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风暴中心

作品:《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屋子里漏风的地方已经补好了。


    粮仓里面也用肉干换来的粮食填满了。


    徐嘉树还用一点肉干,找村里的木匠大叔定做了一张单人小床,眼看快要入冬了,睡在榻上总是会觉得很冷。


    确认一切就绪,徐嘉树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这个地方。


    已经不是初来乍到,动不动就在模拟中变成一具尸体的时候了。


    现在的徐嘉树准备充足有吃有穿,又增加了不少野外求生的经验,去雒阳对他来说,也就是出趟远门。


    想到褚兰给自己的吃不完的肉干,他就很想笑。


    等小床做好送到她手上,那时自己应该已经人在雒阳了吧


    为了给之后的冒险存一些模拟次数,这段时间徐嘉树没有再使用过恋爱模拟器,一直以等着分战利品的理由待在褚兰家。


    朝夕相处这么些天,说徐嘉树的心里没点异样的感情是假的。


    但是吧,这年头谁出门坐趟地铁不心动个十回八回呢?刷个某音那更是能一分钟心动六十次。


    还是拉倒吧


    褚兰是怎么想的都不知道,何况就算是人家对自己也有意思,徐嘉树也不能因此留在凤池村。


    留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他已经通过模拟知道了。


    对他来说,知道谜底的谜题就没有意思了。


    至少他不想按照文字描述的那样生活,当什么雒阳徐氏的始祖,那样一辈子过得也太像个npc了。


    离开之前,徐嘉树还是没忍住打开模拟器。


    剩余模拟次数:6


    可模拟对象:褚兰


    已选定[褚兰],是否开始模拟?


    当前关系:情愫渐生(萌芽


    已经足够了!


    好奇心得到满足,徐嘉树的心情大好,他随手中止了模拟——是时候上路了!


    目标,雒阳!


    徐嘉树才雄心勃勃地迈了几步路,还没到村口又折返回来了。


    md,差点忘了大事!


    他找了一块石头,在墙上一笔一划地刻下给褚兰的临别赠言:


    不久后天下将有大乱,你们要尽快结寨自保,有余力则吸纳流民组织生产。若势力渐大,又有合适的时机,可以投奔一个叫曹操的将军


    想了想,徐嘉树又添上几句:如果遇到对付不了的土匪山贼,记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利用地形与敌周旋


    嗯,希望这十六字口诀能帮到凤池村的村民吧


    一定要相信我,我可是从比羌人还要西边的地方来的游方道人


    树先生留


    冒充了一把神棍,徐嘉树小头一甩,潇洒离去,再不回头看一眼。


    告辞!


    在徐嘉树离开凤池村,赶赴乱世之时,作为风暴中心的雒阳却安稳如常,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


    毕竟,大汉朝哪次不是这样的呢?


    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同样的剧本已经不知道上演过多少次了:


    天子壮年而死,外戚代行皇权,宦官和士人暂时蛰伏;


    慢慢地,等天子长大,又拉着一批亲近的宦官和士人夺外戚之权;


    等皇权归于天子了,就是宦官和士人之间不死不休的争权;


    然后天子壮年而死,一切重新来过


    这么多年,大汉就是这么过来的,不也好好地存续下来了吗?


    只不过这次,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反杀,外戚代行皇权的角色让董卓和袁隗扮演了而已,也没什么不一样的。


    没错,或许在时人眼中,太傅袁隗还要更像权臣一些——司空董卓是你袁隗的门生吧?废帝刘辩的玺绶是你袁隗亲手解下来交给陈留王刘协的吧?


    尽管这次多了一些废立的新花样,可是至少在雒阳城中的人们看来,新的一轮权力交接已经完成了,小皇帝刘协长大之前,大汉应该能过一段安生日子。


    新皇帝的年号永汉,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在正式过太平日子之前,董卓还做了一件事:他把被贬到永安宫的何太后弄死了。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现在宫中侍卫全是说凉州话的人,幕后凶手除了董卓还能是谁呢?


    朝堂诸公对此的反应是,身着白衣参加何太后的葬礼,并不符合给太后治丧的礼仪。


    这样做,背后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你废立了别人的儿子要斩草除根,大伙能理解,但是你不要把大伙当傻子。


    作为对士人的安抚,或者说回报,转任太尉的董卓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被定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小皇帝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士林闻之,大为振奋。


    要知道,解除党锢,为陈藩、窦武平反,这些可都是士人们嚷嚷了几十年的大事,董卓直接帮他们一朝圆梦,那么他杀个废太后的事情,也就没人去深究了。


    除此之外,董卓还亲自提拔了一批士人作为幕僚,比如之前给袁绍求官的周毖、伍琼,还有原大将军府的官员何颙、郑泰。


    可能是给袁绍封官这招的效果不错,董卓仿效这个先例,让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人纷纷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


    就算是当初厌恶自己弃官而走的王匡、鲍信等人,董太尉也不计前嫌,授以太守之位,以示和解。


    同时,在野士人也相继被召入雒阳为官,这些人里有荀爽、韩融、陈纪、蔡邕等,俱是威望重于一时的海内名士。


    其中又以荀爽为最,此人很早就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后弃官避祸,隐居治学十余年,时人称为“硕儒”。


    一通操作下来,如果忽视掉杀害何太后这件事,我们的董太尉看起来就像是个和蔼可亲的邻居家叔叔一样——士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士人推崇谁,他就征召谁入朝为官。


    董卓这样到处发官帽子的目的只有一个——换取支持。


    只要你们士人老老实实地承认我这个良家子出身的太尉,我就可以变成你们想要的样子。


    你们不是要诛杀宦官吗?


    宫中没胡子的都死完了。


    你们不是要解除党锢,要做官吗?


    没问题,两千石高位双手奉上。


    只要别来挑战我董仲颖的权力,安安静静地吃着我分给你的那一份,大家就能皆大欢喜。


    就这么简单。


    于是,在徐嘉树戴着熊皮帽子,走进深秋的雒阳城时,这里充满着一种“一切已经尘埃落定”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