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安禄山:造反条件已成熟!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李倓心中不由得感慨,张巡此人不只是傲慢,人家是真的有才干啊。


    坚如钢铁的意志力,敏锐的战略眼光,强悍的执行能力,能够下沉到基层的踏实。


    很多人稍微有一点点的官衔或者地位,就开始膨胀,别说下基层,恨不得公文都让别人念给他听。


    并且经常沉迷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快感。


    自以为自己足不出户,可以治理一方。


    什么驭人有术。


    什么权谋手段就是政治智慧。


    但凡有点成绩,别管是下属的下属立的功,还是下属的亲戚立的功,或者下属的一条狗立的功,那都是自己立的功。


    可张巡不同,这人是真的干事的。


    李倓并没有继续与张巡聊下去。


    接下来数日,清河郡其他县的崔家三代血亲,能抓的也都抓了。


    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总体来说,整个崔家抄出的资产价值大概在六七百万贯,不可能再多了。


    要知道,盛唐时期,一年财政收入才一千一百万贯。


    货币数量极其有限。


    盛唐的钱普遍更值钱,通胀低,更明显的是通缩。


    正月下旬,李倓做了一份完整汇报,命人送回长安。


    这个时候,清河崔家被灭族的消息,才快速传遍河北、河南。


    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但却没有一个官员敢站出来说话。


    崔家谋反几乎被做成了铁案。


    为什么说几乎?


    因为只是刑部做了复批,最后一道手续在大唐圣人那里。


    大唐圣人并没有在程序上做出回应,据说还在走提报。


    李倓知道,这他妈的是李隆基之后拿出来搞自己的一张底牌。


    李隆基那个老家伙比李林甫要阴狠一百倍不止!


    下旬的时候,李倓从清河南下,准备回扬州。


    这个时候,大唐朝堂真正的风浪吹起来了。


    天宝九载二月,安禄山奏疏抵达长安。


    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奏疏是这场大唐帝国中枢之战的开始。


    这份奏疏的内容其实并不特殊。


    天宝八载,安禄山兵败而回。


    为了巩固幽州的防御,防止契丹人伺机报复,安禄山在奏疏里提到,希望朔方军节度副使阿布思的兵马能够调到幽州来。


    阿布思是突厥人,为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后来投降大唐。


    李隆基赐其姓名为李献忠,为奉信王。


    阿布思在天宝八载跟随哥舒翰攻打了石堡城,立下功劳。


    他算是哥舒翰的下属。


    哥舒翰和安禄山水火不容。


    现在安禄山要调阿布思去幽州,阿布思得知之后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问题是,李隆基看到安禄山的奏疏请求后,没有任何犹豫,他答应了!


    李林甫前来向李隆基陈述其中利弊,李隆基却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在他看来,阿布思既然投降了大唐,那就是朕的臣子,朕现在要调他去幽州戍边,这合情合理!


    李林甫是最不敢有半分忤逆李隆基的,这事他也就没有再多说。


    可一世精明能算的右相,怎么可能知道,这背后是一场针对他的阴谋?


    毕竟在李林甫看来,自己把安禄山压得死死的,安禄山不敢,也不可能乱来。


    这几乎是所有政治高手犯的错误:过于理智。


    调兵的命令,在二月中旬就送到了朔方。


    阿布思看到这份调兵的命令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圣人让我去幽州跟随安禄山。”阿布思用一种极其沉重的语气跟他的掌笔书记张若怀说道。


    “这万万不可。”张若怀说道,“安禄山为人极其狡诈,且心狠手辣,您若是过去了,不仅仅是您自己,您的族人,都将沦为安禄山立功的垫脚石。”


    “你说的这件事,我何尝不知,只是现在圣命难违!”阿布思头疼起来。


    真要是去幽州,必然会被安排到营州。


    那里有大量的城傍,几乎都是安禄山的人。


    那他还不剥我一层皮?


    安禄山是粟特人,阿布思是突厥人。


    “你且先下去,我会安排好。”阿布思淡淡说了一句。


    “是。”张若怀只能无奈地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