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太子养子

作品:《穿成假千金的嫂子

    邱嬷嬷的任务是送礼, 没能将礼送出去,自然不敢回去。


    因此,一早又登门了, 态度比昨日好了不少。


    颜父带着大郎、二郎堵在门口,就是不让人进去, 还说颜家与侯府无瓜葛, 不敢要侯府的东西。


    大郎双目瞪圆, 瞧着邱嬷嬷, 那架势像要揍人。


    邱嬷嬷看见大郎, 就想起上次,他抄家伙打人的场面, 仍然心有余悸, 本能往后退了几步,讪笑道:“我家夫人知姑娘受了委屈, 特来赔罪。白管家和罗三的事, 夫人不知情,都是奴才们自作主张,还望你们大人大量,不要跟奴才们计较。”


    “你的意思,我们若是计较, 连奴才也不如了。”颜三郎背着手走过来, 冷眼瞧着邱嬷嬷。


    邱嬷嬷心里冷哼一声,一家子泥腿子,怕连我们这些奴才都不如。


    又不敢当着颜家人的面说,依然讪笑两声,假意扇了下自己的嘴:“你看我这嘴,不会说话。”


    颜三郎也不想和邱嬷嬷计较, 一个奴才而已:“你回去吧,颜家是农户,攀不上汴京的高门。”


    颜父颜母也说,他们是农户,没有福贵亲戚。


    大郎让邱嬷嬷快滚,二郎也怒视邱嬷嬷。


    邱嬷嬷看向一旁的箐箐,她到现在没说一句话。


    箐箐见邱嬷嬷看过来,上前一步,柔声道:“箐箐谢侯府多年养育之恩,真假千金拨乱反正,便再无关系,你们走你们的阳光道,我们过我们的独木桥,各不相干,还请嬷嬷回去后转告夫人。”


    邱嬷嬷气急,想说箐箐忘恩负义,侯府的养育之恩能与农户比。


    可这里是颜家的地盘,她不敢造次,态度冷淡几分:“既然如此,我会如实禀报给夫人,但这礼物是赔礼,还请你们务必收下。”


    这事牵连到四皇子,东西必须留下,否则侯爷和夫人都落不得好。


    颜三郎微微扬起下巴,看向马车:“两家毫无关系,怎好再要侯府的礼物。你带回去,我们坚决不收。”


    看来四皇子的威慑不小。


    邱嬷嬷见他态度坚决,执意道:“不行,你们必须收下,不然老奴无法交差。”


    话落,不远处传来冷笑声:“头一次见这样送礼的,主家不要,硬要人家留下。”


    开口的是傅成凌,他知白梅在颜家做工,就想帮颜家一把,走上前瞥一眼邱嬷嬷:“听你口音,是汴京人,你是哪个府上的,汴京的府邸我大多都熟悉,让我看看。你是哪家奴才,竟敢欺客。”


    他一出现,颜三郎就注意到了,暗自庆幸,幸亏悠然没出来,不然被这人碰个正着。


    村里很少有陌生男子,这人是悠然的师父,他们曾见过,但傅成淩患者众多,早已忘记了颜家。


    三十多岁的年纪,儒雅风流,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年轻时也是俊美少年郎。


    幸亏他是悠然的师父,不然他连机会都没有。


    颜三郎不动声色瞧着傅成凌,暗自揣度这人的来意。


    傅成凌浑然未觉,冷眼看着邱嬷嬷。


    邱嬷嬷瑟缩,不敢报上嘉宁侯府的名讳,赔笑道:“都是老奴的不是,见他们不收礼,有些恼了,都是老奴的错。”


    说着又扇了自己一巴掌。


    傅成凌看了看马车,又看了看颜家人:“人家不要,不正好给你们省下了,回去吧,不要来这里闹。”


    邱嬷嬷连说几声是,带着人走了。


    颜三郎准备给傅成凌道谢,却看见卫五朝这边来了。


    卫五却没看他,直接朝傅成凌走去,抱拳施了一礼:“傅太医,您怎么来了这里?”


