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原来是有中间商赚差价

作品:《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朱桓气的胸口疼,可更加害怕被查出什么让皇帝知道,到时候自己的好日子可过不下去。


    不但过不下去,说不定到时候连个县令都混不上了。


    “怎么办?平日里养着你们,如今该你们想法子才是,你们怎么一个个的都哑巴了?”


    他一拳头砸在书案上,狠心地咬牙切齿道。


    “不如,把他们两个杀了算了,一了百了最好。”


    反正,这两人也就带了几个人,好收拾得很。


    “不可啊大人。”县丞胡可忙道:“御史代表的是陛下,若是死在咱们的地盘,陛下肯定会大怒彻查的。”


    “若是被陛下给查出来,可是抄家灭族的罪过,下官觉得,还是收买为上,和气生财最好不过。”


    他觉得县令是不是有点傻,怎么连这么蠢的主意都能想出来?


    你把查案的御史杀了,那不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么?


    “哎,那要怎么收买?”


    朱桓想起连茶缸子都要自带的两人,觉得自己脑瓜子青痛。


    “你是胡大人的义侄,还是要拿个主意才好啊。”


    胡可和胡惟庸本没有关系,就连祖籍也不在一个地方。


    可因为朱桓是皇亲国戚的原因,再加上胡可有心攀附。


    所以胡惟庸便顺水推舟认了个义侄。


    结个善缘,也卖个好脸。


    对定远不对劲的地方睁只眼闭只眼,顺便给了个御史去查案的消息。


    胡可也挺头疼的,他也不想自己好容易得来的富贵没了。


    还得脑袋搬家,冥思苦想后才道。


    “那个姓郑的是个硬骨头,年纪也大什么都见过。”


    “知县大人,我觉得咱们最好,还是从那个年轻的顾大人下手。”


    年轻人心性不定的,最是受不得诱惑。


    朱桓问道:“成么?”


    那个家伙连好茶也不敢喝一口,真的可以收买么?


    “应该成。”胡可分析道:“大人您今天没注意,他听说那茶是雨前龙井的时候,那眼睛都直了。”


    “我觉着,肯定是因为郑大人在,所以他这才不敢收。”


    “表面上虽然不敢收,可那心底怕是巴不得咱们找上他,给他些好处。”


    “这天下谁不知道,当京官苦啊?”


    天子脚下得时刻警醒,过的又不好,谁不乐意到地方上享受享受?


    “有道理,有道理啊。”


    朱桓乐想越觉得行得通,便让人去拿了一百两银子。


    放在一盒茶叶里头,然后上边儿铺满了茶叶,以此来作为掩饰。


    “拿去,悄悄地,放到顾大人屋子里去。”


    这送礼可不能太明显,藏着掖着送才是最好呢。


    胡可拿了匣子,看着两个雪白的银锭,忍不住流下了贪婪的口水。


    “一百两?”


    “县令大人也太大方了,万一对方贪得无厌怎么办?”


    这么想着,他便理直气壮地拿了个银锭出来。


    可只送一个银锭又不好看,他便又换了两个二十多两的小银锭。


    然后交给自己的随从,让他亲自把匣子送去顾晨下榻的客栈。


    那随从也是个坑货,而且贪财,想着这种东西,又不可能当面对质给了多少好处。


    所以呢,又给拿了一枚银锭,只剩下一枚给送了过去。


    等顾晨查了一晚上账,和老郑回到客栈,就发现自己屋子里多了个东西。


    待看清里头是茶叶,还有一枚银锭以后他当场就开骂了。


    “这看不起谁呢?”


    “这东西到底谁放我屋子里的,我是这种人么?”


    “简直岂有此理,居然侮辱朝廷命官。”


    别欺负他不懂行情,上个受贿赂被砍头的御史,人家可是给了五十两。


    整整五十两,一个大大的银锭。


    凭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就要少这么多啊?


    公平吗?


    隔壁的郑士元听到动静以后,连忙来到他的屋子里。


    “顾大人,发生了何事?”


    虽然说一般的贪官,都不敢杀来查案的御史。


    可朱桓是皇亲国戚,这事谁又说的准呢?


    自己一把老骨头无所谓,可这顾大人还年轻呢……


    “郑大人。”顾晨连忙走了过去,指着那匣子道:“贿……贿赂……您可得给我作证。”


    “我只摸了一下,当场就喊出来了,可一文钱都没拿,更加没有花一文钱。”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了一句。


    “茶也没喝一口。”


    为了二十多两银子不要命的,他可是做不出来的。


    他缺钱也没错,可他的玻璃坊马上就要开业,不知能赚多少个二十两呢。


    最关键的是,这点钱,你看不起谁呢?


    “我知道了。”


    郑士元拿过匣子,直接往门外走去。


    “咱们现在,就去把这匣子还给知县大人。”


    “哦,对了,把咱们的文书先生带上。”


    御史台也是有文书先生的,主打的就是一个记录。


    嗯,有点像法庭上的书记员。


    官不大,事挺多,但是非常重要。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县衙。


    朱桓看着面前的匣子,扭头看向胡可,用眼神询问。


    “不是一百两吗?”


    胡可也非常懵,看向身旁的小厮,用眼神询问。


    “不是五十两么?”


    后者脸上写满了心虚,死死地低了下去。


    完了,完了,差事保不住了。


    而顾晨居然奇迹般地,读懂了他们的眼神交流,心情稍微好了点儿。


    很好,不是看不起自己。


    原来是有中间商赚差价。


    嗯,中间商真可恶。


    “两位大人……”


    朱桓拱手,正要解释什么,却被郑士元抬手给阻止了。


    “知县大人,希望从今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发生,我们先告辞了。”


    不顾他的阻拦,郑士远和顾晨离开。


    待出来以后,老郑才低声道:“定远县的税收账簿,有非常大的问题。”


    顾晨肯定地点点头,这不是废话么?


    没有一点证据,老朱怎么可能让人下来查自家侄子?


    “可朱桓干的坏事,却不止一条。”


    自然不止一条,还有私自加税,各种名目,数不胜数。


    见到漂亮的良家妇女,还喜欢仗势欺人,奸淫掳掠。


    “今儿晚上三更,你去一趟凉亭村。”


    “找一位卢姓女子,找她要一份口供,再偷偷把人送到京城交给韩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