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瞒天过海\\\谈古论今

作品:《上辈子,下辈子

    上辈子


    与吐蕃的战争算是正式打响,再加上契丹和北奚的蠢蠢欲动,李非有些紧张。


    但玄宗却丝毫不以为意,认为大唐正如日中天,极为强盛,那些胡人蛮族根本不足为虑,再加上张守珪才大破契丹不过两年,契丹即便真的犯边,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规模,反而让李非不要过分担忧。


    开元二十六年7月,玄宗李非主理政事,所有事情有高力士代为决断,自己则带着杨贵妃直接去华清宫避暑去了。


    随行的,除了李白,几乎全是杨家人,有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及家眷,还有杨钊。


    在华清宫,玄宗和杨贵妃及三个姐姐日日以赌钱为乐,杨钊依然跑前跑后,将一切安排的极为妥当,玄宗越发对其喜欢,遂赐名国忠。


    杨国忠这个名字终于出现了,李非知道,不久得将来,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这时候,李白给李非写了一封信,心中说道,自己入朝以来,本想施展自己的治国的抱负,但日日跟随玄宗,以写诗助兴,心有不甘,有了离别之意,李非回信好言相劝,说暂且安心,一旦离开玄宗,估计此后再无报效朝廷的机会,自己会替他想办法。


    一日,李林甫找到李非,说道:


    “你对边关战事的走向判断如何?”


    李非和李林甫的每次交谈,都非常小心,想了想回答道:


    “与吐蕃恐怕非一日之功,当从长计议,契丹和北奚蠢蠢欲动,估计明年会有动作,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实不相瞒,我和你的看法相反。”


    李林甫毫不客气的说道。


    “哦,愿听高论。”


    “以我的判断,契丹北奚反而是大患,吐蕃不足虑。”


    “为何?”


    “因为契丹和北奚族民历来骄横野蛮,从无臣服之心,一旦得势,便杀伐起来毫不留情,唐军历来对其心存畏惧,而吐蕃曾数次为我大唐藩属,已部分开化,不似契丹北奚那般荒蛮,还有和谈的可能。”


    李非不知道李林甫突然找到自己说这些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批驳自己的观点?


    显然不是,应该有他更深层的目的,但是李非现在还看不出来。


    至于吐蕃或者契丹,那些可能不太重要。


    玄宗已经去了华清宫,李林甫又密信杨国忠,让他向皇上建议,为了避免长途奔波劳累,除了在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