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杨国忠:大王,再这样下去,您将失去您的小忠忠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李倓说道:“先令安思顺调拨两万兵马,增援陇右。”


    李泌却突然说道:“大王,还有一件事,我们务必重视起来。”


    “何事?”


    李泌说道:“我担心,吐蕃人联络回纥人,打算与我大唐多线作战。”


    李倓点了点头,他心里有数。


    历史上的回纥人是天宝三载建立的回纥汗国。


    说起来,正史上,大唐还曾经想回纥人借兵平定安史之乱。


    条件就是答应回纥人洗劫京师。


    天宝年间的大唐,是四方树敌,八方窥探。


    眼下河北烂了一半,中原烂了一大半,吐蕃人来犯,回纥人蠢蠢欲动,西域大食人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行动。


    西域还有一群表面臣服在大唐的兵威下,实际上早就想反的反骨仔。


    至于财政,现在靠江东维持着。


    当然,还有长安的造纸厂和纺织厂。


    可时代变了。


    纺织厂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印钞机了。


    丝绸能作为货币通行,是因为经济发达。


    经济发达的基础条件是农业稳定,粮食产量充足。


    可经过这大半年的战争,大唐最繁荣的两个地方,河北和中原,被毁了一半。


    这个时候,粮食成了硬通货,你用丝绸去民间买粮食,大概率是买不到了。


    那么,关于内部问题的整顿,确实需要提上日程了。


    想到这里,李倓的目光坚定起来。


    两日之后的一个傍晚,冬日的夕阳洒落在大明宫宏伟的广场上。


    含元殿就像一只匍匐在大地上的雄鹰,展开翅膀,仿佛随时要展翅高飞。


    一行人在雪地中疾步前行。


    他们穿越了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最后抵达内庭,到了李亨的寝宫大福殿。


    “陛下!”


    殿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李亨坐在那里,缓缓睁开眼睛。


    李辅国在一边说道:“圣人,鸿胪寺卿杨国忠来了。”


    “他也配做鸿胪寺卿?”李亨小声嘀咕着,但还是规规矩矩站了起来,然后走出去。


    李亨看到杨国忠后,眼中的恨意更浓。


    “臣杨国忠参见陛下!”


    杨国忠后面还有一群大臣,跟着杨国忠说道:“臣等参见陛下,恭祝吾皇圣安。”


    “都免礼吧。”


    “谢陛下。”


    “诸位卿找朕所谓何事?”


    “陛下,我们已经观测天象有变,紫微星动,所以……”


    李亨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朕会拟定一份退位诏书。”


    “陛下圣明!”杨国忠原本以为要说一大堆,没想到李亨如此配合。


    天宝十载的十一月初八,长安,小雪。


    这一日,大唐皇帝李亨发布了退位诏书,在诏书中讲清楚了自己退位的原因:


    继位以来,国朝战乱,山河破碎,黎民失所,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今日起退位已昭告天下。


    今三皇子建宁王,英姿雅达,神武非凡,四方归德,故传位于建宁王。


    这个退位诏书,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


    因为这件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但却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至少长安城一片欢呼之声。


    百姓是丝毫不给李亨面子,甚至有的人当街议论这件事,表示建宁王继位必然是最好不过的。


    十一月初九,外面天色微微亮,长安城一片宁静。


    鸿胪寺卿杨国忠带着大臣们一路抵达天策府。


    还是前两天劝李亨退位的那些大臣,还是以忠肝义胆杨国忠为首的大忠臣。


    他们进入天策府,然后宣读了传位的圣旨。


    李倓说道:“臣幸蒙天恩,感激涕零,只是才德浅薄,岂敢僭越上位,还望陛下另寻他人。”


    “建宁王莫非要拒绝皇位!”


    杨国忠大吃了一惊,满脸地不敢相信,但嘴角绷得又十分难受,他想笑啊,但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笑的,除非他不想活了。


    “还请陛下另寻他人!”


    其他大臣一听,立刻跟着杨国忠一起劝起来。


    建宁王呀,您可是我大唐的守护神,你的仁德,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照耀着人间,您的功绩,就像苍穹里的星星,永垂不朽。


    这皇位非您莫属啊!


    您怎么能拒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