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父子畅谈

作品:《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秦政二十八年,冬


    大雪和寒冷阻挡着人类出门的脚步。


    但天气不是阻碍人类思考的障碍。


    有了煤炭的加持,这个冬天的北方民众或许能够少冻死一些。


    坐在暖房的秦始皇看着王守阳发来的信息,感觉很是无奈,


    这小子思维跳脱,又有时代的限制,导致他对大秦的认识是有偏差的。


    后世已经有定论的东西,在大秦已经有了雏形。


    人们在往前探索的时候,眼前是一片迷雾,后世能够得到最终,或者是暂时的答案,对于秦始皇来说,有的部分他还无力做到。


    所以他有了本小册子,学着喜的做法,开始记录日常。


    与后世小子的交流内容,与大臣们的议事,也有平日的思索和感悟。


    手机上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


    计时的方法,日历的变动,计算的符号,以及操作的体系。


    [后生,你说的三法,这些大秦的制度是做不到的。但律法简化倒是有些启发,法约束庶民,自当为庶民所知。]


    后世简化的字体他还没有推广的打算。


    小篆和隶书的推行都得罪了一大帮的文人,再推简化字,大秦亡的更快。


    “陛下,长公子来了。”


    秦始皇抬头,大儿子已经垂手站在门外了。


    “进来吧。”


    扶苏走近,躬身施礼。


    “父皇。”


    “来!扶苏儿,近前来!”


    秦始皇命人拿来一个软席,为自己儿子让了让座位。


    献俘之后,朝中的凝聚力稍微好了一些,以往凡事都跳脚骂几句的博士儒生们这些天也不埋怨了。


    日新月异的大秦让他们看不懂。


    甚至始皇帝下令来年田赋减一成收取,都令他们不再震惊。


    儿子也乖了不少,让始皇帝有些不习惯。


    可能是后世的记载让他也想了很多吧。


    “父皇,儿臣坐这边就好!”


    自家老爹没由来的亲近让扶苏有些忐忑。


    “便依你。”


    摆放软席的宦官脸上的笑容都成了一朵花。


    往日这对父子如同仇人,见了面没说几句都会吵起来。


    最后儿子甩袖离去,父亲暴跳如雷。


    像今日融洽的景象,几乎没有见过。


    房间内没了他人。


    秦始皇很随意的为儿子倒了杯热茶。


    扶苏默默接过,心中五味杂陈。


    “嘿嘿,后世那小子说父子如朋友,相处起来才舒坦。”


    “儿臣以为后世之人无礼!”


    秦始皇难得认可自己儿子的说法。


    “孔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是后世之治的基础,还是不能丢的!”


    扶苏喝了口茶水,“父亲愿意启用儒家?”


    一句父亲让秦始皇有些愣神,然后嘴角翘了翘。


    “儒家可以启用,但也不能只用儒士。”


    扶苏点了点头,后世所传的诸多法子让扶苏大开眼界。


    他前些日子去了趟蓝田大营。


    东工正在搞的东西都让他感到颤栗。


    那玻璃房子内的葱郁禾苗。


    几个农家的人在那讨论粪便与草木的混合比例,最后还拉着扶苏闻发酵过的肥料。


    工室里面复杂的钢铁图画,那名情绪异常稳定的墨家传人,为扶苏详细的讲述动力的原理。


    几个进言多次,被王绾极力挡在外面的方士,在那搞火药炼制。


    仅仅是一手臂大小的竹筒,竟能发出如同雷霆的巨响。


    他们竟然还不满足!


    还有印刷工室中,一张纸如水流淌的书籍,报纸。


    这是现在的儒生无法做到的。


    他们眼中这些都是小道。


    唯有人内心的仁德建设才是他们关注的大道。


    甚至儒生会扼杀这些东西的发展。


    因为儒家崇尚古礼,认为恢复周朝礼法,君王垂拱,百姓安乐,平稳才是正途。


    巨大的改变会摧毁他们建设的仁德。


    但这些东西无疑是能够改变大秦现状的物品。


    “看来蓝田一行,给你启发很多。”


    秦始皇看着大儿子点头,便知道蓝田大营里的东西让自家儿子动摇了。


    “孔夫子的想法是美好的,并没有错。”


    扶苏眼神明亮。


    “人们应当成为谦谦君子,君主也应当给庶民安定的生活。”


    秦始皇点了点头,以往他会认为儿子在胡说,可是东北四郡捐纳一事让他对庶民的看法有所改观。


    庶民的力量应该用在对的事情上面。


    也应该为庶民们知道,国家所做的事情是私利还是公用。


    民力也不应当为君主私用。


    这才是后世之人告诉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目的。


    扶苏又有些黯然,“可是后世儒生对于孔夫子的想法有了私情,他们为君主谋划,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谋划。


    吏员尚能推行律令,儒生只想笼络人心,为自己所用。”


    东方六国那些博士在各县所行之事扶苏已经尽数得知。


    仅仅几个月,一县之地就成了一处独立的邦国,县令便成了君主,乡老,旧贵族成了高高在上的大夫,而那些黔首,欢呼终于从秦律解脱后,发现自己的日子并没有好过。


    反而有些人因周边郡县的变化而对治理之人有些非议。


    扶苏知道自己父皇让他去治理会稽郡的原因。


    为了让自己认清真像那些儒生一般治理一国,君主便只会被那些氏族架空,三家分晋之事未远。


    “人心难测,吏员也有私情,但是作为君主,有些私情可放过,有些私情却必须严惩。以往朕以为这些私情当是损君王之利,现在看来,当是有损黔首之利。”


    “父皇所言,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秦始皇摇了摇头,“无君,国则无首,无社稷,国散乱无根浮萍,无民,君主社稷都是空谈。”


    扶苏皱眉。


    秦始皇笑了笑,“君主,社稷,民心。当为一体。”


    这是扶苏从未听过的论断,他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自己父亲。


    这个独断专行的一国之君,现在的想法有点可怕。


    “不要这样看着朕,你是朕的儿子,有些想法也需要跟你说一下。


    这是从后世之人所行所言做的推测。


    朕想万世传承,可漫漫长河,总有人会想到这一点的。”


    扶苏喉咙微动,思绪扩散。


    这时,桌上手机叮咚响动。


    秦始皇将手机调换了位置,对着扶苏。


    “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