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第一百七十一章 余川入礼部,沈淳入工……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举逆袭

    沈淳和余川又何尝不是, 很难想象,此时殿试的双方,曾在同一考场科举过。


    而今天,池云亭是他们殿试的主考官。


    殿试的题, 池云亭出的方向和海禁有关。


    如今海禁已经解除一两年, 国库收上来的税收一年超过一年, 这是国家大事,但凡有点心的考生, 不会不知道这个消息。


    殿试这题,考的就是考生们对海禁一事的看法。


    沈淳和余川比大部分考生知道的更多, 知道海禁一事虽然是户部侍郎陆泉提议的,可是暗中却得到帝王的大力支持,要不然就算陆泉想, 也不可能成功。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解除海禁当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海禁刚解除的时候, 陆泉所承受的压力可不小。


    可是解除海禁,又会给内陆,甚至他们的王朝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解除海禁的确增加了朝堂税收,可同时它也助长了民间经商的风气,长此以往, 百姓们都去做买卖, 再没人种地怎么办?


    凡事有利就有弊, 而这些利弊,将左右着考生们的答题方向。


    相比起其他考生的犹豫不决和难以取舍来,沈淳和余川两个就淡定的多。


    毕竟比起其他人,第一次见到帝王会紧张外, 他们除了刚开始心头微紧外,现在已经全都放松下来。


    其他考生见到沈淳和余川提笔,有的不再犹豫,也开始磨墨在草稿纸上书写。


    一时间大殿上只剩下笔墨接触纸面发出来的轻刷声。


    除了池云亭这个帝王外,殿试上还有其他官员。


    比如吏部尚书白承耀,就被池云亭钦点为此次的阅卷官员之一。


    考生们的文章,会经过阅卷官们的筛选,只有最优秀的部分文章,才会被池云亭这个帝王亲自过目。


    等沈淳和余川两人写好,准备交卷,看到负责给他们批卷官员之一的白承耀,心里别提多复杂。


    其实按照官员的正常升迁速度,白承耀就算晋升,也不可能晋升的那么快,只用六年时间,白承耀就从朝堂新晋变成吏部尚书,这速度也是离谱。


    那他们呢?入朝堂后,又需要几年,才能成为陛下的助力?


    沈淳和余川两人有些恍惚的交了卷,白承耀冲他们笑着点头,心里很是期待沈淳和余川也入朝堂。


    现在陛下在朝堂的势力,到底还是太单薄了。


    别看皇室宗亲们地位尊崇,之前又被池云亭收拾的干脆利落,可实际上,比起朝堂的官员们来,皇室宗亲们只能算小虾米,朝堂的文武百官们,才是真正难以撼动的大树。


    沈淳和余川两个能在会试得到第一和第三,其本身的实力不用说。


    而会试第二名的考生也不是吃素的,殿试的考题同样回答的出彩。


    还有很多答卷没送到池云亭跟前,这些考生,是这本朝最聪明的一拨人啊。


    而现在,他们全都属于他了。


    此时此刻,池云亭终于享受到帝王的独占欲,心里忍不住微微欢愉。


    殿试最后的排名,自然是延续会试,没有变动。


    也就是说,余川得了殿试第一名的状元,其答卷上被池云亭用朱笔当场写上:第一甲第一名。


    写完后池云亭盖印。


    沈淳还是第三名,探花郎。


    一甲里面沈淳最年轻,再搭配他年轻俊美的容颜,探花郎人如其名。


    成功保住第二名的榜眼则悄然松口气。


    等到殿试排名出来,按照惯例,帝王应给这届的新科进士们分配职位,排名越靠前的进士,所分到的职位越高。


    这就是考生们为什么要争排名的原因,如果说前面的吃肉,中间的喝汤,等到最后,可能连口渣都不剩。


    哪怕是同一场进士,三甲的考生努力一辈子,才得到一甲进士的起点,也是常有的事。


    想到这里,后排的进士们看着最前排的沈淳和余川,心里别提多羡慕。


    别说,要是沈淳和余川两人的排名给他们,以他们和陛下之间的关系,哪怕在三甲也不可能被埋没。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沈淳和余川两人不仅跟池云亭这个帝王有旧,成绩考的还好。


    就在这时,池云亭对他们未来的去向已经安排下来。


    “余川,礼部……沈淳,工部……”


