


    陈玄见李世民如此,心中不免有些唏嘘。


    一代帝王,被誉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居然还有这么一面。


    如果他真的想要知道什么,其实大可对自己用刑,或者逼迫自己。


    可李世民并没有,这是对方给出的最大尊重,所以陈玄自然不会不识趣。


    他思量片刻,朝着李世民给出回答。


    “陛下,我只说些名字吧,只是这些人,如今还没到他们登场的时候。”


    “很多人您也不必去找,更不要将这些名字外传。他们很多人,都不是您这个时代,而是后面几十年的名臣。”


    “我和您说这些,只是想告诉您,大唐后继有人,而且文人犹如星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宝藏,其中很多人,在朝政上也颇有建树,堪称名臣。”


    听到陈玄的话,李世民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对方肯让步,便算是个好的开头,他自然不会拒绝。


    微微颔首后,李世民朝着长孙无忌等人吩咐:“今日的话,不可外传半个字,否则莫要怪朕,不念君臣之谊!”


    几人看李世民一脸严肃,也都不敢怠慢,赶忙躬身领命,甚至赌咒发誓。


    得了承诺,陈玄说道:“数年后,陛下征伐高句丽时,会有一白袍小将因为救驾有功,得到重用,此人在军中一步步成长而来,有才学,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了许久。”


    “此后他被陛下重用,立下赫赫战功,本事、功绩不逊色于如今任何一位武臣。民间还有传闻,说他后来被李靖收入门墙,传授了毕生所学。”


    “此人名叫薛礼,字仁贵,其子孙也都为大唐尽忠,出了数名名将。”


    听了这话,李世民不由得大喜,毕竟若是依着陈玄的说法,薛仁贵的年纪不会太大,刚好可以接替一众老臣,扶持新君,护佑大唐。


    只是陈玄带来的惊喜,显然还远不止如此。


    就在李世民心中兴奋,甚至暗暗盘算,要去找到薛仁贵,哪怕只是暗中观察也好时,陈玄却又说起了另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