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桃源入口桃源诗!

作品:《至圣先师杜预

    杜预摇摇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家都是十国读书人,又要面对无数危险,没有必要打生打死。让他们先来吧。”


    杜预说完,竟然躺下就睡。


    睡了?


    项羽和裴十四,大眼瞪小眼。


    这就睡了?杜预心多大?


    杜预其实使用了卧薪尝胆技能,能通过睡觉小憩急速恢复文气。


    虽然他还有诸多恢复手段,但自进入书山学海,多留一张神通,就多一张底牌。再说就一直在高强度战斗,这种恢复小憩也弥足珍贵。彡彡訁凊


    刘选文一直高度警惕,看杜预睡觉只是冷笑:“假寐!”


    他下令:“快找!每一个人都上阵,务必要在一个时辰内找到入口。”


    上百大宋士子,密不透风,撒网式寻找。


    刘选文更是亲自带着白鹿,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疑点。


    大宋人掘地三尺,连蚂蚁窝都没放过。


    可惜,一个时辰到了,一无所获。


    杜预伸了个懒腰,坐了起来:“怎么样?刘兄收获如何?”


    刘选文咬牙切齿:“不算,我还····”


    此时,只听得一声嘶鸣。


    “我来也!”


    竟然是王伦。


    王伦带着乌衣会众人,人马嘶鸣,也拍马赶到。


    他手持一张地图,阴笑道:“杜预,你没想到吧?这桃花源的传说,我家王太后在宫廷也有所耳闻,命人收集了诸多只言片语的情报,我家一众高参谋划,凑成这份地图。果不其然,就在此地!”


    “这桃花源,你敢与我抢吗?”


    王伦气势汹汹,一挥手。乌衣会的人将杜预三人团团包围。


    杜预伸了个懒腰,做了个请的动作:“大家都是朋友。既然王兄如此心急,那么,你先请。”


    “哈哈哈···”


    看到杜预都让了,王伦以为杜预怂了,仰天狂笑:“看到没有?他怂了!”


    乌衣会之人,也纷纷狂笑不止。


    “这还差不多,差不多。”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哪里敢于王公子对抗?”


    “王公子虎威一震,杜预拱手相让,退避三舍。”


    王伦推开挡路的项羽,径直走向桃林深处。


    项羽急眼:“尚父,咱们岂能一忍再忍?这桃花源事关重大啊。”


    杜预拳头攥紧,目光一闪,嘴巴大张。


    项羽以为杜预要暴发,大喝一声:“好!尚父威武!”


    王伦一伙人吓得一蹦三尺高。


    “戒备!”


    “这小子果然没安好心!”


    “准备动手!”


    “小心此人镇国诗!”


    谁知,杜预只是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


    在一众紧张的眼神下,他又又又躺下了····


    “你们继续。一个时辰后,还找不到入口,再叫醒我了。”


    他竟然又睡了。


    杜预查看【卧薪尝胆】,一个时辰的睡眠,恢复了三成左右,伤势也恢复了小半,但还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


    那就接着睡。


    让王伦他们瞎折腾去。


    王伦这才放下心来,手抚胸/口,松了口气。


    “吁·····”


    乌衣会众人对视,又觉得很丢人很尴尬。


    刘选文冷笑道:“杜预一个哈欠,都能吓得你们鸡飞狗跳?胆子只比老鼠大一丢丢。”


    王伦暴跳如雷:“混蛋,看不起我是不是?上!给我掘地三尺,找到入口!谁能率先找到,就立下头功,我王家必有重奖。”


    乌衣会一伙人,疯狂扑上去,疯狂折腾。


    刘选文等大宋士子,也不甘心,继续搜索。


    他们不放过任何疑点,刨根究底,掘地三尺,甚至将桃花树都翻过来了,试图找寻桃花源的入口。


    一个时辰后。


    项羽推了推睡得口水直流的杜预:“尚父,快醒醒。马德又来了好多人。”


    杜预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擦了擦口水,又看到好几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考古队,啊呸,是探险队之中。


    贾玉骑着雪夜照狮子赶到了····


    禽滑釐骑着【鸢】也赶到了。


    连韩信也带大汉秀才们赶到了。


    十大秀才,一队又一队人马,疯狂加入寻找桃花源的行列。


    整个桃林,都被乌央乌央的读书人占据了,像极了你“十一”出去游玩的热门景点。


    只见人头不见桃花。


    可惜,迄今为止,还没有收获。


    项羽焦急道:“尚父,越来越多人知道桃花源的秘密,都在这里搜索挖掘入口。我们还不行动吗?”


