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出师不利

作品:《大汉永存

    “弟兄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


    看着面前的精锐,霍去病骑在马背上,环顾四周,开始战前总动员了。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辽远雄阔,带着少年的英气。


    “今日,我要出奇兵,大击匈奴,你们敢不敢跟我去?”


    “敢!”


    “敢!”


    ……


    下面的士兵大吼着,


    刘瀚也被感染了,骑在马背上大吼:“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汉疆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


    ……


    士兵们情绪高涨。


    “好一个虽远必诛,刘弟,不愧是你!”


    霍去病打马上前,拍着刘瀚的肩膀,一脸的笑容。


    “兄弟们,咱们走!”


    “驾!”


    “哒哒!”


    清脆的马蹄声此起彼伏,带起阵阵烟尘。


    远处,卫青看着这一幕,感慨起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一旁的张骞笑了笑,“他们怕是以为去打猎,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对了,刚刚那是刘瀚吧,好一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汉疆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有气魄。”


    “确实有气魄。”


    “我记得他好像是代王的弟弟吧?”


    “是的。”


    “不错,不错。”


    卫青嘴上说着不错,但脸上有忧愁。


    “大将军害怕他们有危险?”


    “不是,唉,做大将军难呀,后将军李广上书,多次想当前锋,可赵信是匈奴人,对这里的环境最熟悉,他当前锋最合适。”


    好家伙,前锋大将是匈奴人,这是刘瀚穿越前不敢想的,可真正到了军营中,他才发现,汉军中匈奴人还不少,他手底下就有好几个,而且霍去病都比较信任,用匈奴打匈奴,熟悉地形,怪不得人家能胜


    ……


    长安,未央宫,一名士兵,手中拿着一卷竹巻,快速的跑着,


    “前线军报!”


    “前线军报!”


    他跑得飞快,没有一人敢拦,中途的官员都快速的给他让路。


    宫中,汉武帝喝着茶,侍郎东方朔打开竹简读了起来,


    “军报,卫青程奏陛下,臣率军出定襄,即于匈奴主力遭遇,会战,斩首5余,匈奴主力向北急退避让,臣求战不能,率军暂退边郡休整。”


    “啪!”


    听完,刘彻脸色一变,直接把茶碗给摔了,随即站了起来,


    “呀!”旁边的东方朔被吓一跳。


    刘彻严肃的走了几步,有些生气,


    “朕看大将军是越来越爱惜自己的名声了。什么叫求战不能?”


    东方朔小心的劝解起来,“陛下,也可能前方形势,有所不得已呀。”


    刘彻转头看了他几眼,东方朔连忙低着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拟招。”


    “诺!”


    “告诉卫青,可以休整,但休整的目的,还是要找到匈奴单于大军决战,反击匈奴,永绝外患,从根本上消除匈奴人对我边境的军事威胁。”


    刘彻一边说,东方朔一边拿着笔在竹简上记。


    ……


    定襄边境,军帐内,得到刘彻诏令的卫青,一脸愁容的坐着,召集所有将领,要颁布新命令了。


    “诏令已经到了,显然呀,陛下对我军目前的状况很不满意,要求我军找到匈奴主力,尽快决战。”


    苏建开口道:“这一次,匈奴人似乎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其主力总在迂回流动呀,难以确定其准确位置,我大军无法对他进行合围呀。”


    卫青听完,叫道:“张骞!”


    “在!”


    “我大汉军如果向北急行,你觉得在哪里安营扎寨合适?”


    “大将军想北进多远?”


    “大概3里吧。”


    张骞听完,看了看地图,斟酌一会儿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回答道:“那我以为雀儿湖这一带比较好,这是水草丰茂,有利于大军屯集。”


    卫青得到答案后,点头道:“那好,今晚大军就开拔,向北急行道雀儿湖一带集结驻扎,以此调动匈奴,寻找作战时机。”


    卫青说完,便开始吩咐了,


    “赵信!”


    “卑将在。”


    “你率领你的3匈奴部卒,走你们熟悉的地方,先行开路,苏建部从侧翼配合,由你两翼护卫,防止大军运动中遭受突袭,立刻出发!”


    “诺!”两人立刻拱手下去了。


    看见他们先行军,作为后军的李广一时呆住了,看了看他们离开的背影,由转头看向卫青,欲言又止。


    卫青装作没有看见,继续道:“其余各将,各司其职,准备连夜开拔!”


    “诺!”


    李广有些无奈的下去了,他好想当前锋,好立功,可惜军令如山呀。


    ……


    靠近黄昏,微风吹来,大漠便是这样,昼夜温差极大,白头还是燥热的,晚上就异常寒冷。


    在北境的寒冷荒芜之地,一股肃杀之意弥漫在稀疏的草原之上。


    赵信与苏建,两位西汉的将领,带领着他们的队伍,在前面探路。


    赵信,原名为阿胡儿,在匈奴也是一名小王。因与军臣单于有仇,便带兵投降汉朝,被封为翕侯,为汉朝训练军队,并为汉朝多场战役均立下功劳。


    此刻,他的眼神凝重而坚定,手中的长枪在微弱的夕阳下闪烁着寒光。


    他背后的上千骑兵,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跟随着赵信,如同狼群中的狼王,时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报!”


    忽然,一个探子慌忙的来报。


    “怎么了?”


    赵信心里拔凉拔凉的,连忙问了起来。


    探子立刻说道:“几公里外,全是匈奴大军,前后都有,将军,我们被包围了。”


    “他们有多少人?”


    “看不清楚,至少有几万人。”


    “快,派出精锐小队,请大将军支援。”


    赵信有些慌了。


    苏建也有些慌张,不过他们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了,只是片刻慌张,就镇定了下来,“就地结阵,等待支援!”


    十几分钟后,匈奴大军已经把他们四面合围住了。


    “放箭!”


    “啊!”


    伴随着不断飞扬的箭雨,不停的有人从马背上摔下来,先是一番对射,汉军因为提前准备,伤亡反而没有匈奴人多,


    “扑上去!”匈奴单于伊稚斜见状不对,大喊起来。


    “兄弟们,杀!”


    赵信和苏建犹如一头猛虎,直接冲入了匈奴的阵营,他们的长枪舞动,如同龙吟虎啸,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他们的身后,士兵们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他们如同狼群一般,凶猛而坚定。


    然而,匈奴军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


    “啊!”


    “杀!”


    鲜血在空中飞洒,箭矢不断,嘶喊声,吼叫声,痛哭的哀嚎声,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不断的传递着。


    没有花里胡哨,没有计谋,只有箭与箭,刀与刀的碰撞,赤裸裸的厮杀,如同野兽一般,冰冷而残酷,血腥而现实。


    几乎每隔几个呼吸,都有一条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流逝。


    生命,渺小而伟大,坚韧而脆弱……


    在一天一夜的战斗中,赵信和苏建的军队几乎弹尽粮绝,士兵们也一个个倒下。


    最后,赵信被围得像是一头困兽,他身边只有8人,苏建身边也只有几百人了。


    “停下!”匈奴单于伊稚斜叫停了战斗,对着身边的人说了几句。


    一个匈奴使者走了出来,来到汉军面前。


    “大单于佩服你们的勇气和英勇,你们是英雄,但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投降吧,单于愿意封你们做侯,金银财宝,美人牛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匈奴使者开始劝降了。


    苏建大喊道:“呸,我大汉人,誓死不投降!”


    一旁的赵信眼神闪烁,没有说话,他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