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李倓:本王坐看事态扩大!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安禄山兵败的消息,虽说在长安快速传开,却并未激起大浪。


    两京贵胄,早已在繁华的盛世中日渐沉迷,慢慢麻木。


    边关死几万人,能影响他们的酒池肉林吗?


    难道不是和死一批蝼蚁一样么?


    这一日,李倓在后院泡着温泉。


    柳苏苏在一边给李倓倒酒,卡桑丹则为李倓揉着肩膀。


    “郎君,有消息了。”张旸急匆匆跑来。


    “什么消息?”


    “安禄山的消息。”


    “哦,说来听听。”


    “长安在传安禄山兵败,折损了六万。”


    “哦,知道了,下去吧,安排好酒肉。”


    “是。”


    李倓表面淡定,内心却松了一大口气。


    看来历史的齿轮往前转了两年啊!


    正史上,安禄山北伐契丹兵败,是发生在天宝十年。


    据说这家伙从范阳和平卢征调六万精锐,又以奚族两千铁骑为向导,出卢龙要塞,北上千里,欲对契丹展开大规模的歼灭战。


    不料遇到大雨。


    这种情况下,安禄山只能兵行险招,连夜急行军三百里突袭契丹人,速战速决。


    但猛攻不下来,还被契丹人埋伏,打了个以逸待劳。


    那2000奚族骑兵又当场背叛,唐军被前后夹击。


    据说兵马丢得差不多了,安禄山本人的坐骑都中了箭,还是手下忠心耿耿挡住追兵,安禄山才得以逃回来。


    这件事,居然提前两年发生了。


    不过按照李隆基对大唐局势的掌控,他不但没有惩罚安禄山,后来还继续赏赐安禄山,甚至把河东军镇也给了安禄山。


    更过分的是,还给了安禄山闲厩使、陇右群牧等官职。


    这些官职可都是能调动各地精良战马的。


    不仅如此,安禄山还找李隆基要了一千二百多个中层武将的任命权。


    李隆基大笔一挥:给!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历史天宝年间的政局,权倾天下的右相是很尴尬的。


    李林甫最多能维持平衡的格局下,打击打击李隆基不在意的政敌,李隆基真正在意的,李林甫肯定动不了。


    李倓叹了口气,一边的柳苏苏关切地问道:“郎君为何叹气,是有烦心事吗?”


    “没什么,就是觉得惋惜。”李倓看着柳苏苏那精致漂亮的脸,突然问道,“你是哪里人?”


    “奴家是河东人士。”


    “河东柳氏吗?”


    “那都是几百年前了,早就分了家,奴家的家道中落,父亲赌博输光家底,郎君为何今日问这件事?”


    “没什么,就问问,只是觉得这世道太过凶恶。”


    李倓突然想起,那正史上,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向柳苏苏这样的女人,是什么下场呢?


    穿越到大唐已经快四年。


    回想起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算多。


    天宝的政局实在过于凶险,能把这几年事办起来,已经是万般艰难。


    更别说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它巨大的惯性。


    说到底,自己现在的力量还是过于渺小。


    现在是最关键的时期,熬过了这一个阶段。


    等局势发生变化。


    等风来!


    现在安禄山兵败,杨国忠兵败,内政和外局,都在暗流涌动。


    安禄山兵败一次之后,心中必然会更加恐慌,他肯定会加速反叛。


    其实历史的催化剂就是如此。


    历史上,天宝十载,杨国忠的人在南诏兵败,不但没有得到惩罚,杨国忠还日渐受宠。


    天宝十载,兵败的安禄山,见长安当局对杨国忠兵败没有丝毫反应,对自己兵败也没有丝毫反应,他认识到了大唐朝廷的麻木和无能。


    越发的膨胀。


    现在一切都提前了两年,看来安史之乱也可能要提前到来了。


    就是不知道,李林甫会不会提前死?


    李倓从温泉中起身,柳苏苏连忙为他披上了一层外衣。


    “郎君小心着凉。”


    李倓却心事重重地走进了宅院。


    他不急,他在等杨国忠的消息传到长安。


    他知道,李隆基就算权力通天,也没办法言出法随般地快速解决明年的巨大压力。


    李隆基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都懂得妥协。


    天宝八载十月底,崔晋突然向朝廷呈递了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如同一枚定时炸弹一样,在长安炸开,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在奏疏中,崔晋指出,建宁郡王之所以逼死崔皓,大肆崔智,是因为崔皓和崔智得知了建宁郡王在江东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秘密还得从建宁郡王在苏州杀周别才说起。


    周别才是苏州本地盐商,建宁郡王杀了周别才全家。


    至于为什么要杀周别才全家,大家都懂的。


    谁杀的呢?


    王忠嗣领兵杀的!


    那这和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什么关系呢?


    自然是有关系的。


    盐商被杀全家,被王忠嗣杀了。


    然后崔晋开始翻李倓在江东的旧账,杀了多少官员,杀了多少人等等。


    这些以前都不是问题,但现在建宁郡王的职务都被罢免了,已经失势。


    既然失势了,踩死几只蚂蚁,都要被翻出来。


    告他建宁郡王残害小动物!


    这奏疏一落到宰相那里,大理寺轻轻吹了口气,立刻就在长安城形成了风暴。


    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太子之子,跟王忠嗣混在一起,杀人全家之后,又莫名其妙逼死了崔皓和崔晋。


    这还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然是谋反!


    至于建宁郡王为什么要谋反?


    那当然是扶持太子!


    一时间,无数弹劾建宁郡王的奏疏,如同雪花片一样落到了李隆基那里。


    高力士得知后,暗自叹了口气:难怪圣人想重用胡人,储君之争,确实令人头疼,许多人都想在这个时候趁机投机。


    李隆基老了,大唐上下都认为,过不了几年,这天下就要易主了。


    有人肯定是不想看到李亨上位,这关乎到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的。


    李隆基这下子又感到了无比的痛苦。


    李隆基肯定不会废除李亨,绝不会让李林甫扶持他想扶持的人。


    若是他满足了李林甫,自己万一死在李林甫前面,李林甫将是第二个长孙无忌。


    甚至比长孙无忌还要可怕。


    可是现在这个崔晋,居然把手伸到了储君之争上来。


    看来崔家是膨胀了啊!