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乌奇效的来意,商人的误会

作品:《傲世第一皇子

    邹静云忍不住道。


    “这乌奇效出自樊郡,是楚国赫赫有名的大商人。”


    “传闻他家资超过数百万,是楚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只是如今晋楚两国关系紧张,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他怎么会来南郡?”


    邹静云想不通这个问题,赵鼎也想不通。


    “唤他进来,一问便知。”


    乌奇效一介商贾,赵鼎不怕他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举动。


    在下人的带领下,乌奇效走进赵鼎的书房,一见面便先行了个大礼。


    “小人乌奇效,参见驸马殿下。”


    “殿下离开楚国,一路上可平安,可遇到什么困难。若有机会,小人愿捐献家财白银百万报效殿下。”


    邹静云忍不住咂舌。


    “好大的手笔,一见面就呈上白银百万,他想要做什么?”


    面对送上门的银子,赵鼎没收下。


    “我逃离楚国,来到南郡整军备战,俨然是你楚国的敌人。你为何还要渡江来见我,难道你觉得楚国没有获胜的希望,迟早会被晋国征服,所以提前来表忠心了?”


    乌奇效站起身,狂妄地笑了一声。


    “世人皆言商贾重利轻义,是狼心狗肺之辈,我乌奇效发自肺腑地认同这句话。”


    “只要能让我


    赚到钱,管他晋国还是楚国,统统不能阻挡我的脚步。”


    “殿下作为晋国的皇子、楚国的驸马,能征善战,又满脑子新发明,放眼天下,只有跟着您才能赚大钱。”


    “所以我来了,带着殿下需要的银子来了。”


    听到这番话,赵鼎暗自窃喜。


    真是瞌睡来了就送枕头,自己钱包刚好空了就有人来送银子。


    不过乌奇效的银子可不好拿,商人的原则是一切都要等价交换。


    乌奇效送给自己百万两银子,自己又能送给他什么呢?


    冲邹静云使了个颜色,他心领神会,冲乌奇效开口。


    “你想要什么?特权、官身、爵位,还是土地?”


    乌奇效没想到赵鼎两人会像商人一样这么直接。


    大喜之余,狮子大开口道。


    “我要楚国同荆州之间的贸易特权,只有我乌家的商队能直接同晋国贸易。”


    “此外乌家商队在荆州享有治外法权,不得我的首肯,任何人不得审判乌家商队成员。”


    “另外我还要租借两处港口,四处码头,一万亩土地。晋国户部员外郎的身份,再要十个云骑尉以上的勋爵。”


    来之前乌奇效做足了功课,他知道赵鼎在南郡花了许多银子,现在正是


    缺钱的时候。


    他有自信,不管自己提出多么苛刻的条件,赵鼎都会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可这一次,乌奇效失算了。


    赵鼎缺银子不假,可他不一定非要从乌奇效的手中获得。


    “送客。”


    他连开口还价都懒得提,乌奇效便被下人带出府外。


    离开前,乌奇效自信满满道。


    “殿下,我在南郡等你的答复,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答应我的条件。”


    “不过那时我也要更改我的条件了。”


    囤积居奇,攫取巨额利润,这是商人的本能。


    乌奇效自信只有自己能为赵鼎提供大量白银,所以他打算做一次囤积居奇的奸商。


    至于得罪赵鼎,也许会被他绑架、杀死,乌奇效并不担心。


    在楚国时,乌奇效曾派出不少人打探赵鼎的信息。


    他早已得知,赵鼎是一个行事堂堂正正的君子,也许在战场上会使用各种阴谋诡计取胜,但在生活中,他绝不会使用下三滥的手段。


    因此他可以放心地狮子大开口,放心地留在南郡等候消息。


    如果他在南郡出了意外,恐怕第一个着急的反而是这位殿下。


    见赵鼎拒绝了乌奇效,邹静云心急道。


    “殿下,为何不答应他。”


    “左右


    不过是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与我们并无损失啊。”


    赵鼎摇了摇头,说出自己的理由。


    “首先,我赵鼎有的是办法搞钱,用不着一介商贾在我面前蹬鼻子上脸,像施舍一样给我钱。”


    “其次,乌奇效索要这些特权,无异于在荆州打造一个独立王国。”


    “以后在荆州到底是他说了算,还是我大晋国说了算?”


    “何况我只是南郡郡守,还不是荆州刺史,没权力答应他这些条件。”


    其实赵鼎的打算不止于此。


    之所以拒绝乌奇效不仅是因为赵鼎接受不了这些条件,还是为了晾一晾他,让他认清形势。


    正是这一天,受赵鼎邀请,各地商人陆续来到南郡。


    偌大的南郡驿站没两天就坐满了,大厅里挤满了各地富商。


    “不知这郑王殿下到底要做什么,竟然邀请这么多人来到南郡。”


    一个身材臃肿的商人抱怨道。


    以他的体型,这一路上可是遭了不少罪。


    “这位仁兄,谨言慎行,对方到底是大晋国的王爷,咱们老实听命就是。”


    “听说这位殿下很有做生意的头脑,他发明出来的珐琅彩、二锅头风靡全国,如今受他邀请,说不定有新的发财机会呢。


    ”


    许多人的态度更加乐观,因为赵鼎以往的经历证明,他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


    但靳云霍却不怎么想,他来自顶山郡隔壁的田屏郡,对赵鼎邀请众人的缘由略有耳闻。


    他坐在角落幽幽地来了一句。


    “听说郑万殿下可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要借钱。”


    “诸位也不想想,借钱给他这样的天潢贵胄,可曾有收回借款的例子?”


    “偏生不借还不行,若是不借,下一次上门的就不是请帖,而是他郑王殿下的大军了。”


    靳云霍能说出这话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初顶山郡的衙役手持刀枪上门送信,还将自家门子二人打伤。


    靳云霍岂能不怀疑赵鼎的目的,岂能不对他心有怨言。


    此话一出,瞬间惹了众怒。


    许多人本就赶路辛苦,本以为能和郑王殿下一起做买卖赚钱,没想到竟成了上门的肥羊。


    甚至有人摔碎茶杯,起身怒吼。


    “爷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他郑王要是想抢银子,我宁肯把钱送给楚国人。”


    “不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帮贵人整天趴在咱们身上吸血,现在还要痛宰一刀。咱们可不是赚辛苦钱的小商贩,要是反抗,也能崩掉他一颗大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