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品:《至圣先师杜预

    杜预文宫浮现而出,一片庄严祥和、玉宇呈祥!


    “我定的规矩!”


    “啊?”


    禽滑釐怒极反笑:“你定的规矩?你能定下何等规矩?我倒要听听?”


    远处,秀才们瞠目结舌,犹如木胎泥塑。


    规矩之争,乃是天地法则,乃是圣人领域。


    秀才们的争斗,却牵扯到规矩之争?


    这是什么神仙打架?


    墨家的规矩,众人都见识过了。


    禽滑釐的手段,堪称出神入化,无人能敌。


    他以绳墨规矩,约束敌人的行动,让敌人犹如迷宫中的小白鼠,不得不按照他规定好的路线、规矩行动,稍有违反,便是身首异处、鲜血淋漓。


    可这位厉害的不知名秀才宋佳霖,却声称要废掉他墨家的规矩?


    墨守成规。墨家的规矩,是那么容易废掉的吗?


    杜预淡淡道:“登飞来峰!”


    “先生,快走吧。”


    项羽怒其不争,頓脚道:“这都什么时候,火烧眉毛了,你还不快跑?”


    杜预笑了笑,一指庐山山顶上,一座孤零零的奇石,淡淡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说来也怪。


    随着杜预的诗词才气,上涌入天,九霄云外,突然光芒大作。


    庐山中迷雾重重,终年不见天日。


    但在杜预诗词才气之下,万丈日光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苍穹和迷雾,将光芒和温暖播撒在庐山之上!


    众人骤然惊醒,呆滞地看着近在咫尺的庐山。


    庐山,气象万千!


    有时,这个人看到的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那个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


    明明这是同一座山,却在书山熹微的薄雾,还有瑰丽的环境下,时时变幻出不同的形态,让人无法分辨出虚实真假、方位方向。


    书山之险,在于移步换形、千姿万态!


    “不对,此人不是宋佳霖!”


    最熟悉杜预和宋佳霖的王伦,突然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咬牙切齿道:“宋佳霖根本做不成这等诗句。天下能作出这等诗句的,唯有一人!就是····”


    杜预瞥了他一眼,含笑道:“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侧面看书山这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连禽滑釐都惊呆了。


    因他能感觉到,之前还尽在他掌握中的杜预,仿佛突然换了一个人!


    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杜预仿佛变成了这天,这地,这山,这水,这世界。


    整个世界,都与他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都在杜预掌握之中。


    他所出的话,就是天理。


    他迈出的步,就是地脉。


    他吐出诗句,便是至允至当的哲理。


    光是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诗,便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却近乎于道,令人回味无穷。


    体现在战场上,便是他所制定的“绳墨”、“规矩”,纷纷失去效力,死蛇一般瘫软在地,完全没有了墨家的诗书才气。


    这就代表,杜预说出的诗句才气,已然超越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才气,更能调动天地才气,为他所用。


    “混账!这不知名秀才说出的话,岂能比墨家巨子说的更动天心?”


    禽滑釐惊呆了。


    他坚信,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就是天下至允至当的至理名言。墨子之言,岂有错处?


    但这不知名的秀才,却让他三观尽碎、信仰裂痕!


    “不要!不要让他再说下去!因为他是·····”


    王伦狂怒叫道,不顾一切向杜预扑来。


    贾玉骤然反应过来,也骑着雪夜照狮子,向杜预疯狂扑来。


    他也意识到,杜预的真实身份!


    一旦让杜预完成作诗,哪怕杜预陷入天罗地网,四面楚歌,也照样有办法能逆转乾坤。


    一切胜负,都在杜预那口吐锦绣、三寸不烂之舌中!


    欧阳斌飞剑而来,风驰电掣!


    陆江、芃芃等人仿佛也意识到,杜预的真实身份,狂叫扑来。


    可惜,这一切都晚了。


    杜预迈出一步,已悠然道:“不识庐山真面目!”


    他拈花一笑:“只缘身在此山中!”


    轰隆!


    随着杜预这句说完,文渊阁再次出现在虚空之中。


    还是那半圣的苍老声音,徐徐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此言,近道。”


    “诗句,镇国!同时,格物,镇国!”


    “与之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并列为本月圣刊卷首语。”


    “按照镇国诗句,双倍奖励。”


    众人石化。


    这是什么个情况?