    裴十四都有点着急了:“我们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啊。这么多强者地毯式搜索,各种办法都在尝试,再不行动,要被人捷足先登了。”


    杜预侧耳一听,可不,各国秀才,各种诗词,都在摇头晃脑,吟诵而出。


    有吟诵桃花诗词的,有祈求山神护佑的,有请文曲星下凡的,还有做樵蘸占卜的,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庙会、大社还要热闹。


    要说诗词才气,还得十大秀才。


    刘选文骑着白鹿,一跃而起,在空中吟诵道:“【点绛唇·桃源】。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此诗一出,天空色变。


    五彩霞光,落英缤纷。


    文渊阁的声音响起:“白鹿书院刘选文,诗成鸣州,天花乱坠,奖励圣笺一张。”


    一张圣笺飘飘荡荡,犹如万古一鸿毛,从天而降。


    大宋学子和白鹿书院士子,疯狂叫好。


    “好,好一首【点绛唇】!”


    “世人都知杜镇国,岂知我宋刘选文?”


    “选文师兄,这一首桃源诗,足以感天动地,金石为开!”


    “开,桃花源,还不开?”


    刘选文骑着白鹿,傲然屹立虚空,眼睛瞪得溜圆,寻找任何桃花源被自己诗才打动、金石为开的蛛丝马迹。


    只可惜····


    足足一炷香时候过去。


    什么都没有发生。


    刘选文眼神难以置信。


    “是我这首诗,还不够?”


    “不可能的。我怎么会不行?”


    “哈哈哈,靠边站!”


    王伦冷哼一声:“还是我来吧。我早有准备。”


    他大开了一锦囊,展开一张纸。


    不用说,又是姑姑王太后给地主家傻儿子准备的秘籍。


    王伦倒也有些才气,仰头晃脑,傲然吟诵: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光是念这里,他背后才气已然冲天而起,诗词鸣州。


    杜预都微微点头。


    这首词,撇开作者究竟是谁不说,从题材到立意,再到气魄,都是上上之选。


    只可惜,不可能是王伦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金瓶梅的纨绔子弟,能做得出来的。


    众书生也纷纷怒赞。


    “好一首才气冲天的诗词。”


    “吞吐宇宙,指点江山,好大气概。”


    “不愧是琅琊王家!”


    “听说,此人王伦还写了西厢记、金瓶梅,乃是一等一的大才子啊。”


    “什么?那就难怪了。”


    在一声声夸赞中,王伦渐渐沉/沦,只顾着摇头晃脑:“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臣。武华殿大学士王右军奉旨敬呈·····”


    噗~


    现场,笑喷了一片。


    王伦这地主家傻儿子,竟然说漏了嘴,念人家王右军奉旨做的【桃花源诗】,一激动把原作者的人名也念出来了。


    抄卷子,还抄名字,一波操作令人窒息。


    王伦脸色憋成猪肝,尴尬地恨不得找个缝儿钻进去。


    这锦囊是王太后给的,他之前也没认真读过。哪里想得到这诗竟然还写了名字,一不留神给念出来了。


    好在王伦身边,有一大帮无耻之徒、帮闲文人,各种叫嚣。


    “这诗,是我家公子第一个当众宣读的,就是他写的!”


    “诗词鸣州,不会作假。你们管他请没请枪手?”


    “诗词,小道也。我家公子治世大才,不屑于专研此道。”


    一波丧事喜办,强行挽尊,王伦又恢复了气宇轩昂,得意瞟了杜预一眼,大声道:“请桃花源,现身!”


    乌衣会一众贵公子和帮闲文人,齐声呐喊:“现身···现身!”


    十里桃源,轰然雷动。


    桃花纷纷,被震落下来。


    这声势之浩大,令人震撼不已。


    王伦都被感动热泪盈眶,仰天怒吼:“桃花之神啊,难道我这诗还配不上你吗?快快现身吧。”


    只可惜,他声音虽大,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桃花源。


    王伦吼地口干舌燥,周围却纹丝不动。


    除了吼声震落了几个花瓣,毛线都没有。


    王伦:“····”


    “哈哈哈···”项羽笑得打跌。


    杜预高枕无忧,安之若素,睡得很安详。


    “区区不才,献丑了!”


    贾玉排众而出。


    只见面如冠玉,眼似秋水,皮肤白皙,唇瓣绯红,一头黑发被一道道金冠束起,显得尊贵而华美。尤其是那衔玉而生的宝玉,乃是极品文宝,温润如水,全场瞩目。


    论外貌,十国公子无人能比肩这位俊美的【衔玉公子】。


    贾玉一出场,马上牢牢吸引十国读书人目光。


    “贾玉?荣国公的嫡孙?”


    “王孙贵胄,好一表人才!”


    “此人诗才惊人,且有极品文宝加成。”


    “看他冠上那块宝玉,熠熠生辉,便可知极其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