    傅成凌见是卫五,心中惊骇,面上不显,笑着道:“我来这里采药,皇后娘娘的药方缺一味药材,别处没有。还有,这里的人参也好。想着采回去,给娘娘补身子。”


    卫五怀疑地看着傅成凌,点头没说话,半晌又对颜三郎道:“侯府的人回去了,卫五还有要事在身,不便多留,就此离去。”


    颜家人听了,也不多留,谢了又谢,拿了两罐罐头让他带着。


    颜三郎见傅成凌巴巴看着,想着方才他帮了颜家,也送他两罐,怎么说他也是悠然的师父,东西没给外人。


    送走卫五和傅成凌,颜三郎去了后院,将遇见傅成淩的事说了。


    悠然拍了拍胸脯:“幸好,幸好他没看见我。”想了想又问,“你见他离开了?”要是再回来该怎么办?


    颜三郎彻底放心了,她这是愿意留下来。想了想道:“这两日你在家,等白姑姑回来再说。”


    白梅也怕傅成淩去而复返,在谷中呆了一日,等傍晚才回颜家,直接去见了悠然。


    悠然便问她自己的身世。


    白梅只字不提,说等悠然想起来,自然就知道了。


    “我若一辈子想不起来呢?”悠然盯着白梅问。


    白梅摇头:“不会的,奴婢会让您尽快想起来。”


    悠然见她执意不说,摆手让她离开。


    白梅想留下来服侍悠然睡下,被悠然拒绝:“不用了,你下去吧。”


    白梅依言退出去。三郎进来,见悠然面色不虞,知她生气了,坐到她身旁,道:“生气了?”


    悠然摇头:“没有,我在想她为何瞒着。”


    “她想让你恢复记忆。”颜三郎道。


    “这又是为何?”悠然疑惑,为何非要等她恢复记忆?直接告诉她不就好了。


    颜三郎也想不通,觉得白梅有很多秘密,在悠然身边,并非为了照顾悠然,而是有别的目的。


    不然为何非要等悠然恢复记忆呢。


    两人说着话,悠然饿了,肚子传来一阵咕噜声。


    颜三郎笑了,问悠然吃什么。知道悠然饿,厨房有包好的饺子,还有晒干的面条。


    悠然想吃饺子,没有睡意,索性跟颜三郎来至厨房。


    都是现成的,一盘饺子很快做好了。颜三郎怕不够吃,特意多做了一些,一大盘饺子,足有十二几个。


    魏悠然吃了一多半,剩下推给颜三郎。


    颜三郎也不嫌弃,一口一个,剩下的饺子很快进了他的肚子。


    收拾了厨房,他怕悠然积食,扶着他去进屋,想在屋里走走。


    悠然累了,只想睡觉,漱了口躺床上。


    颜三郎拗不过她,躺在她身侧,想陪她说会儿话。


    他才吹了灯,只听院中扑通一声。颜三郎顿觉不好,这段时日颜家太高调,赚了不少银子,别说镇上,就是县里也有不少人知道。


    这声音,别是遭贼了。


    此刻,颜三郎的心被猛地提起,嘱咐悠然躺着别动,他下床穿鞋,走到门口摸个门栓,开门出去。


    刚至院中,只见院中有人点起了火折子。


    随后卫五的声音传来:“颜公子,这两人想入室行窃,白日被我听见,就尾随来了。”


    颜家都是普通人,他怕人吃亏才跟过来的。


    他开口说话时,颜家其他屋也亮起了灯。率先出来的是颜父,披着褂子趿拉着鞋,见地上有两个人,被捆了起来,便问发生了何事。


    颜三郎将家里遭贼,被卫五撞见的事说了。


    颜父忐忑不安,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两人被困了手脚,一直求饶。


    颜三郎看了看地上的人,又看了看卫五,想听听他的见解。


    卫五道:“人已经捉住了,我还有要事,先离开了。”说完转身离去。


    他离开后,颜三郎看了看地上的人:“堵了嘴关柴房,明一早送县衙去。”