    之前这位“宋佳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已经诗成镇国,成为这次书山学海试炼第一个诗成镇国之人!


    十国,已经被震撼地东倒西歪。


    上至皇帝大臣、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黄发垂髫,人人都被杜预这一首诗,震惊的无以复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什么人?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句?”


    “这句子,太妙绝了!”


    “朗朗上口,小儿可诵,但偏偏蕴含无限哲理,令人掩卷遐思万千。”


    “谁家茂才郎?诗书震天下?”


    玉真公主与欧阳正焕,面面相觑。


    公主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诗词镇国,又有格物镇国?”


    欧阳正焕凝重道:“公主,这只能代表,此人诗词之中,蕴含至理名言,即景说理,双双得到了天道的认可,才形成了双重镇国之功效。”


    他目光炯炯道:“这两句诗,蕴天道,近大道。它启迪人们一个哲理——由于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片面;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公主又是欣喜,又是心焦:“不知谁家才子,如此才气逆天,能双重镇国?若是我大唐学子,该有多好?”


    欧阳正焕摇头道:“十国才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大唐这一届虽然人才济济,但双重镇国,可能性极低。”


    玉真公主不再言语,但脑海中却闪过一人的面容。


    杜预?


    会不会是此人?


    如果大唐有人能创造此奇迹,也唯有杜预。


    大唐主考官林如海,按捺不住,暗暗攥紧拳头。


    书山学海,到底发生了何事?


    为何文渊阁频频出现?


    这流传出的千古绝句,怎么听起来气象磅礴,又如此熟悉?


    “莫非是····”


    林如海身躯一震。


    莫非是杜预?


    他随即被自己这想法,都给逗笑了。


    杜预有这本事,能在书山中诗成双镇国?


    如果是真的,那他林如海岂不是要变成滑天下之大稽的笑柄?将如此佳婿,拒之门外?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杜预诗成双镇国,自己也愣住了。


    他也没想到,这一首【题西林壁】,竟然引起天道如此震动,立即传唱天下?


    就算真的诗成镇国,也不至于如此大动静吧?


    “想必,是书山的功效。因书山中文气最为浓郁,此地诞生的镇国诗,一旦被文渊阁采纳,就能十国同步推送。”


    杜预看着自己文宫中,文名疯涨、文气大涨、一片大好形势,微微愕然。


    想不到,书山还有如此功效?


    他方才吟诵【题西林壁】,本是摆脱禽滑釐、欧阳斌、王伦、贾玉等人的前后围追堵截,争夺规则之力。


    没想到一下用力过猛,直接感天动地,来了一个震撼十国一百年的书山双镇国诗!m.33qxs.m


    诗词镇国+格物镇国!


    一不小心,动静搞得太大了。


    这首小诗,虽然词句简单,但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令天地动容、日月无光。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杜预吟诵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偌大庐山仿佛被一道横行千里的飓风,横扫而过,迷雾骤然涤荡一空,山景为之焕然一新!


    曾经密布在杜预身边的绳墨规矩,消失殆尽,前路平坦,康庄大道。


    世界上本没有规矩,规矩都是人定的。


    杜预以一首【题西林壁】,径直破除陈规,横扫墨守,将一切规矩成规扫入历史垃圾堆!


    “这,这·····”


    禽滑釐惊呆了,倒退两步。


    他从未遇到过如此令人震撼的诗书才气!


    杜预只凭一首诗,就横扫了他的【墨守成规】,自创天地,另辟格局,开创了一番书山新境界?


    不,凭良心说,说杜预这首【题西林壁】只为破除他的墨守成规,乃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因整个庐山真面目,都被杜预一己之力给破除了!


    之前的庐山,云雾缭绕,山势险峻,迷雾重重,经常拼尽全力走到一个目标山峰,回头望去却陷入更深的迷惘、心魔重重——我是否做错了路,早已遗忘来时之路,貌似之前的路才是正确的。


    之前在书山中奋斗挣扎的秀才们,犹如无头苍蝇,越是乱撞,越是迷茫,越是慌乱。


    可以说,书山中一大半伤亡,不是文兽,不是凶险,甚至不是相互算计,而是绝望和迷失造成。


    可杜预一首诗,便廓清寰宇,澄清山河,将迷雾一扫而光,让庐山真面目暴露在众人眼中。


    原来,他们何曾在一座壁立万仞的庐山之巅?


    他们所处的位置,乃是一座盆地的谷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