    刚入朝堂的新人,哪怕是状元,也不可能直接分配到重要职位,一般都是先去清贵的翰林院坐坐冷板凳,要么靠资历熬上去,要么选择外放攒升迁的政绩。


    现在第一甲的第一名和第三名一个礼部,一个工部,无疑不合往常惯例。


    好在池云亭没给沈淳和余川太高的职位,没让他们刚入朝堂就把他们架起来,他们被分配到的职位,很符合自己的成绩,池云亭并没有徇私。


    说实话,哪怕池云亭看在往日情分上,稍微对沈淳和余川另眼相待点,官员们也能表示理解,可是池云亭什么都没做,就让他们感到意外了。


    不仅如此,帝王还把有交情的故人安排到礼部和工部。


    这,说句难听的,就算帝王想安插人,也得是像吏部和户部这样的重要职位啊。


    别的不说,户部的户部侍郎陆泉虽是帝王的人,可因为没参加过科举,很不受户部同僚待见,尽管海禁的税收助长了陆泉的声望和在户部的地位,陆泉依旧融入不进去户部。


    倒是余川这个新科状元,在户部官员们看来就挺合适的,哪怕对方真是帝王的人,他们也不介意与之结交和共事。


    可谁知余川居然被安排到了礼部。


    礼部负责和礼仪相关的事宜,哪怕负责主持科举,依旧改变不了礼部在朝堂话语权不重的处境。


    陛下怕不是和余川这个新科状元,曾经的故人有过不为人知的龃龉,现在趁机且光明正大的把人“打入冷宫”。


    相比之下,户部都算的上火.热,毕竟户部现在有陛下拍板,每年户部都会一大笔固定进账,用来修路,但凡工部官员有心,那可就是肥差。


    不管外人心里怎么想,沈淳和余川是欢欢喜喜的接了差事。


    就像礼部在六部中分量不重,加上余川是状元,所分配到的职位,比分配到工部的沈淳高一点。


    至于其他考生,池云亭也没让他们去什么翰林院蹉跎时间,而是问他们,想进六部的哪一部,部门可以任选。


    当然职位就不可能高了。


    饶是如此,依旧让这届进士们高兴不已。


    相比之下,朝臣们的心情就不那么愉悦了。


    翰林院名声清贵,职位也清闲,实权职位比例低,可是六部不同,六部中,再小的职位,手中也握有一定的权利。


    这群官场菜鸟,要是不去翰林院好好磨磨脾气,以后野性难驯怎么办。


    想到此,有朝臣面色为难道:“陛下,我等六部没那么多空闲职位啊。”


    朝堂位置,尤其是实权职位,几乎一个萝卜一个坑,别说还在坑上站着的,就说旁人,也虎视眈眈许久。


    所以这届新科进士前往六部,就是占别人的.道。


    当然他们所谓的.道,都是官员们私底下利益置换,多方权衡利弊得来的结果,他们能拿到明面上跟池云亭说吗?


    他们既然不可能说,那池云亭也就当不知道,“先统计一下,看六部哪些职位空闲吧,先把人安排上,至于没安排上的,也不用急。”


    “诺,陛下。”进士们应声道,心情却不如一开始的欢呼雀跃。


    帝王都答应他们了,可是六部却推三阻四起来。


    虽然他们也知道官场不好混,可是谁能这么快就遭到隐形的下马威。


    但好在不是六部都反对。


    兵部尚书看了他们一眼道:“我兵部的确有职位,但却是给武进士们留的,想必诸位都能理解吧。”


    这个文进士们倒是理解,六部里,兵部和武进士们关系最紧密,向来排斥他们这些文进士,毕竟,兵部只有如此死守,才能保证不被文官们攻破,要不然朝堂会被文官一家独大。


    别说兵部尚书已经明说了,就是兵部尚书不说,也没多少文进士会对兵部感兴趣,兵部排斥他们,他们还觉得兵部不自在呢。


    文进士们理想中的部门,首选的是吏部,其次是户部。


    吏部尚书白承耀还没说什么,其他吏部官员就皱眉反对起来,所拿出来的职位比文进士们想象中的低。


    户部那边也差不多。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礼部、工部和刑部。


    工部需要学木活,他们从小到大做最多,也最会的就是翻书,很少有动手能力强的。


    对于工部,不少文进士心里都有些怵。


    如果说工部是因为不熟悉,那么刑部就是明显的排斥了。


    毕竟动用刑罚什么的,和他们斯文人的形象太不匹配。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礼部了。


    礼部有不少清闲职位,一些文进士当即做下了决定,礼部就礼部,状元公也在礼部呢,


    还有少数人选择去工部,这就是真的感兴趣了。


    最后大部分进士都加入了礼部,少数加入工部。


    等到所有进士都有了去处,也寓意着此次殿试落下帷幕。


    文进士们的事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武举殿试。


    不同于文进士是在室内,武进士们的考核在室外。


    如果说文进士们看的是文章排名,那武进士就是比胜负,实打实的腿脚功.夫。


    殿试当天如果精神状态好,武进士排名逆袭也不是不可能的。


    “虎子,加油。”


    虎子武举会试得了第一,兵部尚书对虎子的期望很大。


    文进士那边有余川和沈淳,他们武进士这边也有虎子,真论起来,他们武将在陛下心里的地位未必会输。


    “尚书大人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虎子道。


    “好,虎子,你只要能成为武状元,我一定不会让你升迁的速度比文状元余川慢!”


    此时的兵部尚书还不知道自己许下了什么诺言。


    毕竟在他看来,余川被分配到礼部,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虎子比过余川,还不是妥妥的事。


    虎子闻言笑而不语。


    在余川来京之前,礼部不显是真的,可是余川来京了,礼部要是还想维持原样,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武举殿试到来,不过除了兵部的官员们,其他官员对于武举殿试都兴致缺缺,“不过是一群只会蛮干的武夫罢了,有什么看头。”


    对于喜欢动脑的他们,实在很难看的起大都一根筋的武将们。


    自然的,武举殿试的氛围,和文举殿试没法比。


    武举殿试,池云亭这个帝王依旧是主考官。


    只是不同的是,今天虎妞也来了,为虎子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