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杀边令诚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陛下放心,臣会办妥的。”


    两人对话中全然没有提到高仙芝和封常清,意思很明显,这俩已经是死人了。


    而且君臣简单的对话,其实是对潼关军权的一次转移。


    尤其是对李倓手中权力的一次转移,李隆基虽然不知道李倓为何突然出现在了潼关,但他绝对不会允许李倓继续待在潼关。


    因为这实在太危险了!


    二十一日一大早,武意带着一百多骑兵,从东面的城门出了潼关城。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封常清的耳朵里。


    封常清却未表态,他不知道建宁郡王派武意出去作甚,但绝不是联络叛军。


    这个时候,一切都是以大局为重,封常清是绝不会拿这点小事去问建宁郡王的。


    同样,高仙芝也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可是,他们心中似乎又隐约能猜到什么。


    武意出城,潼关的守卫没有人会阻拦建宁郡王的人马,更不会阻拦立了大功的武意。


    中午的时候,一支人马从长安朝潼关行来,距离潼关仅有四十里路。


    这批人就是数天前从长安出发的边令诚的人。


    边令诚坐在马车内,双目微闭,嘴角露出了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


    你不给我钱,我就想办法弄死你,换一个愿意给我钱的人上来。


    “还有多久到潼关?”边令诚掀开车帘问道。


    “回禀边中官,还有约莫四十里,今日傍晚可以抵达潼关城。”


    “加快,我要下午就到,到不了,谁都别好过!”


    “是!”


    中午边令诚的人停下来歇息吃饭,突然一支箭矢射中了一个禁军的胸口,那个禁军当场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有刺客!”另一边的士兵大叫一声,所有人都顿时大惊,连忙爬起来,准备上马。


    但哪里还来得及,武意一百多骑快速冲杀过来。


    这些人都是潼关之战中受了轻伤的人。


    他们经历了潼关之战,觉得这种突杀实在太轻松。


    战马直接提速,拿着长槊,气势汹汹扑来。


    边令诚也就带了七八十名禁卫军过来。


    他一个传圣旨的,总不能带几百上千吧。


    而且这些禁卫军常年缺乏训练,军纪废弛,再加上来不及披甲,武意的人一上来,就杀得这些人措手不及。


    不少人骑马调头就跑,可哪里是早就做好准备冲杀的神武军的对手?


    只见那些个禁卫军在密集的箭矢中纷纷落马。


    边令诚惊恐万分地冲上马车,尖声大叫道:“快跑!”


    马夫连忙挥动鞭子,但来不及了,几个神武军持长槊上前,用力一挑,马拉车的绳子就被切断。


    马车和马脱节,边令诚在里面翻了个跟头,惨叫连连。


    不多时,周围的禁卫军都被处理完。


    只剩下马车里的边令诚。


    武意这个时候才过来,他一只手还用纱布缠绕。


    队长刘文山说道:“武二郎,只剩下他了……”


    “你去砍下他的头。”


    刘文山犹豫了一下,其实神武军也是禁卫军,是之前李隆基给李倓的那支。


    并且这支人马知道自己袭杀的是禁卫军,但他们还是沉默地执行了。


    因为他们一同出身入死,他们更亲眼看见建宁郡王冲杀在前,差点战死。


    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江东已经奠定了,在潼关之战得到了升华。


    刘文山翻身下马,雷厉风行都走上去,暴力地拉开门。


    里面的边令诚还在惨叫:“我是朝廷钦差,我是圣人派来的朝廷钦差,你们是什么人!胆敢杀钦差,这是造反……”


    边令诚话音未落,刘文山一刀下去刺穿了他的咽喉。


    边令诚顿时面目一怔,眼睛瞪得大大的,想用手去捂住脖子。


    但刘文山却熟练地抽出来,再一连捅了三刀,把边令诚的脖子都捅烂了。


    鲜血流了满车。


    再然后,边令诚的脑袋被割了下来,圣旨也被带走了。


    大约傍晚的时候,李倓吃完晚饭,武意走了进来,身旁的刘文山还拿着一个匣子。


    “郎君,在这里。”


    “好。”


    “是刘文山动的手。”


    李倓看着刘文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辛苦你了。”


    “为大王办事,是我的职责,也是荣幸。”


    “去将高仙芝和封常清请到我这里来。”


    “是。”


    武意和刘文山离去。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高仙芝和封常清来了。


    他们一进来,就嗅到了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不知大王找我等何事?”


    “两位请坐。”


    封常清偷瞄了一眼桌案上的匣子和匣子旁边精致的卷轴。


    “两位可有用完膳?”


    “用过了。”


    “用过就好,小王确实有要紧事跟两位说。”


    “还请大王明示。”


    “两位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小王想请教,叛军下一步会如何?”


    封常清沉吟片刻说道:“叛军暂时不会攻打潼关了,会占据洛阳而稳固后方。”


    高仙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若是后方无法稳定呢?”


    “河北、河南并无兵力可守。”高仙芝说道。


    “不瞒两位,早在数月前,小王就派人去清河郡准备了防御,清河县的张巡此时已经稳住清河郡,而颜真卿的兵马在雍丘,睢阳太守许远也招募了诸多兵马,王忠嗣在管城。”


    李倓此话一出,两人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倒是也不怪高仙芝和封常清,安禄山大军压中原,河北、中原的许多重要情报都被切断了。


    此时长安对河北、中原的战况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


    李倓说道:“所以接下来,战场会转移到河北、河南,潼关的压力已经骤减,据我所知,朝廷已经调动朔方兵马,只要潼关能守住,叛军将会被压缩在河北、河南。”


    “郎君未雨绸缪,竟然能提前布局。”如果说之前还是敬佩李倓的勇,这个时候封常清已经是敬佩他的谋略。


    李倓艰难地站起来,走到桌案便,打开匣子,一股浓郁的血腥味冲出来。


    高仙芝和封常清立刻站了起来,神色凝然。


    李倓则拿起那精致的卷轴,淡然地说道:“两位不来看看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