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总有不顺和顺利

作品:《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哗啦啦!


    摆放整齐的简牍被扫落了一地。


    下方跪坐的大臣立即起身。


    “砀郡郡守是怎么当的!安抚农事都能造成这种乱子!”


    秦始皇站在主座上,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李斯立即上前,出声回应。


    “臣已命人查实,此次黔首之乱,只在芒县一地。砀郡郡守捉拿叛乱之人二百余,芒县县令等涉事之人也已革职,正押送咸阳!”


    “大好局势!大好局势!送礼都送不出去,这就是你们口中能臣干吏!”


    李斯深深呼了口气,心中也是埋怨这芒县县令。


    好好的利民之举,能够改变秦国耕作的东西。


    到了芒县,变成了“上吏在农忙之际,毁庶民农具,断黔首食粮”的坏事。


    “一样的政令,为什么琅琊郡就有庶民欢送吏员,为什么四川郡也有老农要送两只母鸡给朕!偏偏他芒县黔首要嚷嚷着杀官造反!”


    秦始皇想不通,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到下面就变味了。


    “都是黔首们的错吗?”


    大殿之中寂静一片。


    始皇帝已经回归咸阳快半个月了,秋种也近末尾,多地传来回报,对于新的农具都是溢美之词。


    秦始皇还是很开心的,虽然秦律有禁绝媚上荒政令,但来自黔首田间的真实记录,让他觉得这一步是对的。


    连带着这几日审阅秦法变更条例的时候,大殿的气氛都是很轻松的。


    可是总有扫兴的人。


    “臣以为秦律变更当止!”


    下方有人站出,说出了这话。


    “臣等以为秦律变更当止!”


    肯定要止住了。


    若新农具推行无阻,再放出政令,取消连坐,等诸多酷刑。


    那这就是施恩。


    代表着新帝国的新气象。


    但如今出了芒县这件事,再放出政令,就有些不妥了。


    在六国民众眼中那就是补偿,是秦国对芒县的挽回措施。


    是收买人心。


    秦始皇敲着桌子,心情很烦闷。


    “秦律变更一事,择日再议。先说说怎么处置芒县这件事吧!”


    这时袖中叮咚声音响起。


    让他眉头一皱。


    取出手机,熟练解锁,点开下方红点。


    [政哥,我这边一天只能发一条回复一条,所以您收到这短信应该是好好几天以后了。


    后世的官制很复杂,但基层官员都是通过考试考取的。]


    堂下众人看着上面秦始皇的反应,以及他手中的东西,都有些庆幸神色。


    也就这东西能够平复陛下的怒火了。


    [后生,你好好告诉朕,后世选拔官吏的方法。]


    信息发出,不一会就有了回信。


    [后世四五村有小学,乡镇皆有中学,六七岁开始九年教育。之后三年高中四年大学。学习科目类型十几个,代表着不同的就业方向,之后便可考取公务员,进入仕途。]


    秦始皇看着上面的文字,很多他都不理解,但是六七岁就开始受教育,历经十四年才能培育一个人才,让他有些吃惊。


    尤其是那句:乡镇皆有中学。


    让他意识到,后世的教育普及力度有多大。


    秦朝只有县邑才有学室,所教授课程不过秦律,农学,数术几科。


    [后世学科都是何种]


    信息发完,良久没有回消息。


    秦始皇只好收回了手机,再次看向大殿之中。


    “可是有回信了?”


    李斯是知道始皇帝的通信内容的。


    三公九卿在始皇帝从泰山下来之时,所有的记录,都复制分发了一份给他们。


    不是给个人,而是给这个职位。


    作为帝国的高层,他们有知道这件事的权利。


    一众大臣扯着脖子看向大殿的最上首。


    如今的帝王权利从那枚大印,变成了始皇帝手中的小镜子。


    “后世黔首似乎有另外一种上升的道路。”


    始皇帝将自己的思考说了出来。


    大殿中再次传来议论之声。


    “芒县之事,为首叛乱之人斩立决,其余之人发配辽东,连坐诸人降一爵,仍归各家。芒县县令秋后斩首,县中官吏降职两级,降爵位二等。”


    “陛下圣明!”


    “右丞相,尽快安排可靠吏员,前往芒县任职,莫误了农事。”


    王绾出列,躬身唯命。


    “陛下,蓝田大营有急报!”


    殿外有人通报,秦始皇面露喜色。


    他等了近半月的东西终于有眉目了。


    “进来!”


    来人是个年轻将军。


    “怎么是你来报事?蒙恬呢?”


    那人抱着一卷黄色之物,“回陛下,将军说要守护这宝物,便让臣先带来一卷样品与陛下和诸位大臣验看。”


    这人是新任的中车府令,蒙毅。


    “快呈上来!”


    蒙毅上前,将那一卷黄色物品放到案上。


    秦始皇笑着打开,一种泛黄的,薄如蝉翼的纸张展现在他的面前。


    他轻轻摩挲,抽出一张,放在眼前。


    “虽不如后世所记,但已经可以使用了。”


    秦始皇让蒙毅将其余的纸张分发给下面的大臣。


    “诸位,这就是后世文字所载之物,名为纸张。”


    蒙毅将纸张分发到诸人手中,一时间大殿议论之声不绝。


    “陛下,首批秦纸供三千六百张,所费之物,常见草木而已。”


    秦始皇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秦”,清晰无比。


    “可是依后世之法所造?”


    蒙毅摇了摇头,“并非全部按照后世所记,那造纸之术多种,所费时间皆有不同。


    老墨匠一一验证,找到此法,虽不能做到白如雪,韧如皮,却已经可以作为日常公文所用。”


    “陛下!有此物,我等可日阅百卷啊!”


    “是啊!陛下,这等载文字之物举世罕有!”


    ……


    众人纷纷道贺。


    秦始皇一扫先前阴霾。


    蒙毅在这时才从袖中拿出一物,呈给了始皇帝。


    “陛下,蒙恬将军献此物!”


    一个巴掌大小的书籍被蒙恬放在了案上。


    封皮是用狼皮所制,封装得很是精美。


    秦始皇捡起,便看到那上面写着三个篆字。


    《秦字典》!


    “好个蒙恬!这东西都被他搞出来了!”


    正在热烈议论的大臣被秦始皇的笑声吸引,有几位悄悄收起那纸张,抬头往上看。


    “三千纸张就给他作此物吧!将作少府!”


    “臣在!”


    一位中年人出列。


    “你派几个工匠去蓝田大营,学习此法。另在栎阳建造纸工室,明年开春,大秦邮传文字所载,皆要用上此物!”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