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如何分肉

作品:《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江水入海之处。


    身着长袍的扶苏脸上有些憔悴之色。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到了这处地方。


    绿色和蓝色的水体不断交融,最后冲向遥远的深蓝。


    “郡守,海风清冷,当心生病。”


    王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扶苏回头,见他看向自己,脸上带着关切神情。


    “哈哈,这都没下雪呢,倒不觉得多冷。”


    没想到王离却笑了起来,连带着几个勘察地势的堪舆师都悄然带着笑意。


    “郡守怕是忘了,历时已过冬末。”


    扶苏当即醒悟过来,这里哪会有雪花呢。


    温暖潮湿才是这里的气候常态。


    “这段时间事情纷杂,我还以为自己身处国都呢!”


    轻轻叹息一句,扶苏的目光看向了西北方,心中暗自说了声抱歉。


    但愿送去的礼物能够让将闾称心。


    “郡守,这次勘察过后,地形便基本确定。回去之后与匠人们绘制好图例,交于少府审核。相信春末咱们就可以开工了。”


    找到一个合适的大港建造之地是个体力活,江河汇流,地势复杂,加之草木繁盛,都是一些渔民小道。


    多日来的查找寻访之中,扶苏对于会稽郡沿海的居民生活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此地为古时吴国之地,人们日常交流多是吴语。楚国对于他们的治理完全是放任自流,很多人依旧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手段。


    操舟弄潮,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很小的孩子便在河海之间畅游。


    当然每年死于水中的人应当不少,所以扶苏巡查一遍之后,便让各沿海县邑统计因水而死的人数。


    禁止这些人下水是不可能的,一些常年以打鱼为生的人几乎常年生活在小舟上。


    简陋的木筏拼接在一起,随波而流。


    居于水中,加上湿润的气候,使得火焰在生活中很少出现。


    他们更喜欢生食鱼鲜,配上点米粥,便是一顿饱饭。


    扶苏问过这些人的来历,都是一些没有土地的黔首。


    为了不被饿死,只能下水讨生活。


    这几年因大秦士卒南下,这样的人在逐渐变多。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扶苏寄希望于港口的建设能够改变这些人的生活。


    他们对河海的熟悉,可以成为最好的领航者,为过往的船只寻找合适的航道。


    同时大秦最新执行的商业律令,也能为这些人提供一些谋生的手段。


    扶苏希望这样的人不要再增加,所以他对会稽郡的土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阻力来自自己的治下。


    从郡邑的属官,到各县属官,以及各乡里的三老、啬夫。


    一句话,这不是您应该关心的事情。


    从一个上位者公子,成为了一地郡守。


    扶苏对这句话是理解的。


    他确实不该关心一县,一乡,一里土地是谁在耕种。


    郡守应该关心的是今年的赋税是否按时缴纳了,劳役是否按时征发。


    这才是上位者应该去做的事情。


    扶苏的越界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


    他意识到了事情的根本所在。


    他不仅仅是一个上位者,之后还将是这个庞大国家的统治者,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治下的臣民逃离他们的故土,成为了常年生活在水上的漂泊之人。


    氏族在底层的庞大根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分封制度的延续,也是血脉的延续。


    王权的律令在宗族面前力量是有限的。


    郡守府中,陈平看到坐在上首的扶苏忽然静止不动了。


    “公子,自从沿海归来便见你神游在外,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回到吴县郡守府,扶苏时常发呆。


    被陈平发觉,心中有些担忧。


    扶苏长叹一声,”我在想多日前的土地调查,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反对此事。”


    陈平笑了笑,“正常,大秦新立,对于此地影响远不足故地。对于民众来说,我们终究是外人。一个外人来到家里,扬言要给他们分家产,这放在哪里都是说不通的。”


    “可是问题的根结就在这里,他们自己分的家产并不公平。”


    陈平点了点头,“所以,郡守要做出弥补。少征赋税,减少徭役,给他们那些没分到家产子孙寻找一片新的土地,或者给他们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父皇就是在做这些事情。”


    扶苏意识到了陈平的提醒,秦始皇就是在进行弥补。


    “陛下远虑,甚至还给这家人找了共同的敌人。”


    这是在说匈奴的事情。


    “可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本。”


    “是啊,问题的根本并不在这。”


    扶苏默然良久。


    “先前我还不理解父皇为何不行分封,现在算是知道了原委。”


    “公子知道了什么?”


    扶苏放下手中毛笔,缓缓起身。


    “一个家族靠得是血脉间的联系,才能和睦共处,相互扶持。


    可是一个国家间的凝聚不可能在依靠宗族关系去维护。


    所以春秋之时,各国纷乱不止,君臣父子之间为了权力相互屠杀。


    外面的人便趁着国家虚弱之际,攻略土地。


    诸国最终只留七家。


    这是孔夫子所言礼崩乐坏的根源。


    这个天下,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陈平看着这位公子,脸上有了些惊异的神采。


    扶苏觉得房间中安静了下来,便看向陈平。


    “先生,可是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


    陈平笑了笑,“恭喜公子,悟道了。”


    扶苏摆了摆手,“只是一时的想法,算不得准。”


    “人与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变化,公子说的不错。就像你我之间,一年前我们还是陌生人,公子甚至都不知道世间还有陈平。”


    “是啊,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已经不是血脉相处的关系,而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关系。”


    陈平点头,“所以陛下在对待外族时,换了方法。陌生人之间相处,唯有利益。”


    利益。


    两个字深深刺痛了扶苏。


    他眼神有些黯然。


    春秋战国时的闹剧归结到一起,便被这两个字所概括。


    “平与我,也是利益?”


    这个问题让陈平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平为名利而来,与公子却不止名利。还有真诚与情谊。”


    扶苏莞尔,心中有了些暖意,“所以孔夫子删减春秋,是提醒我们,人不是野兽。”


    “可是这却不是解决陌生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办法。”


    陈平坦言,一时感慨起来。


    “所以百家争鸣,真正争论的是如何处理这种陌生人之间利益分割的办法啊!”


    扶苏看向陈平,“乡人说你为宰,分肉均匀,可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陈平苦笑摇头,“大秦这块肉关系可太复杂了。有几块已经分好了,有几块摆在面前被所有人盯着,有几块被人吞进了口中不愿吐出来,现在外面还有几块没有烤熟的,另外还有几个跃跃欲试前来抢夺的疯狗围着。公子,很难分啊。”


    扶苏愕然。


    陈平的比喻却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