    也让其他人看看,颜家虽是农户,却也不好惹。


    颜父同意,大郎二郎将人关进柴房。


    翌日大郎二郎,将人送到县衙。


    早饭时,颜父宣布盖房子,将周围的地买下来,圈起来,再养一条狗,好看家护院。


    众人听了这话,又惊又喜。


    最高兴的当属悠然,饭后回去画图纸,将自己的小院建成自己中意的样子。


    马上中秋佳节,食肆生意好了不少,颜家人每日忙个不停。


    建房子的事就落在颜三郎和悠然身上了。


    两人先去县衙,买了附近的地,联系了周围的工匠,问了材料。中秋过后,选个好日子,便开始动工。


    先不提颜家如何忙活,再说卫五回到汴京,准备找赵瑾泓复命。


    进了宫才知赵瑾泓随大军离开了。留下话,让卫五回来就去追他。


    卫五不敢耽搁,换了匹马,略微收拾一番,就出了宫门。


    他刚出宫门,遇见一同僚,也是赵瑾泓身边当差的,那人领着孩子,在宫门口来回渡步。


    卫五好奇,便上前询问。


    那人叹息一声:“你可回来了,这孩子是殿下让送回来的,说是给太子殿下当养子,太子殿下是一国储君,哪需要养子。可这孩子母亲与四殿下是旧识,殿下去边关,也不方便带着,我送去东宫了,可太子不在,我被太子妃赶出来了。”


    太子和太子妃成婚半年了,未曾有孕,四殿下送一个孩子上门,还让太子收为养子,这不是打太子妃的脸吗。


    卫五跟着赵瑾泓许久了,知道他们与林家的关系,想了想:“你把孩子送到庄子上去吧。”


    这孩子看着也就五岁大,没了娘,也怪可怜的,皇后娘娘见了,也许会生出怜悯之心。


    那人一听,觉得可行,对卫五道了谢,领着孩子去了皇家别院。


    卫五抬腿上马,打马去追赵瑾泓。


    那人领着孩子去了别院,向守卫说明来意。


    守卫不敢做主,说去禀报一声,转身进了别院。


    一盏茶功夫,守卫领着一个宫女出来。


    宫女是裴皇后身边伺候的,见是四皇子身边的人,便请那人进去。


    那人见了皇后,先给皇后行礼,后将孩子推出来,恭敬道:“娘娘,这是郑小姐的儿子,郑小姐身患恶疾,突然去了,殿下见这孩子可怜,便想让太子收着孩子为养子。属下领着孩子去了东宫,太子殿下不在,太子妃将属下轰了出来。”


    言辞犀利,带有侮辱性,连带四皇子都骂了,这些话他不敢学,怕皇后娘娘生气。


    “郑小姐,承平伯家那孩子?”皇后的声音有些颤抖,“那孩子怎么去了?”


    她有十年没见那孩子了,当年她与她母亲是手帕交,可惜红颜搏命,难产去了,留下一女,小时候那孩子时常进宫,后来悠然丢了,她无心应酬,再没见过那孩子。


    怎么就去了?


    来人不知详情,直说不知。问皇后可否留下这孩子,四皇子说了,这孩子是给太子当养子的。


    裴皇后一听,就知赵瑾泓是何意,故意恶心林贵妃和太子妃呢,这孩子是为她和太子抱不平呢。


    一来气气林贵妃等人,二来给这孩子一个容身之所,太子养子,在汴京谁不敬着。


    她不愿拂了儿子的面子,让白嬷嬷将孩子领到跟前。


    白嬷嬷也见过郑家的姑娘,是个好的,可惜在继母手下讨生活,性子软了些。


    她见孩子有些胆怯,笑着安慰道:“别怕,没人敢伤害你了,你面前这位是皇后娘娘,会替你做主的。”


    这孩子叫郑子晏,她母亲软弱,父亲宠妾灭妻,他自有便早熟,也听母亲说起皇后,知道这位娘娘和善,忙跪下磕头行礼:“见过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规矩礼仪周到,就是有些古板,也乐坏了白嬷嬷,忙将人扶起来,推到皇后跟前:“这孩子是个聪慧的。”


    皇后摸索着抓住郑子晏的手:“好孩子,叫皇祖母。”


    郑子晏乖乖巧巧叫了声皇祖母。


    裴皇后笑了,摸了摸他的脸,向白嬷嬷道:“这老四给太子的养子,得让太子来看看,去请太子过来。”


    她感觉郑子晏身子瑟缩了一下,皇后立刻明白他在怕什么。


    这是害怕太子妃,怕被拒之门外。


    又道:“你是本宫的孙子,本宫在这别院甚是无趣,日后你就住在这里,陪着皇祖母可好?”


    皇宫是个吃人的地方,正经的皇孙不得宠也会被人欺负,何况是太子养子。


    郑子晏笑着道谢。


    半晌后,太子来了,得知赵瑾泓给他找了养子,哭笑不得,见皇后喜欢这孩子,就欣然答应了。


    他国事繁忙,陪着皇后和郑子晏用了晚饭便回去了。


    太子妃得知太子认下养子,气得发了一通脾气,摔了不少东西,又跑到凝和宫哭闹一番。


    林贵妃也气,皇后母子这是在打她的脸。


    太子与侄女成婚半载,不曾同房,哪来的子嗣,成婚半载就收了养子,这也是打她的脸,打林家的脸。


    林贵妃越想越委屈,哭着找魏帝告状去了。


    魏帝见她哭得梨花带泪,先是安慰一番,又问起原因,得知原委,让林贵妃忍着些。


    皇后是抱孙心切,一个养子而已,又不上皇家玉牒。何必置气,让林贵妃大方些。


    林贵妃听了,气得肺都炸了,安慰没找到,魏帝还让她大度些。


    她不大度吗,皇后都打她的脸了,难道她还凑上去另一边让人打。


    不过让林贵妃更生气的还在后面,太后听闻这事儿,专门给郑子晏送了见面礼,还让人得空进宫,她想瞧瞧。


    林贵妃得知此事,半个月气都顺,脸苍老了几岁。


    卫五不知,他一个主意,让汴京掀起了风云。


    他追上了赵瑾泓,将丰谷县遇见傅成凌的事说了,一路回来,他越想越觉不对劲。


    傅成凌或许与公主失踪有关。


    赵瑾泓听说傅成凌出现在颜柳村,又惊又疑:“他,怎么会出现在颜柳村。”


    他突然想起谷中的医书,那是颜家三儿媳自幼住的地方,但有医书,却在东厢房,东厢房又不似女子闺房。


    去山谷前,颜三郎曾说过,堂屋是女子闺房,不让他们住。


    他们以为东厢房是客房,便住在了东厢房。


    因是女子的住处,他们晚去早回,不曾在山谷中逛。


    现在想来,东厢房的书籍应该是医者的,这医者是谁,颜家人从不曾说过。


    而今傅成凌突然出现,那东厢房是谁的,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赵瑾泓来回踱步,想了想,对卫五道:“你再去颜柳村,去山谷看看,找找可有其他东西。”


    他后悔没逛山谷,若是逛了,或许有惊人的发现。


    年纪符合,长得像母后,给他一种亲切感,直觉告诉赵瑾泓。颜三郎的妻子就是妹妹悠然。


    然,这一切还需证据。


    卫五不敢耽误,立刻返回丰谷县。


    此时,已到了九月份。颜家的院落已经开始动工了。


    食肆的生意暂时交给大柱,二柱和箐箐管着。过了中秋,食肆的生意也稳了,客户固定,也不算太忙。


    刘氏和李氏去半天,下午回来帮着盖房子。


    为了方便种东西,悠然买了二十亩地。全都圈起来,也是不小的工程。


    悠然想早点住进新院子,请了几十个帮工。颜家大伯和许氏也来帮忙。就连刘氏和李氏的娘家也来人了。


    中秋节,刘氏和李氏带了不少东西回娘家,刘家和李家离得不远,听闻颜家发财的消息,曾上门打听过,也知那些钱财是悠然和箐箐,想占便宜也找不到理由。


    过了中秋,得知颜家盖房子,也都过来忙帮了,工钱不工钱的另说,但颜家管饭,饭菜有肉,有白面馒头,他们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谁不愿意来。


    刘家来了四五口,李家来了六七口,加上悠然和三郎请的,足有五六十人,颜父和颜母吓了一跳,觉得人太多。


    颜三郎解释,人多工期短,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是悠然的要求,他不会拒绝。


    不过,他还有件事需向悠然解释一下。


    昨日夫子来信,让他回书院读书,好参加明年的秋闱。


    他犹豫要不要回去。


    府城离家三四百里,一月能回家一次,来回需要几个时辰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